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王青:建議引導中國汽車企業全球布局,歡迎閱讀。
中新經緯 2 月 8 日電 題:建議引導中國汽車企業全球布局
作者 王青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2023 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實現高速增長,是汽車銷量增速明顯提升的關鍵支撐因素。在 2024 年,預計出口增幅将有所回落,但依然會是決定汽車銷量增速高低的重要因素。
汽車出口量大幅增長支撐了汽車銷量高增長
在汽車出口的帶動下,2023 年中國汽車產銷規模首破 3000 萬輛大關,有效支撐了消費大盤企穩向好。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 年汽車銷量實現 3009.4 萬輛,同比增長 12.0%,增速較 2022 年提高近 10 個百分點 ( 見圖 1 ) ,刷新全球單一經濟體銷量紀錄。全年汽車類商品零售額達到 4.9 萬億元,同比增長 5.9%,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 10.3%。
結構性因素是支撐 2023 年中國汽車銷量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主要體現為 " 三高三低 ":出口量增速高、國内市場增速相對較低;新能源汽車增速高,燃油汽車增速低;商用車增速高,乘用車增速相對較低。
從汽車出口方面來看,在 2021 年以前,由于汽車出口量較少,總銷量與國内銷量差距不大。随着中國汽車出口量猛增并躍升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對銷量進行結構分析的必要性日益顯現。2023 年中國共出口汽車 491.0 萬輛,占汽車總銷量的 16.3%,同比增長 57.9%,對總銷量的貢獻率為 55.7%;同期國内銷量為 2518.4 萬輛,同比增長 6.0%,低于總銷量增速 6 個百分點 ( 見圖 2 ) 。
汽車出口增長對總銷量高增長形成關鍵拉動
2023 年,中國汽車出口增長對總銷量高增長形成關鍵拉動作用,未來 1-2 年中國汽車出口格局也會出現新變化,出口增長動力将有所轉弱。
一方面,中國汽車出口高增長的視窗期在縮短。依據國際經驗,全球汽車大國出口量并非線性增長,一般都經歷了内銷為主、出口為主和全球布局三個階段。當出口量達到一定規模後,為了突破貿易壁壘和降低成本等,主要汽車出口國都會通過全球布局生產來替代整車出口,出口量也快速回落并相對穩定 ( 見圖 3 ) 。
德國于 1962 年汽車出口量突破 100 萬輛後,成為歐洲最大的汽車出口國。自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德國通過海外建廠和兼并重組實現了全球化布局。從 1970 年到 1995 年,德國汽車出口量在 20 多年裡僅增長 26.6%,大部分整車出口已被本地化生產所替代。2004 年,德國國内汽車產量為 557 萬輛,但在全球的汽車總產量超過 1300 萬輛。2000 年到全球新冠疫情暴發前,德國汽車出口量大致維持在 450 萬輛。
日本汽車產業從 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快速發展,在 70 年代兩次石油危機的助攻下,日本汽車出口量迅猛增長,到 70 年代末已達到 600 萬輛規模。此時美國開始抵制日本汽車,英、法、意等歐洲國家也對日本汽車實施配額或市場占有率等貿易限制。在美國施壓下,日本在 1981 年對汽車自主出口進行限制;1985 年 " 廣場協定 " 籤訂後,日本汽車出口再遭重創。面對貿易壁壘和日元大幅升值,日本于 80 年代後期開始,海外建廠的重點從東南亞轉向全球布局。到 90 年代末,日本海外汽車產量達到 600 萬輛規模,出口量則從高峰時期的近 700 萬輛驟降到 400 多萬輛;2010 年到疫情前,日本汽車出口量基本穩定在 470 萬輛左右,而其海外汽車產量提升到 2000 萬輛規模。
到新冠疫情暴發前,德國和日本汽車出口量大致維持在 450 萬 -470 萬輛,占全球汽車產量比重均穩定在 5% 左右。2023 年中國汽車出口量接近 500 萬輛,占全球產量比重已經達到 5%,在歐洲市場占比快速提升到 15% 左右。面對日益嚴峻的碳壁壘、關稅壁壘和 " 雙反調查 ",中國整車出口高速擴張的視窗期也在縮短。近年來,中國汽車企業逐步加快海外布局,泰國、墨西哥、巴西和俄羅斯等國成為布局重點。
另一方面,中國出口持續高增長的支撐條件不足。一是歐洲市場動力變弱。2023 年中國向歐洲出口汽車 195.7 萬輛,同比增長 120%,俄羅斯高達 90.9 萬輛,對歐洲市場的貢獻率高達 70.0%,而 2022 年貢獻率僅為 10.9%。如不含俄羅斯,中國對歐洲出口量增長 44.0%,增速較 2022 年還降低了 37.5 個百分點。2023 年俄羅斯國内汽車銷量為 105.9 萬輛,在受到制裁和深陷烏克蘭危機背景下,中國依靠俄羅斯拉升歐洲市場已無空間。與此同時,2023 年中國對全球其他主要區網域汽車出口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 見圖 4 ) 。
