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這個印度人,救了微軟兩次,歡迎閱讀。
強大如聯想、微軟等巨頭,有時候生死也在一瞬間。
掌舵者的一個決策變化,往往會在不經意間影響這個走向。對于微軟而言,這個最重要的角色,就是現任 CEO 薩提亞 · 納德拉(Staya Nadella)。
從 2017 年到 2022 年,連續 6 年間,納德拉都被《财富》雜志評為 " 最被低估的 CEO"。而他的兩位 " 前任 " 比爾 · 蓋茨(Bill Gates)和史蒂夫 · 鮑爾默(Steve Ballmer),在媒體那裡得到的名頭要響亮更多:前者是微軟帝國的創辦者、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長期在各種榜單中蟬聯榜首;而後者則是統治微軟 14 年,崇尚高壓經營的鐵腕人物。
相比之下,無論是納德拉常挂在嘴邊的口頭禅 " 要有同理心 ",還是他的瘦削身材和略帶印度口音的口語,都讓其顯得更加缺乏領導者色彩。
但正是這個瘦削的印度人,讓微軟重回了巅峰。
Satya Nadella
當以聯想、戴爾為代表的全球 PC 巨頭都在面臨時代難題的時刻,微軟總能化險為夷,甚至是主動出擊。
納德拉兩次挽救微軟于水火之中,先是通過成功轉型雲計算業務,成為了僅次于蘋果的全球第二大市值上市企業。在 AI 時代,他的遠見再次得到驗證。
憑借 2019 年投資 OpenAI 的 " 神之一手 ",微軟牢牢把握住了 ChatGPT 的商業化先機,穩立在 2023 年這輪產業更新的潮頭。
而在年底,OpenAI 高層的内鬥事件成為了 AIGC 時代以來,全球 AI 界最大範圍的一場鬧劇,這一事件也在納德拉的參與和斡旋下有驚無險地解決。
同樣在 2023 年,納德拉終于摘掉了 " 最被低估的 CEO" 的 " 帽子 "。無論是一年增長近 60% 的股價,還是 OpenAI 和 ChatGPT 的爆紅,都再次說明了納德拉時代微軟煥發的新價值。
在這些年微軟具體做對了什麼,才能穩穩乘上兩大重要風口,擺脫被時代抛下的魔咒?
力挽狂瀾的掌舵者
2014 年,納德拉接下了微軟的 CEO 職位。而這一年,已經是微軟成立的第 39 年。
納德拉在其所著的《刷新》一書中提到,人事冗餘、官僚主義、組織結構僵化等 " 大企業病 " 是他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書中提到了一名漫畫家曾将微軟的組織系統描繪成敵對的幫派結構,大家相互用槍指着對方。他寫道:這幅漫畫反映的問題确确實實困擾着我。但更讓我感到苦惱的是,我們自己人卻接受了這種現實。
微軟組織架構漫畫,圖源 / 漫畫家 Manu
僵化的架構,并不是微軟面前的唯一問題。從蓋茨到鮑爾默,微軟的兩任 CEO 都延續着嚴厲鐵腕的領導風格,也都因為脾氣暴躁而名聲在外。
納德拉曾對《快公司》雜志這樣描述其對前任 CEO 的看法,他講道:" 比爾不是那種走進你的辦公室誇獎你的領導者,反倒會和員工談今天做錯的 20 件事。" 而鮑爾默的策略也是類似的。
高壓的領導風格之下,員工的自主創新空間被壓榨得幾乎消失殆盡。前兩任 CEO 固執的 "PC 本位思想 " 更讓微軟錯失了不少機遇。
舉例而言,2010 年,鮑爾默主導下的微軟,放棄了已處于開發後期的 Courier 平板電腦業務,也變相地将整個平板電腦市場拱手于人。此外他始終對蘋果、谷歌等移動互聯網公司持負面态度,也公開反對開源社區和軟體 Linux。
而微軟的長期合作夥伴、英特爾的創始人 Moore 曾經在書中寫道,當戰略轉捩點來臨時,公司總裁等高層領導 " 總是最晚得知 "。這一點在微軟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鮑爾默掌舵後期,微軟的股價已開始下滑。數據顯示,2013 年底至 2014 年初,微軟的市值跌到了 3000 億美元以下,不到其輝煌時期的一半。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 2014 年,納德拉上任。
