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夜間實測理想NOA,過個匝道就這麼難?,歡迎閱讀。
本期視頻和楊楊一起出鏡的車型正是今年大火的理想 L7 。
上次我們駕駛理想 L7 Max 用 NOA 功能跑上海高架路段,楊楊同學并不是很滿意,尤其側向感知遲鈍的問題在車流較密集的高架上會帶來更大的安全隐患和心理壓力。那換個場景理想 L7 會有更好的表現嗎?
這次楊楊選擇在夜間駕駛理想 L7 Max 開啟 NOA 功能跑一段高速,來測試理想 L7 Max 的夜間高速 NOA 功能的獨立程度,測試路線如下:
從上海出發到江蘇宜興服務區,途徑京滬高速、常嘉高速、滬宜高速、京滬高速、通錫高速、滬常高速、滬宜高速,共計 5 個匝道口,全長 200 多公裡,是一段大家日常長途出行的真實場景還原。
看視頻之前,為大家介紹一下理想 L7 Max 的智駕硬體:
2 顆英偉達 Orin- X 處理器
6 顆 800 萬像素攝像頭(2 前、4 側)
5 顆 200 萬像素攝像頭(1 後、4 顆 360 環視)
1 顆前向毫米波雷達
12 顆超聲波雷達
高精度地圖
這期視頻裡,我們将通過一鏡到底的方式為大家展現理想 L7 Max 面對慢速車道、匝道、高精度地圖受限區網域等場景的應對能力,并總結以下數據供大家參考:
變道次數
變道成功率
降級次數
接管次數
匝道通過率
200 多公裡,有順利路段,也有實線變道、自動降級、無法自主駛入匝道開錯路的畫面,一起來看看理想 L7 的智能駕駛功能在真實交通環境下的表現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