二是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速回落。根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發布的數據,2023 年中國共出口新能源汽車 172 萬輛,同比增長 59.3%,增速較 2022 年回落了 41.7 個百分點。亞洲和歐洲是中國新能源汽車主要出口市場,分别占到新能源汽車總出口量的 41% 和 37%,2023 年中國對亞洲和歐洲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速開始放緩 ( 見圖 5 ) 。
三是出口環節庫存持續增加。在統計出口量中,有一部分仍在保稅區、國外經銷商庫存等流通環節。俄羅斯一家汽車經銷商表示,目前已積壓了 4500 多輛中國車,庫存達到 2022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些流通庫存汽車将在海外轉化為供給,特别是在歐洲國家先後取消補貼、對中國汽車貿易政策不明朗等情況下,海外經銷商對進口中國汽車也更為謹慎。
整體來看,中國汽車市場仍處在疫後恢復階段的大趨勢并未改變。2024 年,國内汽車消費會向潛在增長率回歸,出口增速雖有回落,但仍然會明顯高于國内銷量增速,全年汽車市場增速很大程度上仍将取決于出口增長情況。預計全年汽車國内銷量約 2600 萬輛,同比增長 3.0%-3.5%;出口量約為 570 萬輛,同比增長 15%-18%。
三、對促進中國汽車出口平穩增長的思考
要持續鞏固提升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争力,有效化解内外部矛盾問題,應把握好國内市場與出口的關系。對内,需加強國家引導,把握好汽車出口的節奏,避免從國内卷到國外;對外,要加強貿易談判,為中國汽車出口和汽車企業走出去創造好的國際環境。
一是穩扎穩打推動汽車出口增長。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新技術的交匯點,也是未來全球高度關注的產業競争制高點之一。随着中國汽車出口規模和全球市場占有率的提升,不可避免會面臨更加不利的貿易壁壘和限制。例如美國出台 " 通脹削減法案 "" 電動汽車稅收減免的拟議新規 ",限制中國汽車和動力電池進入美國市場。歐盟也先後出台 " 淨零工業法案 "" 關鍵原材料法案 " 等,從碳足迹、電池回收、回收材料使用、盡職調查等多個方面阻礙中國汽車進入。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對中國電動汽車出台限制政策,例如土耳其宣布對中國純電動車加征 40% 關稅。未來中國汽車出口并非規模越大越好、增長越快越好,這将更加刺激歐美加快出台保護性限制性政策,進一步縮短視窗期。需要國家把握好汽車出口增長節奏,避免國内汽車企業把價格戰從國内打到國外,降低中國汽車在海外的認同感和競争力。
二是統籌兼顧汽車產業國内發展和對外開放。積極擴大開放、融入全球,是中國成為汽車大國的重要基礎和經驗。鞏固提升中國汽車產業的國際競争力影響力,不僅要靠持續提升技術和產品競争力,也要依靠市場開放。為了避免圍堵打壓,我們更應該聚集全球要素資源,支持和吸引全球汽車企業共同開拓國内市場,加快產業、技術和市場創新發展,形成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的合作格局,增加對中國實施各種壁壘和限制的成本,提升 " 以市場換市場 " 的談判能力。
三是引導汽車企業全球布局。增強國家汽車出口規劃和信息預警功能,将汽車列入雙邊多邊經貿談判條款,引導企業技術、标準、研發、生產等方面,重點加強與歐洲、東南亞、中南美全方位合作。加強國家指導和協調,弱化汽車企業在資源獲取、整車出口和海外布局中内耗内卷;引導國内企業靈活采用整車出口、當地建廠、合資合作等多種路徑,提高項目合規性包容性。鼓勵整車、動力電池、充電設施等上下遊企業協同 " 走出去 ",強化品牌和服務體系建設,增強海外業務可持續性。
四是降低中國技術風險和被替代風險。以新一代電池和燃料電池技術為重點,支持國内企業強化前沿和關鍵技術研發;支持汽車產業鏈全球深度布局,提高國外新能源汽車配套水平和電池裝機量,持續保持產品性價比。" 開源 "" 節流 " 并重,完善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追溯及回收利用制度和标準,加快提升鎳、钴、锂等再生料的國内供給能力,更加符合歐洲進口新标準和新要求。 ( 本文中總銷量為國内廠商批發銷量,包括出口量和流通庫存量;國内銷量為總銷量減去出口量;國内實際銷量為國内銷量加上進口量,即:總銷量 = 國内銷量 + 出口量,國内實際銷量 = 總銷量 + 淨進口量。 ) ( 中新經緯 APP )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部門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内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作者:陳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