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小米汽車:尊重“米粉”還是尊重市場?,歡迎閱讀。
從現有的信息看,在技術發布會後的兩個多月裡,小米汽車主要在做三件事:制定成本定價體系、鋪建銷售渠道和服務體系,以及產能爬坡。第一件事困難重重,第二件事相對輕車熟路,第三件事則是全新考驗。
沒有哪款新車的定價像小米 SU7 一樣受到如此多的關注。這是因為,技術發布會上的信息已經讓小米 SU7 成為 " 矛盾綜合體 ":極致性價比的傳統優勢和高端夢想車的定位、" 米粉 " 的消費能力和小米汽車的願景,将如何統一?
" 米粉 " 經濟是小米發展的基石," 和用戶交朋友,做用戶心中最酷的公司 " 是小米的願景。但小米 SU7 的亮相,改變了這一邏輯。
小米汽車可能注定要讓現有的 " 米粉 " 失望了。今年 1 月 10 日,小米汽車在官微上發布了雷軍對網友 " 小米汽車 100 問 " 的回答,彼時雷軍明确表示,小米汽車還沒有最終定價,但 " 不會是 9.9 萬,不會是 14.9 萬,不會是 19.9 萬 ",并再次強調貴有貴的有理由,有信心 " 在 50 萬以内沒有對手 "。
不過,宣稱 " 小米從小卷到大,從來沒怕過 " 的雷軍可能想不到,僅一個多月後,汽車業就迎來了瘋狂的價格戰,一天之内九個品牌宣布降價,比亞迪甚至打出了 " 電比油低(電動車價格比燃油車價格低)" 的口号。這樣的市場局面,讓等待上市小米 SU7 不斷 " 躺槍 ",并成為國内汽車史上首個還沒發布就一直被其他玩家 " 圍堵 " 的產品。
不可否認,在小米汽車的定價考量中,車市價格戰的影響難以忽略。不過,作為一款正常的商品,小米 SU7 的定價,最終取決于它要站在哪裡,取決于小米為其設定的商品投資收益周期。
可以看到,雷軍選擇的是難度最大的 " 高舉高打 " 的定價策略。小米 SU7 定位 "C 級高性能生态科技轎車 "。在技術發布會上,雷軍公開将 SU7 對标保時捷 Taycan Turbo、特斯拉 Model S,業界也對 SU7 冠以 " 米時捷 " 的别稱。
根據工信部的公示信息,小米 SU7 有三個版本,分别是标準版、MAX 版、Pro 版。雷軍透露,小米 SU7 起步就是标準版,不會為了降低起售價而推出 " 乞丐版 " 車型,并且 " 标配厚道完善,選配豐儉由人 "。此外,在未來數年裡,小米汽車也沒有增程車型。
在研發成本上,小米汽車宣布已投入超過 100 億研發費用,其中大部分花在了智能駕駛上。雷軍在 "100 問 " 中透露,小米從一開始就決定智能駕駛全棧自研,第一期總投資 33 億,目前已追加到 47 億。此外,在大壓鑄、電機等技術上的硬體投入同樣巨大。
無論從成本投入、產品定位,還是創業初衷來看,小米 SU7 與價格戰最激烈的 10 萬元左右以及 10 萬— 15 萬元的車型不在一個區間。而之所以外界對小米汽車有價格預期的偏差,源于對現有 " 米粉 " 群體的固有認知,認為小米汽車的目标閱聽人必然要圍繞着現有小米手機的用戶展開。
雷軍曾表态,小米汽車是 " 押上人生全部聲譽 " 而為之奮鬥的目标,其初衷不是僅成為現有 " 米粉 " 的下一個消費品,而是想要開拓更多的新群體。據悉,過去兩個多月中,各地的小米汽車車友會已經在快速組隊。小米汽車首批用戶畫像的含金量,将決定這款車的定位是否立得住。
不能回避的是,當前市場上 20 萬元以上的主力新能源車型,都已經深度參與價格戰,被外界定位為小米汽車主要競争品牌的小鵬、特斯拉,以及華為智界,都在下切至更低的價格段。這些競品品牌新車型的定價,成為市場對小米 SU7 價格評估的直接參照。
千億現金夠支撐多久
在汽車行業,造車初期企業普遍面臨虧損,小米也不例外。目前只有比亞迪、理想汽車實現了年度盈利,其他車企就算單車有毛利,整體利潤仍然為負。
小米汽車勢必繞不開投入初期資金壓力巨大的行業規律。日前,國資委宣布對三家汽車央企(一汽集團、東風集團、長安汽車)的新能源績效進行單獨考核,即考慮到了現階段央企新能源業務難以盈利的現實。
車企破解盈利的首選是品牌走高端,但這并非坦途。發展高端電動車,在汽車行業中有很多前車之鑑。春節後,成立六年的高合宣布停產,成為高端電動車品牌在當下市場競争中艱難發展的一個寫照。
新入市的小米汽車,靠初始的百億元投資,能支撐多久?對此,雷軍曾宣稱,公司現金儲備超過千億,小米虧得起。不過,按照雷軍對外傳遞的信息,投資最大的用途是托舉小米 SU7" 高舉高打 " 策略的順利達成。另外,不能忽略的一點是,小米主打的是 " 人 - 車 - 家 " 生态鏈視角下的模式,這意味着小米汽車的定價和盈利模式可能較為復雜。
造車,是重資產投入的產業," 燒錢 " 速率将決定企業的發展健康程度。當前,華為已經将扭虧放在了汽車業務的第一要務,蘋果也在确定無法獲得預期的投資回報率後,毅然放棄了電動車計劃。以蔚來兩年前新标定的 400 億造車門檻來看,小米的千億現金并不足以讓其 " 高枕無憂 "。
