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一年市值蒸發6600億後,光伏的周期拐點到了?,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讀懂财經
從 2022 年下半年開始,光伏股就進入了下行階段。
在一年的時間中,電池龍頭隆基綠能股價腰斬,市值蒸發超過 2300 億;矽料巨頭通威股份跌去四成,較高峰期市值減少近千億。此外,協鑫科技、大全能源、合盛矽業等光伏行業龍頭均迎來了大幅下滑。
僅以 A 股 35 家光伏產業鏈上市公司統計,從 2022 年 6 月 30 日到 2023 年 6 月 30 日,光伏產業鏈市值蒸發了 6597.94 億元。
在經歷了一年的暴跌之後,光伏上市公司估值也到了歷史低位。光伏龍頭隆基綠能估值僅為 15 倍市盈率,而通威股份估值則降到了歷史新低的 5 倍左右。在這種情況下,光伏反轉的預期逐漸明朗。
近日,光伏產業鏈頻繁異動。7 月 10 日,隆基綠能和通威股份兩大數千億市值的光伏龍頭股,股價分别大漲了 8.52% 和 7.27%,震動整個產業鏈。随着光伏巨龍翻身,市場紛紛高呼:光伏周期拐點來了。
那麼,光伏的周期拐點真的來了嗎?
本文對光伏產業有着以下幾個觀點:
1,相比于上一輪光伏周期,從 2022 年底開始的新一輪光伏周期短促而劇烈:僅僅 6-7 個月時間,矽料價格下跌了近 80%,矽片價格下跌超 60%,電池、組件價格下跌程度不一。從數值上看,光伏產業鏈最上遊的矽料價格已經逼近上一輪周期最低點,且回調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上一輪。從這個角度講,矽料價格走出底部是符合預期的。
2,事實上,近兩周來,矽料價格的确呈現出了企穩回升的态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N 型矽料價格已經連續兩周實現了環比上漲。即便矽片、電池、組件價格仍未止跌,但產業鏈頂端矽料價格的回升已經被市場看作是光伏產業鏈迎來周期拐點的信号。處于情緒、估值、預期三重低位的光伏股也逐漸走出底部。
3,這一輪光伏周期與上一輪有着明顯不同,這一輪周期不存在需求的急劇下滑。恰恰相反,全球光伏需求始終高漲,這從根本上抑制了長周期的形成。此外,TOPCon 新技術加速應用,下遊需求火爆,帶動了矽料的 "K 型復蘇 "。同時,TOPCon 的效率溢價進一步抑制了光伏產業鏈價格的下滑,帶動產業鏈走出谷底。
短促而劇烈的光伏新周期
光伏是一個典型周期性的行業。而這種周期也并不是單純的需求 - 產能周期,而是需求 - 產能 - 技術三重疊加的周期。
也正因此,光伏行業的波動尤其劇烈。上一輪光伏周期開始于 2017 年底的價格高位,經歷了 30 個月左右的下行期到達價格底部。
在這個過程中,同樣伴随着技術替代。2015 年開始的光伏領跑者計劃,大力支持更高能效光伏發電技術。以隆基股份為代表的中國光伏企業加速導入 PERC 電池技術,替代傳統的鋁背場電池(Al-BSF)技術。
這個替代過程是相當迅速的。2017 年,BSF 電池市場占比尚高達 83.3%,PERC 占比僅 15%,不過,市場看好 PERC 技術的發展,普遍預期 PERC 技術将在 2019 年占據超過 50% 的份額。事實上的确如此。到 2019 年,PERC 電池市占率已經達到了 65%,2020 年進一步提升至 86.4%。
2020 年中,國内和海外光伏需求爆發。從上遊的矽料端到下遊的組件,價格開始回升,并在 2022 年下半年達到新的高點。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上的光伏股也迎來了一輪暴漲。
随着這一輪漫長的光伏周期結束,光伏產業進入了新的周期,而這一輪周期則來得無比爆裂:
從 2022 年 11 月至今,矽料價格從高位的每千克 307 元迅速暴跌至最新的每千克 64 元,跌幅高達 79.15%。
矽片價格(以 182 矽片為例)從最高位的每片 7.54 元下跌至最新的每片 2.75 元,跌幅高達 63.53%。
電池片價格從最高位的 1.36 元 /W 下降至 0.71 元 /W,跌幅 47.79%。
組件價格從最高位的 2.02 元 /W 下降至 1.35 元 /W,跌幅 33.17%。
以最上遊的矽料價格對比,當前的矽料價格已經接近了上一輪光伏周期的價格底部,回調幅度(79.15%)甚至遠高于上一輪(63%)。矽片的表現同樣如此。
至于下遊的電池片和組件,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當前價格已經低于上一輪周期底部,但整體回調幅度還未達到上一輪的程度。
一直以來,矽料作為光伏產業最上遊,也是對周期反應最為靈敏的環節。而這一輪新周期的拐點,也将率先表現在矽料上。
矽料端帶來的反轉曙光
事實上,近期光伏產業鏈景氣度上升,很大原因來自于矽料價格的企穩回升。
