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林毅夫談新質生產力:中國仍是世界經濟增長主要動力源!,歡迎閱讀。
内容來源:博鳌亞洲論壇 2024 年年會。
責編 | 若風 排版 | 五月
第 8176 篇深度好文:3824字 | 10 分鍾閱讀
宏觀趨勢
筆記君說:
" 博鳌亞洲論壇 2024 年年會 " 于 3 月 26 日至 29 日在海南舉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在 3 月 27 日舉行的 " 世界經濟展望 " 分論壇上表示,出口增速放慢導致中國經濟增速放慢,需要積極的财政政策和适度靈活寬松的貨币政策,所幸中國政策空間仍然較大。
" 全球經濟正處于低水平均衡點。" 林毅夫稱,按照國際貨币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為 3.1%,仍未恢復至 2008 年危機之前的 4.5% 左右增長水平。此外,世界貿易增速在 2008 年之前超過經濟增長速度 2 倍,而至今貿易增速低于經濟增速。
面對這一形勢,林毅夫認為,政府需采取積極的财政政策和适度靈活寬松的貨币政策來應對。
他表示,只要把政策空間利用好,把傳統產業趕超、技術創新的空間利用好,再加上必要的改革,中國今年經濟增長将在 5% 以上。
談到 " 新質生產力 ",林毅夫指出,生產力的提升主要依賴技術創新,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中國在新質生產力提升方面還有三大優勢:
第一,由于新經濟技術創新研發周期短、金融資本投入少的特性,主要依賴人力資本,中國在新經濟技術創新上具有顯著的人才優勢;
第二,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技術一旦突破就能迅速投入市場,成本降低競争力也會增強,就有機會将标準推廣至全球,比如當前美國下載量最大的 5 個 APP 中就有 4 個是中國開發的;
第三,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產業配套體系。
在林毅夫看來,創新是中國經濟實現長久發展的關鍵。
以下是部分發言實錄:
一、" 世界經濟相當有韌性,
但相較過去低了非常多 "
世界經濟相當有韌性,經濟沒有繼續下滑,但是世界經濟相較于過去的發展來講低了非常多。
因為按照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的預測,今年的增長率 3.1%,2008 年之前的增長率 4.5% 左右,還差了 30%,為什麼世界經濟已經從 2008 年的危機還沒有恢復到危機前的 4.5% 左右的增長,我的看法是發達國家的經濟沒有復蘇,
發達國家過去長期的年均增長率是 3%,按照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的預測,美國今年的增長速度只有 2.1%,歐盟國家的經濟增長只有 0.9%,低了 2/3,日本經濟增長速度只有 0.7%,低了 3/4,由于發達國家的經濟沒有復蘇,帶來全球經濟增長繼續下滑,所以 " 韌性 " 是一個非常正面的描述,但是從全球經濟發展來看,只能說在低水平的均衡點。
現在世界經濟更重要的不僅是經濟增長,還有貿易的增長速度。在 2008 年前世界經濟增長速度 4.5% 左右,貿易增長速度在經濟增長速度的 2 倍以上,從 2008 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一直沒有復蘇,貿易增長速度也低于世界經濟增長速度。
所以,我們關心世界經濟發展,尤其是像中國這樣一個國家發展的時候,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中國現在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是第一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發展非常重要,中國的經濟發展對世界也非常重要。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出口國,由于世界的經濟增長慢,世界經濟增長慢,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慢是主要的原因,導致了貿易增長速度慢,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慢進口需求就少。這種狀況下,哪個國家受到的影響最大?第一大出口國受到的影響最大,經濟疲軟產品需求就少。
有一個具體的數字,2008 年之前每年出口增長平均是 18.1%,現在的出口增長低于過去 30 年歷史水平,這對出口部門的影響非常大。
出口部門過去按照每年将近 20% 的增長預測未來的出口增長,預測未來出口快就投資多,現在出口增長突然間慢下來,當時在預測高增長的投資就變成了過剩產能,而且出口部門是符合比較優勢的部門,經濟困難有各種原因,我覺得出口需求少,造成產能過剩,而且未來的預期也不少。
這種情況下,民營經濟的投資就少,現有的產能過剩,投資又少,創造的就業機會就少,所以影響了家庭收入,影響了家庭對未來的信心,消費也很難增長。