以小米手機養小米汽車,這将是小米汽車在投入初期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小米集團 2023 年第三季度财報顯示,在經歷六個季度後,單季收入首次實現同比增長,經調整後的淨利潤達人民币 60 億元,同比增長 182.9%。集團毛利率再創歷史新高,達 22.7%。不過,距離 2021 年 193 億元的淨利潤水平,仍有相當大的恢復難度。
更重要的是,小米智能手機業務的收入連續 7 個季度出現同比下滑。與此同時,小米自研芯片和造車的支出巨大,僅 2023 年第三季度的研發支出就達到 50 億,相當于小米 2023 年上半年的淨利潤總和。
對于長期走在 " 輕資產 " 道路上的小米來說,汽車制造業的重資產投入模式,将左右整個小米集團未來的運營狀态。正因如此,小米 SU7 的高端定能否立得住、能否打入高淨值人群,對小米汽車的開局成敗至關重要。
危機還是生機
從汽車行業最新動态來看,蘋果宣布停止電動車計劃,奔馳宣布延後其電動車發展目标,這些現象似乎說明,小米汽車已錯過了電動車發展最好的時機。
細究企業層面的原因,奔馳在電動化發展方面的猶豫,是因為其在高端電動車市場的發展并沒有達到預期的速度。蘋果不造電動車,則有更多的原因,其認為人工智能才是未來。
不過,其他玩家的退出,也許正是小米的機會。按照雷軍所說,小米 SU7 最大的賣點是 " 具備科技大廠智能座艙的生态壁壘 "。雷軍透露,去年的技術發布會只是介紹了最核心的五項技術,還有大量技術產品内容沒有展開,将會在 SU7 發布會上詳細披露。此外,小米沒有計劃和第三方車企合作推出類似的 " 智選車 "。
關于智能駕駛,小米汽車的目标是在 2024 年年底進入行業第一梯隊。在 NOA(自動輔助導航駕駛)數量上追齊行業第一梯隊。目前車企在 NOA 領網域的競争愈演愈烈,而上市當年就進入第一梯隊的目标,顯然是雷軍在笃定小米 SU7 必将是爆款的前提下設定的。
產品智能化的水準,決定小米 SU7 能否走穩第一步。同樣起決定作用的還有交付效率。雷軍在技術發布會後表示,小米汽車的首要任務,是把小米 SU7 的產銷鏈做好。春節後,大批媒體前往小米汽車北京基地進行打探,皆拍到其廠區停滿 SU7 的照片。
雷軍在 3 月 15 日的微博中再度強調,要求團隊做到 " 發布即交付,交付即上量 "。雷軍希望以 " 無交付等待期 " 這一 " 比較優勢 " 來快速擴大用戶覆蓋度。
目前,小米汽車并未公布其產能情況。業界曾有消息稱,小米汽車工廠分兩期建設,2025 年完工,總年產能為 15 萬輛。一期已在 2023 年竣工。今年 2 月底,一份相關部門對小米汽車的調研檔案在網上流傳,據檔案披露,小米汽車 4 月交付,預計上市後一季度整車產量約 2000 輛,產值 4 億元。對此消息,小米官方快速進行了辟謠。
銷售服務和營銷将是決定小米汽車能否走穩的第二步。業界觀點認為,營銷是小米的長項,也是小米汽車給汽車同行傳遞的壓力之一。據悉,小米汽車已經與 14 家銷服合作商籤約,新零售模式從規劃階段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最近還列出了 59 家門店的名單。
從門店名單可以看出,小米汽車的渠道主要分為旗艦中心、銷售服務中心、體驗店和交付中心三類。在首批 29 個城市中,有 17 個城市目前只開設了交付中心。雷軍表示,已經在籌備第二批開設服務網點的城市。
不難看出,小米汽車的一切準備都是以小米 SU7 上市即爆款為前提做出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小米汽車不僅押上了雷軍個人的全部聲譽,還押上了小米集團的未來。不過,成功和失敗的機率是對等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準備 SU7 的上市工作,小米汽車還在電動車產業鏈上不斷投資,以打造電動車產業鏈。3 月 8 日,北汽藍谷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拟與關聯方共同出資設立平台公司,該平台公司将作為管理與投資主體,與寧德時代、京能科技及小米汽車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 " 北京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合資公司成立後,将在北京投資建設電芯智能制造工廠。
小米汽車官方信息顯示,過去十年,小米已經在智能汽車產業鏈上投資超過了 100 家相關的公司。SU7 上市在即,小米汽車已經沒有退路。當下汽車業 " 最壞的年代 " 和 " 最好的年代 " 的特質,将等待着小米去诠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