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觸樂怪話:另類解壓模拟,歡迎閱讀。
觸樂怪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 / 小羅
我最近喜歡在睡前玩《驗屍模拟器》(Autopsy Simulator),感覺十分解壓。坦白地說,這款遊戲存在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比如驗屍内容有點重復、一些細節不太經得起推敲、劇情設計太過簡單等等——比起嚴格意義上的 " 模拟器遊戲 " 來說,它更像是一款帶有叙事内容的恐怖遊戲。
《驗屍模拟器》的故事背景是這樣的:男主角是一位病理學家,在妻子去世後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疾病,因此在進行工作時,時常需要吃藥穩定情緒,在驗屍過程中也會不時因為幻覺出現一些 Jumpscare。這些 " 幹擾項 ",讓不少純粹被 " 驗屍模拟 " 吸引過來的玩家都頗有微詞。
但另一方面,《驗屍模拟器》還是有不少我比較喜歡的地方。首先,開發組已經根據玩家反饋推出了單獨的 " 屍檢模式 ",在這個模式中,玩家是男主角的學生,在指導下開始工作,流程算是有模有樣;其次," 驗屍 " 這件事還是很酷的,遊戲裡的屍體也稱得上真實,驗屍房雖然有點雜亂,但氛圍感十足;最後,男主角的聲音很好聽……驗屍時用顱骨鋸切開頭蓋骨的聲音也很好聽!
遊戲劇情模式有 5 個章節,每個章節都有不同的屍體
不知道其他人對 " 法醫 " 這種職業有什麼想法,至少在我小時候,我還是對這種聽起來很厲害的職業有過相當一番幻想的。我記得,小學時在新華書店買過一本紅色外皮的屍體科普書,裡面用漫畫結合文章的形式,詳細介紹了不少美國殺人魔(我也不記得為什麼是美國,可能是 "FBI 探案集 " 系列書之類的)處理屍體的方法,有些地方配有黑白的真實圖片——這本書還在書腰上特别誇張地寫着," 請不要在飯前飯後閱讀 " ——其中包括一些把受害者凍住、放進刨木機刨成薄片的,還有一部分煮熟吃掉、一部分埋掉之類的方法。
反正,當時的我絕對是被這些看起來很 " 酷 " 的内容迷倒了,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深深地向往法醫這個職業。當然,我知道這個職業實際上遠不是給小孩子看的科普書裡那樣、只有驚險刺激和帥的部分,但當時靠着這些素材,給玩伴們把這些故事添油加醋地再講一遍,也讓我足夠得意了。
說回《驗屍模拟器》,我猜測很多被這款遊戲吸引的玩家都可能曾經有過和我接近的幻想。不過,這款遊戲 " 屍檢模式 " 中的大部分流程還是很中規中矩的。我的意思是,你要乖乖聽從老師的指導,換衣服,戴手套,拉開裹屍袋,用放大鏡查看皮膚,做屍檢筆記……如果你不覺得這樣無聊,也對畫面沒什麼反應,那麼你可以感受遊戲中窸窸窣窣的音效,配合着幽暗的場景——比起刺激,這種感覺更像是靜谧。
有點恐怖 ASMR 的感覺
是的,很顯然,雖然這款遊戲充滿了字面意義上的 " 血腥 ",但是我覺得它給人的實際感受還是很放松的——就像去年的《犯罪現場清潔工》,本質上是放空大腦,一步一步操作下去,把犯罪、死亡之類非常有失控感的事件進行歸順。這種感覺可以很明顯地緩解現實生活中的焦慮,而這也是現在的我喜歡玩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