過去幾年,我們一直講依靠消費拉動經濟,為什麼拉動不起來?大家的收入不增長怎麼敢多消費呢?因為出口增長慢所以導致了經濟增長慢。
這就需要政府做很多事,過去投資了很多基礎設施,現在下行壓力這麼大,還需要做積極的财政政策,還有适度靈活寬松的貨币政策,所幸中國的政策空間比較大,因為政府的負債即使在世界當中比重是比較低的。
二、" 我相信今年的經濟增長會在 5% 以上 "
全球經濟速度放緩,發達經濟體承擔了很多責任,由于他們的發展速度慢了,中國也受到了一些幹擾,特别是出口,因為談世界經濟不能不談中國經濟。
這種狀況下,我們要有積極的财政政策空間,雖然現有的產業有不少的產能過剩,但是我們在新經濟上還有很多投資的機會,即使在傳統產業上也有追趕的空間,只要積極的财政政策運用好,維持一定的增長,大家有信心能恢復。
這種狀況之下,我認為過去國際貨币基金組織跟世界銀行在預測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的時候一般比較準确,在預測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時候一般比較悲觀。
比如按照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的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長 4.6%,中國政府提出是 5% 左右,我相信在 5% 左右,而且也要把政策空間用好,把我們在新經濟上的技術創新的空間、傳統產業上追趕的空間用好,再加上把一些必要的改革到位,我相信今年的經濟增長會在 5% 以上。
如果中國經濟能有 5% 的增長,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還将上升 1 個百分點,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
三、新質生產力:
中國要把這些優勢發揮出來
關于新質生產力,主要了解到生產力的提升靠的是什麼,生產力的提升主要靠的是技術不斷創新。
中國作為一個世界上最大經濟體,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 GDP13000 美元即将進入高收入的發展中國家,提高生產力水平有哪些領網域,我認為一個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為特性的新經濟,或者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在這個領網域有很多機會。
因為新經濟與技術創新有一個特性,研發周期特别短。研發周期短,導致金融資本投入少,主要是人力資本。中國作為 14 億人口的國家,人力資本多,人才多,在這種短周期的新經濟技術創新上,中國有人才優勢。
第二個,如果技術突破了,中國有全世界最大市場的優勢。因為技術突破以後如果能夠馬上進入大市場應用,它的成本就低,它的競争力就強,它的标準可能變成世界的标準。比如現在在美國下載量最大的 5 個 APP 中有 4 個是中國開發的。
第三個,如果它需要硬體,中國現在有全世界最好產業配套的優勢。
比如新能源汽車,最早特斯拉開發發展了十幾年,最高產量不到 3 萬台,瀕臨破產,到中國投資一年就建廠了,第二年就生產 48 萬輛,由于生產 48 萬輛讓馬斯克和他的公司股票變成所有汽車產業中估值最高的,中國在新經濟上有這個優勢。
在傳統經濟上還有很多追趕的優勢。如果我們能把這些優勢發揮出來,并且利用各個地方的比較優勢。
如果你在新經濟上有人才優勢,有產業配套的優勢,把它利用起來進行技術創新,或者在傳統產業上有追趕的優勢,利用當地的資源要素優勢,把這個優勢發揮出來進行技術創新、產業更新,那樣的生產力就是新質生產力。
四、企業出海:
中國經濟必然的發展趨勢
企業出海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到了階段必然出現的現象。
比如 80 年代中國大陸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到中國投資的企業大部分是亞洲四小龍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他們為什麼到中國大陸來?
因為那個地方變成新興市場經濟體,他們的收入已經進入中等收入階段甚至高等收入階段,工資水平高了,企業要創造第二春,就必須到工資水平低的地方。
目前中國已經是中等收入國家,達到了人均 GDP13000 美元,兩三年之内中國一定會變成高收入國家,這種情況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必然轉移到海外工資水平比較低的地方,或者中國中西部,中國中西部接納能力有限,所以也必然會走向海外。
還有跟中國脫鉤轉移到其他國家的,比如到越南,附加值高的中間產品主要來自中國,這種狀況之下,有一部分因為發達國家去風險,把一部分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轉移的其實是最終加工階段。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覺得中國往海外經營這是發展階段的必然趨勢,地緣政治也加速了一點,但是基本格局是經濟力量決定的。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