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7月新能源滲透率破50%,各車企生存狀态如何?,歡迎閱讀。
王傳福今年 3 月份曾作出判斷:" 估計未來三個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可能會突破 50%,甚至會更高,形成新能源汽車在市場的主導地位。" 盡管晚了一個月,但新能源滲透率超 50% 的裡程碑在 7 月終于來到。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7 月全國乘用車零售銷量 172.0 萬輛,同比下降 2.8%,環比下降 2.6%。其中,常規燃油車零售 84 萬輛,同比下降 26%,環比下降 7%;新能源車零售 87.8 萬輛,同比增長 36.9%,環比增長 2.8%。7 月新能源車的零售滲透率 51.1%,首次在月度零售超越了燃油車,新能源車已經占據了汽車市場的主導地位。
這是否意味着油車與電車銷量的拐點已經到來?這是否就是類似智能機出貨量超越功能機,兩者銷量從此呈現剪刀形走勢的歷史時刻?
這些問題都有待繼續觀察。但能肯定的是,油車與電車并不是完全取代的關系,兩者使用場景有一定區别,不存在徹底對立。所以,油車和電車市場 " 糾纏 " 仍然将在很長時間内上演。
新能源滲透率的快速增長離不開 PHEV 車型的高速增長。7 月純電車零售 48.2 萬輛,同比增長 14.3%,環比下降 1.6%,而 PHEV(含插混和增程)零售 39.6 萬輛,同比增長 80.4%,環比增長 8.8%。
曾經被定義為過渡產品的 PHEV 風生水起,或許是這幾年車市出現的最大翻轉。就像大家在做 " 油車或電車 " 的選擇題時,選了個 " 或 " 一樣,市場有時就是這麼離譜。
那麼,在新能源滲透率超過 50%,插混崛起的市場背景下,各家車企 7 月份的生存狀态如何呢?
比亞迪
比亞迪 7 月零售量達 31.2 萬輛,同比增長 35.0%,市場份額 18.1%,銷量差不多相當于 2~4 名的總和,PHEV 的先發優勢讓其具備強大的号召力,吃到了時代紅利,雖然這個時代可能是比亞迪自己創造的。
比亞迪的可怕之處不僅在于總銷量,更在于其在各細分市場都有爆款車型。
秦 PLUS、驅逐艦 05 分别占據緊湊級轎車第 1 和第 4 的位置,秦 PLUS 3.9 萬的銷量已經甩開了後面過萬輛。新上市的秦 L 和海豹 06 DM-i 上市首月就拿下中型車銷量第 1 和第 2,超越了帕薩特和凱美瑞等常青樹,證明了只要價格夠低、油耗夠低沒有哪個市場是比亞迪拿不下的。
漢以 1.7 萬輛的銷量拿下中大型車銷冠,但同比下降 32.4% 也說明了漢 L 盡早推出的必要性。小型車方面,海鷗和海豚分列第 1 和第 3,海豚受到秦 PLUS 等車型降價衝擊較大,同比下降 42.9%,但這個市場體量太小,比亞迪已經拿下小型車 65% 份額。
宋 PLUS、元 PLUS、宋 Pro 分列緊湊級 SUV TOP3,多款原本強勢的 10 萬級自主和 15 萬級合資產品也因此銷量降到萬輛以下。元 UP 拿下小型 SUV 銷冠,市場份額 28%,除了它沒有一款銷量破萬。騰勢 D9 力壓 GL8、賽那等車型,拿下中大型 MPV 的銷冠。
比亞迪唯一比較弱勢的就是中型 SUV,只有唐新能源排在第 5,銷量 1.1 萬輛還出現 8.7% 的同比下跌,但接下來宋 L DM-i 的上市或許會改變局勢。
車市一共 12 個主流細分市場,比亞迪拿下銷冠的有 7 個,核心的緊湊級和中型轎車、緊湊級 SUV 市場更是多款銷量 TOP5 車型,比亞迪已經成為中國汽車的大象,接下來卷向國外和卷向高端才是比亞迪的目标。
吉利
吉利以 11.8 萬的銷量排在第二位,市場份額 6.9%,整體表現良好。
緊湊級轎車星瑞 L 位居第 8,能夠在這個級别持續幾年破萬說明其實力。極氪 001 是中大型轎車第 5,作為純電車能不靠低價在 BBA 34C 的核心價位搶下市場,說明吉利的造車功底,接下來領克 Z10 有望擴大戰果。熊貓則不聲不響地拿下了微型車第三的成績。SUV 板塊吉利兩款常青樹表現不錯,星越 L 位列緊湊級 SUV 第 6,缤越位列小型 SUV 第二。
吉利目前的戰略目标就是往上走,為此打造了領克、極氪甚至翼真等多個高端品牌,吉利也分出了高端新能源系列銀河,這讓吉利實現了高質量的增長。7 月領克同比增長 24%、極氪同比增長 30%、吉利銀河同比增長 397%。在各個價位段的銷量整體都還不錯。但這也不可避免地導致銷量比較分散,缺乏爆款車型,曾經的爆款帝豪等產品也滑落萬輛以下。
到底是吉利的多品牌還是比亞迪的聚焦更能在長期占據優勢,只能交給市場解答。
一汽 - 大眾
一汽 - 大眾是合資品牌裡銷量最高的車型,銷量位列第三,零售 11.4 萬輛,同比下降 22.6%。
