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弘陽地產面臨一場持久戰,歡迎閱讀。
賣停車位、賣股權,弘陽地產正在着手解決企業面臨的流動性危機,至于能化解到什麼程度,現在尚難以預計。
這不是重點,公司在 1 月中旬公開的 16 億美元債重組方案才是關鍵。對債權人來說,這份相對苛刻且敷衍的方案,只是公司以時間換空間的權宜之計,實際對債權人并不太友好。目前已有債權人籌備成立債券持有人小組。
對于福建富豪曾煥沙來說,這是一場持久戰。
賣車位、賣股權
繼 1 月中旬境外美元債重組受挫後,早已火燒眉毛的曾煥沙,日前抛出變現方案,拟将弘陽地產旗下停車位及相關企業股權轉讓,受讓方同為其控制的物管上市企業弘陽服務(01971.HK)。
2 月 17 日晚間,弘陽地產、弘陽服務同時公告了這一重大事項。
據公告,弘陽地產(01996.HK)此次計劃出售的停車位,位于江蘇、安徽、四川及河南等 7 省,合計 6258 個,交易總對價約 2.31 億元,其後将分别與弘陽服務籤訂轉讓協定。
目前,上述轉讓的停車位因尚未出售或租賃,未實現任何收入,弘陽服務稱收購後将以這些停車位為基礎,重點以銷售為主,未出售的停車位将對外出租。
弘陽服務為弘陽地產兄弟上市企業,2020 年 7 月登陸港股。據弘陽地產同日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執行董事及董事長曾煥沙,間接持有弘陽服務 71.88% 的股權。
弘陽地產賣停車位不是首次,早在 2021 年 12 月底,公司間接全資附屬企業弘陽置地就曾将旗下 256 個停車位使用權,以約 1463 萬元轉讓給弘陽服務。這些停車位分别位于公司的武漢印月府、襄御瀾庭、烏鎮昕悅棠及中意湖燕瀾府等 4 個項目。
據 2 月 17 日公告,弘陽地產全資附屬企業成都弘陽錦興、徐州弘琪、南京鴻泰浦陽,各自與弘陽服務全資附屬企業南京弘生活籤訂股權轉讓協定,分别将所持成都弘勝和鼎地產 70% 股權、宿遷通金弘置業 20% 股權、句容金嘉潤地產 19% 股權,以及所附帶其他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轉讓,對價分别為 1.424 億元、7395 萬元、4134 萬元。
上述股權轉讓亦存在較強的化債背景。截至 2024 年 12 月,弘陽地產未支付弘陽服務為公司提供未售部門交付前管理服務費用 0.90 億元、商管服務費用 0.83 億元以及停車位銷售代理服務相關可退按金 2.86 億元。雙方已就以抵銷部分未支付應付款項,并為弘陽地產提供額外現金達成一致,該等出售事項完成後,弘陽地產現金流及流動性将可以得到增強。
境外債重組受挫
弘陽地產 2022 年 8 月因一筆債務未償首次違約,這幾年來一直靠拋售資產回血,最終走上債務重組之路。
1 月 23 日,公司披露境外債重組進展,占現有債務未償還本金總額約 33% 債權人已正式籤訂重組支持協定。不過,距離大多數債權人同意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按照公司披露的債務重組方案,這次境外債重組規模高達 16 億美元。化債方案主要有 4 條主要途徑:第一,強制可換股債權,将于發行後 12 個月内轉換為公司普通股,本金規模為 4200 萬美元;第二,9 年期高級票據,本金總額 1 億美元;第三,10 年期高級票據,本金總額 1.2 億美元;第四,次級永續證券,且首 10 年不可贖回等,本金總額 1 億美元。
因為沒有設定短期現金償付方案,也有沒有中期債券選項,全是長期解決方案,且長期無現金償付計劃,實際回收率極低,上述重組方案一經公開,立即引發債權人的不滿。
不過,公司認為有可能迅速通過 75% 債權人支持。截至目前,尚未有新進展披露。
相比其他房企債務重組,必須經過長期溝通磨合和細致考量,弘陽地產化債方案缺乏與債權人溝通略顯敷衍,如此這番作法,被外界認為是其為了應對 3 月份在法院的聆訊。
2 月初,有債權人代表對外稱,已有公司美元債券面值 25% 以上債權人提出了反對意向,正着手籌備成立美元債券持有人小組。
起樓到樓塌
弘陽地產前身,是曾煥沙在上世紀 90 年代創建的南京紅太陽商業大世界,主要做建材裝飾材料批發業務。2003 年,曾煥沙籌劃多年的首個樓盤旭日華庭對外發售,為了專注地產業務,公司更名為弘陽地產。
很長一段時間,弘陽地產均深耕南京及江蘇市場。2016 年,公司才首次走出江蘇,落子合肥,那時曾煥沙才顯露出擴張的野心,2017 年提出千億計劃,公司被推上賽車道。
2018 年公司登陸港股當年,一舉拿下 31 宗土地,奠定全國性擴張的基礎。在這之後,曾煥沙兵不血刃地拿地,2019 年曾耗資 390 億元斬獲 57 個項目,公司規模逐漸增大。2017 年到 2019 年,公司銷售規模由 256.9 億元增至 651.5 億元。
為了千億目标,公司自 2018 年開始發行多筆海外債券,甚至不惜拿年化票面利率高達 13.5% 的借款。随着财務壓力以及部分 " 地王 " 消化不暢,流動性危機埋下了伏筆。
為全國性擴張,曾煥沙通過獵頭、内推以及公開招聘等方式四處挖角,2017 年前後挖來龍湖、萬科、泰禾以及旭輝等一大批前高管助力。
2018 年,公司高調宣布 9 位高管集體入職。旭輝前副總裁張良、旭輝前副總裁蔣達強、新城控股前高管羅豔兵等加盟,後來還有龍湖前高管袁春、華信國際前高管王世雄等加入。
弘陽地產上市後,将總部搬到上海虹橋商務區,不斷拓展全國業務區網域。有錢也有人,公司擴張更加兇猛。即便是自 2020 年開始的行業調整期内,公司仍在各地拿地,不乏一些高溢價土地或項目。
随着全國性戰略布局的推進,公司銷售規模逐年增長,2021 年銷售規模達到 872.2 億元,距離千億目标只有一步之遙。但随着市場調整和債務危機的爆發,目标終未實現。2024 年銷售規模僅剩 88.2 億元,同比下降 59.60%。
在公司 2022 年違約之前,職業經理人天團已分崩離析,執行總裁張良、蔣達強,以及聯席總裁袁春先後離開,曾煥沙不得不重回權力中心,重掌帥印帶領弘陽地產渡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