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Li 的狂歡,歡迎閱讀。
更深刻了解汽車產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 News
作者:鯉魚
這兩天,在中國的汽車圈子裡,出現了許多饒有興味的事情,攪動着輿論中心和情緒浪潮。
或許可以将其概括為「Li 的狂歡」。
它肇始于昨天下午理想汽車 2023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報的披露,來源于全年營收 1238.5 億、淨利潤 118.1 億、現金儲備 1036.7 億等數據。
「狂歡」的表現,包括李想在财報會議上抛出的「三巨頭吃七成」的言論,包括數碼博主 @ Blood 旌旗說的「棄暗投明」,也包括鳳凰網科技說的「理想市值漲了 1.08 個小鵬 0.95 個蔚來」,更包括理想支持者們的不絕驚嘆,還有開始在輿論圈傳開的「蔚小理成為過去」。
在這個被 Li 的狂歡占據的「時段」内,任何關于理想的不同意見,都很容易會被否掉。一句話就能讓人啞火:你有 5 萬月交付、千億年收入嗎?
但邏輯上,有支持就有不同意見。在狂熱的狂歡對面,又有沒有潛藏着不同的情緒?
先來說狂歡。
财報數據亮眼,銷量一路走高,都讓 Li 的「狂歡」無可非議。往高裡說的話,這也代表着新造車的跑通,必須鼓掌喝彩。
當然,引起讨論和狂歡的,不只是數據,還有理想汽車 CEO 李想在昨天财報會議結束後發布的一條朋友圈。
這段話其實是李想的觀點重提,他在昨晚的會議直播中已經說過類似的觀點:
「我們會堅持我們一貫的看法,就是認為智能電動車的競争會形成頭部集中。我能做一個預測,2024 年第四季度,看 20 萬以上新能源汽車市場,會出現一個大家想象不到的局面,三大頭部可以獲得接近 70% 的市場份額。我們可以到今年第四季度進行驗證。」(此處做了不影響整體語意的規整)
不論是「第四季度進行驗證」,還是「大家可以拭目以待」,都洋溢着志在必得、胸有成竹。
李想在财報上作這樣的表态,不失深意——以勝利者的姿态,來強調理想汽車的市場集中度。
雖然他沒有說明理想汽車會不會成為三巨頭之一、或者在其中能排在第幾位,但毫無疑問,在他心中,理想汽車必然在列。
而随着這一言論的出台,狂歡開始進一步蔓延,進而出現了讓許多人沉默但不認可的聲音。
譬如,很多支持理想的博主已經不說「蔚小理」了,而是說「理蔚鵬」。而在今天,博主 @ 臧智淵表示,「新勢力名義上的蔚小理,已經不存在了……」
甚至鳳凰網科技今天發的三條微博,都帶上了三家對比的詞條,# 理想市值漲了 1.08 個小鵬 0.95 個蔚來 ## 理想市值一天漲了 1 個小鵬 #
博主 @ 讴德王 則制作了一張全新的「理蔚鵬美股市值對比」圖,各家 CEO 站在代表市值的豎條旁,将差距演繹得更加直觀。
在支持理想的人群中,有一種情緒正在被引導:理想已然當道,「蔚小理」不僅是一種過去式,更是對理想的不尊重。
正如前文所言,銷量、業績或者市值排位,都證明理想的成功,因而 Li 的「狂歡」是有道理的。
但上文列舉的那些言論,就只是「狂歡」嗎?
譬如,李想抛出的 CR3=70% 的言論,是狂歡,是預言?還是話術?再深究下去,它是一個真命題?
不少人覺得,這一判斷存在許多明顯的模糊區。
它有定語,「20 萬以上新能源市場」。
但 20 萬到 30 萬之間的市場、30 萬到 40 萬、40 萬到 50 萬、甚至 50 萬以上,這些市場可以一概而論嗎?
或者換種問法,一輛賣 21 萬的新能源車,跟一輛賣 41 萬的新能源車,放在一起直接比銷量和市場,恰當嗎?
假如由果推因,以這樣的單邊設限去算市場集中度,或許很多車企都可以這樣去宣稱。
大家可以去翻閱吉利控股、長城汽車、比亞迪集團、長安汽車等自主大廠們的產銷報告和财報,就總量而言,它們的年銷量已經在百萬級,業績都在千億級。按照這樣的邏輯,它們是不是已經完成了汽車市場的集中?這樣的「集中」意義多深?
比亞迪是不是已經完成了 10 萬以上新能源市場的「壟斷」式集中?
這樣的單邊閉合區間,競對的意義大嗎?許多人持保留意見。
事實上,在社交媒體上,對于理想的衝擊也已經出現。
譬如,有人開始說一台問界新 M7 已經戰勝了理想當下的 L 全系列。
1 月份,問界的交付量是 32975 輛,其中問界新 M7 占 31253 輛,而理想 L 全系車型的銷量是 31165 輛。
今天理想汽車發布的周銷量數據則顯示,2 月的前 25 天,問界的銷量是高于理想的。前者是 1.70 萬輛,後者是 1.62 萬輛。而在 2 月 26 日,問界 M9 已經開啟規模交付,加入新 M7 行列。
理想支持者的當下狂歡,當然有理。但是否有據、有度呢?否則,難免會被解讀為「狂妄」之「狂」。
當下并不是這一輪汽車變革的終局。在純電的賽道、在海外的市場拓展上,中國車的故事還在上演,它充滿競争,并日漸殘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