速騰是一汽 - 大眾最熱賣的車型,1.6 萬輛的銷量位列緊湊級轎車第 5 位,但寶來、高爾夫等已經跌至萬輛以下。邁騰即使是剛換代表現依舊是不錯,在中型轎車排在第 6 位,大眾的智能化卓有成效。Polo 盡管是小型車第 6,但 1258 輛的銷量相比以往下滑幅度較大。探嶽依舊是其銷量支柱,1.2 萬輛的銷量在中型 SUV 排在第 4 位。
整體來看,除了三款核心車型依舊保持一定體量,其他版塊均受到比較大的衝擊,且核心車型受到的衝擊也不小。而新能源也只有 ID.4 CROZZ 表現尚可,賣出了 3277 輛,其他都是 3 位數。
大眾是中國市場轉型最積極的海外品牌,但依舊表現得水土不服,市場端認可度不足。目前大眾已經開始尋求更本土化地進行智能化、電動化產品的布局,在未來幾年競争力有望得到提升。
奇瑞
7 月奇瑞以零售 9.8 萬輛排在第 4 位,同比增長高達 51.0%,是前 10 漲幅最高的,而且批發量達 18.9 萬輛,出口占了其業務的半壁江山。
奇瑞在國内市場各級别也表現不錯。艾瑞澤 8 換上了自主 2.0T+8AT 的動力之後,這個月銷量大漲 47.5%,銷量成功破萬,成為緊湊級轎車第 9 位。瑞虎 8 的銷量也達到 1.3 萬輛,在中型 SUV 排在第二位,僅次于 Model Y。甚至奇瑞旗下的捷途 X70 銷量也位居該級别第 8 位,以大打小給奇瑞玩明白了。值得一提的是新車星紀元 ET 也賣出了 3450 輛,在中大型 SUV 裡排在第 8。捷途旅行者和山海 T2 月銷分别有 7344 輛和 5175 輛,在方盒子 SUV 中表現穩健。
目前奇瑞在加速新能源,風雲 T9 7 月銷量已經爬坡到 5876 輛,風雲 T10 也接連上市,這些都是市場最受歡迎的品類,有望助推奇瑞銷量提升。而瑞虎 8 家族也迎來了瑞虎 8L,整體產品力大幅更新應對市場激烈的競争,全自主的 2.0T+8AT 的動力也有望進一步打響瑞虎 8 品牌。
奇瑞各版塊的銷量比較均衡,核心車型表現穩定,主力產品銷量也有保證,但高端和新能源依舊是奇瑞的弱項。在自主品牌都向上走的情況下,奇瑞目前高端能打的只有智界 S7 和星紀元 ET 等有限車型。
奇瑞的問題不在產品跟不上,更多的還是在高端產品和品牌上欠缺點差異化和高級感的構建。
上汽大眾
上汽大眾 7 月份位居第五,零售 8.8 萬輛,下降 11.8%。盡管仍然下跌,但經過一輪調整後,已經穩住形勢,各款車型在細分市場依舊保持穩健。
朗逸以 2.4 萬輛成績在緊湊級轎車排在第二,帕薩特以 2 萬輛位居中型轎車第三,依舊是各細分市場合資車最熱賣的產品。途觀 L 銷量也保持破萬水平,在中型 SUV 中排在第 7。途昂同樣是合資車最熱賣的中大型 SUV,4492 輛的成績排在該級别 6 位。這幾款銷量壓艙石穩健,上汽大眾就能夠平穩發展。
而且在新能源板塊,ID.3 整體也表現出不錯的競争力,銷量達 8282 輛,是合資新能源車賣得最好的車型之一。
與此同時,上汽大眾更積極擁抱轉型,大眾中國的本土化,以及與上汽的更廣泛合作,正在為其智能化、電動化加速。盡管上汽大眾如今面臨一些困難,但相信未來依舊能保持穩健的發展。
一汽豐田
在新能源占據主流的情況下,銷量依賴燃油的合資車普遍大跌,但 7 月份的一汽豐田卻神奇地實現了 4.7% 的同比增長,實現 6.6 萬輛的零售銷量。
具體到各個板塊,卡羅拉銷量環比上漲 30% 重回 1.1 萬輛,在緊湊級轎車第 7,但同比下滑仍達到 31.3%,還未回到巅峰。凱美瑞的銷量也達到 1.3 萬輛,在中型轎車排在第 2。緊湊級 SUV 除了榮放以 1.6 萬拿下第 5,銳放也有 1.5 萬的成績,排名第 7 位。格瑞維亞表現也很不錯,以 6399 輛的成績在中大型 MPV 中排在第 3 位。
在轎車板塊受到衝擊後,一汽豐田的重心顯然轉移到 SUV 和 MPV 等車型上,而且皇冠陸放的銷量也有 5000 輛。可以看到,一汽豐田已經調整好了節奏,在價格戰正酣之際,将核心轉移到受衝擊更小的高價值車型上,反而吸引了實現了高質量的增長。這樣的做法為合資品牌如何在自主上攻的市場環境下如何主動調整作出範例。
理想
7 月份理想首次進入了月銷榜的前 10,銷量超過了長城、特斯拉等傳統面孔,零售達 5.1 萬輛,同比增長達 49.4%。
比理想進入前 10 更神奇的是,理想的銷量基本集中在中大型 SUV 市場,L6、L7、L8 分别位列該級别銷量第 1、第 3、第 5,加起來接近 4.3 萬輛,讓 BBA 的寶馬 X5 和 GLE 都相形見绌。理想 L9 的銷量也達到 7495 輛,甚至比理想 L8 更高。
當然,L6 的上市也讓 L7 和 L8 的銷量受到了衝擊,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對理想來說還是只有大赢和大赢特赢的區别而已。
放在幾年前根本沒有人能夠想象,哪個品牌的中國車居然能夠在 30 萬以上的價位賣這麼多,而且還是在產品矩陣同質化的情況下,不得不說理想的品牌營造和產品定義能力确實有點東西。甚至零跑靠着 COSPLAY 理想都能穩定月銷 2 萬。
只能說,2024 年的車企真是太神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