在成為整個集團的 CEO 之前,納德拉曾先後在 Bing(舊名為 "Windows Live Search")、雲業務等部門工作。
成為 CEO 之後,他很快将企業文化和商業戰略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層面,并開始着手改良公司的企業文化,包括采用全新的績效制度、不再對員工進行價值排序、敦促公司領導層接受新的技術挑戰……據媒體報道,納德拉上任之後的第一件事,是号召整個公司學習《非暴力溝通》中的思想,以擺脫舊有的内鬥格局。
在商業層面,納德拉一邊積極擁抱移動生态和開源社區,為蘋果、iOS 等不同系統的設備開發适配的 Office 軟體;另一邊則開始提升雲的重要性。
2015 年,納德拉承諾到 2018 年底,公司雲計算業務年化營收将達到 200 億美元。最終,這一目标在 2017 年提前實現。同樣在這一年,微軟将公司整體戰略從 " 移動為先、雲為先 " 轉變為 " 智能雲和智能邊緣計算 "。
同期,微軟的市值也重回高峰,在 2017 年内突破了 6000 億美元。
一個重要的轉折
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但納德拉卻拯救了微軟兩次。憑借雲計算重回巅峰後,納德拉并未止步不前,而是開始尋找新的趨勢。
在《刷新》中,他這樣描述自己的心路歷程:預測科技趨勢可能是冒險之舉。有人說,我們往往高估在短期内可以實現的目标,卻會低估在長期内能夠取得的成就。但我們正投資三種關鍵技術。它們分别是:混合現實、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
其中,AI 首先成為了讓微軟再次刷新自己歷史紀錄的一項關鍵技術。盡管這個過程并非一帆風順。
早在 90 年代,微軟就已開始研發語音識别等 AI 技術。1991 年成立的微軟研究院甚至涵蓋了自然語言、語音和計算機視覺這三大熱門 AI 方向。但由于 Windows 等產品代表的 PC 業務處于霸主地位,AI 研發在很長一段時間内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
即使是觀念的扭轉,都花費了不少時間。
比如在 2009 年,當時在微軟一間研究實驗室工作的研究員鄧力(日後成為語音識别專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打報告試圖申請購置一塊英偉達 GPU 芯片及配套的伺服器用于 AI 訓練時,他的上司卻認為這是一筆不必要的開支," 不要浪費錢 "。
因為覺得 AI 不必要且過于昂貴,微軟還曾經與一筆劃算的 AI 投資失之交臂。
2013 年 12 月,百度、谷歌和微軟,以一種戲劇化的方式被聚集到了一起。
這三家公司的高管們,在不清楚彼此身份的情況下,遠程參與着對一家公司的競購——或者說,這更像是一場價高者得的拍賣。三位巨擘分别守在北京、加州、華盛頓的電腦旁,并将報價用電子郵件的形式發送給被收購方——也很像一場本應該發生在蘇富比的電話競投。
被收購方是一家剛剛成立、僅有 3 個人的小公司,但是其中一位創始人是圖靈獎得主、教育出楊立坤等 AI 學者的 " 一代宗師 "Geoffrey Hinton。就在 2013 年早些時候,辛頓帶着自己的兩個學生實現了神經網絡的性能躍升,讓後者能夠識别出花、葉子等常見物體圖片。
因此可以說三家大廠在競拍的,其實是 Geoffrey 在 AI 研究方面的遠瞻和實力。
考慮到三方參與者各自都是資金雄厚,原本這應該是一場頗有懸念的拍賣。然而,事實總是出人意料。
在報價達到 2000 萬美元時,微軟就選擇了主動退出,将接下來的抬價遊戲變成了百度和谷歌的主場。百度是最先出價、志在必得的那個。據報道,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親自指導推進這場收購。
但是,在報價達到 4400 億美元時,盡管百度有意持續加碼,Geoffrey 卻選擇了主動叫停。他糟糕的身體狀況無法接受跨國航行,因此一家美國公司是最好的選擇,谷歌由此勝出。
