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廣汽三菱停產背後:5年銷量跌7成,5月產銷已為0,歡迎閱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何珊珊
7 月 12 日,《致廣汽三菱全體員工的一封信》在網上流傳,信上稱廣汽三菱 6 月份已正式臨時停產,為順應新能源轉型趨勢,公司決定進行人員優化,發布員工安置方案。
7 月 13 日,時代周報記者從廣汽集團方面核實該消息,廣汽集團相關負責人稱 " 目前,廣汽三菱的股東三方正盡全力推動企業的纾困轉型工作。"
據時代周報記者觀察,今年上半年,廣汽三菱陸續傳出停產消息,廣汽三菱官方微博、微信公眾号等多個賬号消息更新還停留在 4 月份,此後再無更新。6 月 21 日,據廣汽集團公告,向廣汽三菱拟提供不超過 9.42 億元的委托貸款,如今卻傳出停產消息。
7 月 13 日,時代周報記者聯系上一名在廣汽三菱工作 5 年的員工,對方告知 " 目前安置政策未出,要通過代職會。"
關于員工安置,廣汽三菱相關人士告知時代周報記者:" 将根據實際情況,依法依規進行人員結構的優化,并盡最大努力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
銷量慘淡,5 年跌 7 成
廣汽三菱成立于 2012 年,2018 年之前一度風光無限。但 2018 年後,情況急轉直下。據廣汽集團產銷快報,2019 年廣汽三菱銷量為 13.3 萬輛,到了 2022 年,銷量只有 3.3 萬輛,大跌超 7 成。而在 2018 年巅峰期,廣汽三菱全年的銷量為 14.4 萬輛。
2023 年 4 月開始,由于廣汽三菱銷量過低,廣汽集團產銷快報中三菱數據被與多家公司合并在 " 其他 " 類目中,此後再未單獨出現。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 5 月,廣汽三菱產銷量均為 0,前 5 個月累計銷量只有 8943 輛,同比下滑 25.1%。產量方面,廣汽三菱 2023 前 5 個月累計產量僅 3367 輛,同比下滑 75%。
停產也有迹可循,在今年 4 月,廣汽三菱位于長沙的工廠傳出停產,5 月,三菱汽車社長加藤隆雄在日本媒體會上證實停產傳聞,并表示 " 在華面臨困難,按計劃将于 6 月重啟生產。" 但最終等來的是 7 月 12 日全員信中提到的 6 月正式暫時停產。
廣汽三菱多個官方賬号消息,也停留在了 4 月,微博更是從 2 月 14 号情人節後再無消息。
負債近 60 億元,負債率 99.8%
時代周報查閱歷年财報的車型發現,自 2018 年起,廣汽三菱的燃油車產品就停留在 "ASX(勁炫)、歐藍、奕歌 " 這三款,到了 2022 年,燃油車只剩下歐藍德一款。
盡管 2019 年廣汽三菱有意識向新能源車轉型,推出祺智,但這款實際設計與性能實在不被市場認可,2020 年已慘淡停產。
廣汽三菱官方和全員信中提到 " 公司經營層及股東都做了最大努力 " 顯然并非輕飄飄的托詞。停產背後是資不抵債,難以為繼。
廣汽集團本身也承受着巨大壓力,廣汽集團公司公告顯示,2018 年公司歸母淨利潤為 109 億,而 2022 年已下滑至 79.83 億元。2019 年,這一年歸母淨利潤僅為 66.16 億元。
根據廣汽集團 2022 年公告,廣汽三菱截至 2022 年年底總資產 59.61 億元,總負債 59.53 億元,總負債率高 99.8%。
盡管如此,廣汽集團仍選擇向三菱輸血救援。2022 年上半年,廣汽集團公布三菱負債率高達 81%,負債總額 59.53 億元。2022 年 9 月,廣汽集團向廣汽三菱提供 10 億元支持,2023 年 6 月 21 日,廣汽集團再次公告,拟向三菱提供不超過 9.42 億元的委托貸款。
銷量持續下跌、無新型產品提振、負債近 60 億的經營情況,數十億的資金支援也不過杯水車薪,難挽狂瀾。
至此,廣汽三菱似乎慢慢消亡。
廣汽三菱和燃油車何去何從
7 月 13 日,時代周報記者在天眼查查詢發現,廣汽三菱在 2018 年巅峰期企業社保人數為 3881 人,到了 2022 年,只有 2698 人。
廣汽三菱的招聘賬号也早已停止更新。天眼查顯示,公司目前高管前 3 名皆為日本姓氏,最新任命的高管在 2023 年 4 月 29 日就職,似乎廣汽三菱還在為最後時刻努力。
國内近年來宣告即将停產燃油車的車企不在少數,廣汽三菱停產期間,若能果斷停產燃油車轉型新能源,未必不能盤活生路。
參考比亞迪,2022 年幹脆利落的宣告 3 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生產,專注于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開啟國内車企停產燃油車的先例。随後陸續有十餘家車企宣告停產計劃,不過仍需緩衝時間,大多數車企把節點定在 2030 年前後。
比亞迪停產燃油車前,其燃油車 2021 年銷量 60.39 萬輛,新能源 13.63 萬輛,總銷量 74.01 萬輛。但 2022 年停產後,比亞迪僅 2023 年上半年銷量就高達 125.5637 萬輛,同比增長 94.25% ,遠超 2021 年之和。
停產燃油車沒讓比亞迪銷量大幅下滑,反而更快的加速了市場增長,這也可以作為各家車企在燃油車時代向新能源轉型的參照。
大浪淘沙之際,車企還需抓緊跟上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