截至 7 月 5 日,太陽能級多晶矽最新價格中,N 型矽料成交均價為每噸 7.42 萬元,均價周環比上漲 0.68%,單晶復投料、單晶致密料、單晶菜花料均價環比持平;
截至 7 月 12 日太陽能多晶矽最新價格中,N 型矽料成交均價進一步提升,達到每噸 7.45 萬元,環比上漲 0.4%,其他種類矽料價格環比持平。
在矽片、電池片、組件價格仍在尋底的情況下,矽料尤其是 N 型矽料價格連續兩周企穩回升,很大程度上給予了投資者莫大的信心,似乎新的上漲周期将從此開始。
除此之外,全球光伏行業的強需求進一步支撐了市場對光伏反轉的預期。
今年 1-5 月,國内光伏新增裝機 61.21GW,同比增長 158%。其中,5 月中國光伏新增裝機 12.9GW,同比增長 89%,環比下降 11.9%。
5 月光伏裝機量的下滑,一定程度上是光伏價格迅速下滑,下遊客戶觀望情緒嚴重。但随着光伏價格持續降低,產業鏈整體利潤向下傳導,有望帶動終端電站收益率提升,2023 下半年光伏新增裝機量有望持續高增。
而在海外市場上,今年 1-5 月我國光伏組件出口規模為 88GW,同比提升 39%。目前,海外光伏需求持續高漲,國内光伏產業鏈有着壓制性的競争力。
但在市場對光伏周期的恐慌下,當前的光伏股正處于情緒、估值、預期三重低位。
根據國金證券,截至 7 月 12 日,光儲板塊核心标的對應 2023 年 PE 的均值和中位數分别僅為 18 和 15 倍,其中隆基綠能這樣的頭部一體化組件公司估值不到 15 倍,矽料巨頭通威股份估值不到 6 倍,已經處于歷史最低水平。
而随着矽料價格出現企穩迹象,光伏股也逐漸走出底部。
以隆基綠能和通威股份為例,隆基綠能股價于今年 6 月 9 日達到最低點的每股 26.65 元,在 6 月中下旬和 7 月中旬先後迎來兩波上漲,當前股價在 30 元左右;通威股份走勢與隆基綠能基本一致,目前股價也迎來了企穩回升。
技術迭代紅利将兌現
嚴格來說,這一輪光伏周期與上一輪有着明顯不同。
一方面,這一輪光伏周期中不存在政策性因素帶來的嚴重需求萎縮,而與之相反,全球光伏需求持續高漲,這很大程度上縮短了光伏的周期性波動。而另一方面,新技術的應用開始受到下遊電站認可,帶動光伏產業鏈迎來 "K 型復蘇 "。
在上一輪光伏周期中,PERC 電池替代了傳統的 BSF 電池,根本原因即是 PERC 電池轉換效率更高。但經過長期的技術研發下,當前的 PERC 電池量產效率已經逐漸逼近了理論轉換效率。也就是說,PERC 技術已經迎來了天花板。
數字來看,PERC 電池技術的理論轉換極限為 24.5%,當前龍頭企業實際量產轉換效率大約在 23.5% 左右,隆基綠能 2022 年 PERC 量產最高效率已經突破了 24%。
在這種情況下,TOPCon、HJT 等轉化效率極限更高的光伏技術加速發展。其中,TOPCon 技術最為成熟,目前發展最為迅速。
相比于 PERC 電池,TOPCon 電池理論效率更高。在量產端,目前 TOPCon 量產效率在 25.3% 左右,預計年底有望提升至 25.7% 以上,較當前 PERC23.5% 的效率提升明顯。
在成本端,當前 TOPCon 電池較 PERC 成本差異可控制在 0.03 元 /W 以内。而在需求端,随着下遊客戶對 TOPCon 的認可度逐漸提升,當前 TOPCon 電池較 PERC 銷售溢價穩定在 0.1 元 /W,TOPCon 電池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經濟性。
數據顯示,2022 年 TOPCon 電池出貨量接近 20GW,占據了光伏市場 8.3% 的份額,PERC 電池片市場份額下降至 88%。進入 2023 年,TOPCon 電池需求依然火爆。以鈞達股份為例,其 2022 年 TOPCon 電池片出貨量為 1.87GW,但僅在今年上半年,其 TOPCon 產品出貨量已經高達 6.56GW。
受到 TOPCon 電池業務影響,鈞達股份股價在今年 5 月中旬至 6 月底,幾乎實現了翻倍增長。除鈞達股份外,晶科能源,中來股份等 TOPCon 領先企業,其當前估值基本在 30-35 倍,估值水平遠高于 PERC 電池片企業。
新技術的替代同樣是十分迅速的。產業内根據 TOPCon 產能規劃情況預計,今年 TOPCon 出貨量将占到電池總產出的 20%-30%,并在 2024 年超越 PERC 成為電池技術新主線。
目前來看,光伏電池片企業基本上都在加速布局 TOPCon 產能。即便是以 PERC 電池片為主的隆基綠能,其鄂爾多斯 30GW N 型 TOPCon 電池產能也将預計在今年 8 月開始投產。
近期 N 型矽料價格的企穩回升,即是直接受到了 TOPCon 電池下遊需求的帶動。TOPCon 更高的轉換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光伏價格下滑的趨勢,随着 TOPCon 電池進一步帶動市場需求,光伏產業鏈有望進一步走出底部,進入上行期。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