這如同一個隐喻:憑借廷攬 Geoffrey 等頂尖人才,谷歌增強了自己的 AI 研發中心 " 谷歌大腦 " 的實力,此後還不斷加大投資,甚至做起了 AI 芯片,在 2016 年推出 AlphaGo,成為公認的最強 AI 大廠。
百度也從未放棄在 AI 研發領網域加大投入,同樣多點布局、不甘落後。
而認為 2000 萬美元 " 太貴了 " 的微軟,長期在被視為未來的 AI 領網域不得其門而入。
2014 年,微軟發布了智能聊天機器人 " 微軟小冰 "、智能助理 " 小娜(Cortana)"。但不少嘗試都未能獲得市場的積極回響。最終小冰于 2020 年分拆為獨立公司;2021 年,适用于 iOS、Android 和 Harman Kardon Invoke 揚聲器的小娜也停止服務。
坦白而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微軟都不被視為一家 AI 企業。
納德拉出席 OpenAI 的首屆開發者大會
這種狀況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正是其在 2019 年投資了 OpenAI。而有趣的是,OpenAI 的創始人之一 Ilya Sutskever,正是曾經傑夫 · 辛頓三人團隊其中的一個學生。
而微軟對 OpenAI 高達 130 億美元的投資金額,與其說它是在為自己曾經的錯失付出代價,毋寧說在多年曲折探索後終于找對了一條自己的 AI 發展之道。
微軟的 AI 野心不僅 OpenAI
在新時代的牌桌上,OpenAI 已經成為了微軟的一張王牌,但并不是它唯一的底牌。
今年 11 月 15 日,微軟在其主場的 Ignite 大會上,一口氣公布了 100 多項以 AI 為中心的新產品及新功能。
其中可以看到,除了将 GPT 整合到幾乎全線產品中,并承諾 " 所有 OpenAI 的創新,都将成為 Azure AI 的一部分提供給大家 " 之外,微軟也展現了自己幾年以來在 AI 領網域中修煉的 " 内功 "。
比如微軟終于推出了自己的自研芯片:AI 芯片 Maia 100,以及基于 Arm 架構的 CPU 芯片 Cobalt 100,這兩款定制芯片将為其 Azure 數據中心提供算力。
在大會上,微軟 CEO 納德拉和英偉達 CEO 黃仁勳還共同宣布,兩家公司除了硬體合作外,在軟體上也将強強聯合,将英偉達的 AI 工廠服務正式引入微軟雲服務 Azure。
黃仁勳
納德拉還重點介紹了在今年 5 月微軟首次推出的數據平台 "Microsoft Fabric",并表示自發布以來,Fabric 已經進行了 100 多項功能更新,并與合作夥伴一起擴展了生态系統,目前已經有包括 Milliman(咨詢公司)、蔡司、倫敦證券交易所和安永在内的超過 25000 家客戶使用。
在不知不覺之間,微軟的業務布局已經遍及 AI 的三大要素,算力、算法、數據端全面發力。
此外,微軟在 AI 方面的投資也日益廣泛。
12 月 2 日,微軟宣布将投資英國的 AI 基礎設施。未來三年,微軟将斥資 25 億英鎊(32 億美元)擴展其下一代 AI 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預計到 2026 年為英國帶來 2 萬多個最先進的 GPU。
其次,微軟還将投資廣泛的 AI 人才和教育項目,以及強大的 AI 安全和保障措施。整體來看,微軟将通過此次投資擴大其在倫敦和卡迪夫的數據中心,并有可能擴展到英格蘭北部。
納德拉曾經在媒體專訪中表示,其經歷過四次重大轉變:首先是個人電腦和 Windows 占據主導地位,然後是網絡、移動以及雲計算的高速發展,目前正在經歷的第五次重大轉變,則是人工智能。
事實上,納德拉說的是,如果不能适應新的技術轉變,那麼可能會失去一切。
參考資料:
《深度學習革命》,Cade Metz
《刷新,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Satya Nadella
作者 | 董溫淑
編輯 | 董雨晴
運營 | 劉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