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癫狂狐媚的《封神》大片不适合娃看,那學校要求的原著能讀嗎?,歡迎閱讀。
大家好,我是千媽。
今年真是國產大片的崛起之年,暑期檔好片不斷,《長安三萬裡》的熱潮還未落幕,《封神第一部》又速度拿下 5 億票房,目前《封神》豆瓣 7.7、貓眼 9.4、淘票票 9.2 評分,無論在國產奇幻電影領網域還是整個國產電影緯度上都屬中上水平。
▲ 豆瓣評分
很多帶孩子欣賞過《長安三萬裡》的家長,會自然而然覺得,是不是也可以帶孩子看看《封神》,因為同屬傳統文化改編電影。
的确,《封神》改編自明代小說《封神演義》與宋元話本《武王伐纣平話》,是語文新課标重點推薦讀物,也不時出現在文常知識考察中。
但我看過電影後不推薦小學孩子,這部片完全是 " 成人向 ",大人自己看沒問題,如果帶孩子看,年齡底限至少 14 歲。
因為一方面電影裡有大量血腥暴力的戰争場面,對心理承受力有限的孩子來說不太 OK;一方面有大量感情戲,部分台詞含性暗示,也不适合孩子觀看。
▲ 電影《封神》劇照
看到這兒,大家可能有疑問了:
電影不适合,那學校要求的《封神演義》還能不能給孩子讀呢?如果讀,選什麼版本比較好?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1
《封神演義》是一部怎樣的作品 ?
" 封神 " 并不是因為這部電影才火滴,作為一部問世明末,流傳至今的神話體系扛鼎巨著,它已經 " 火 " 了 300 多年。
從文學性來講,《封神演義》不及四大名著,甚至不屬于一流作品,論主旨立意比不上《儒林外史》,論語言水平比不上《聊齋志異》,哪怕現實主義魅力,也比不上《金瓶梅》,即使跟同類型神話小說《西遊記》相比也相差甚遠,但它在民間的影響力卻遠超想象。
" 姜太公在此,諸神回避 " 的字條到處都是;
" 三霄計擺黃河陣 " 的戲文廣為流傳;
财神趙公明、東嶽大帝黃飛虎的廟宇也随處可見。
更有很多諸如 "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 這樣的歇後語、俚語随之誕生,可見,《封神演義》的故事早已融入百姓生活。
▲ 圖源:網絡
通過《封神演義》故事,孩子不僅可以系統性地打好中國神話基礎,了解商周歷史知識,還能借助神話來豐富自身的文學想象力,比如哪吒鬧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訪賢、三搶封神榜、眾仙鬥陣鬥法這些我們熟悉的情節,無不展現着古人豐富的想象力,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
#2
《封神演義》原著适合孩子讀嗎 ?
說實話,《封神演義》原著并不适合小學孩子閱讀。
一方面,它篇幅太長,古文極其艱澀難懂。
《封神演義》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纣外史》、《封神傳》。
它的原型最早要追溯到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話文》,可能還參考了《商周演義》、《昆侖八仙東遊記》,全書以武王伐纣、商周易代的歷史為框架,寫天上神仙抽成兩派卷入這場鬥争,支持武王的是闡教,幫助纣王的為截教。
雙方祭寶鬥法,幾經較量,最後纣王失敗自焚,姜子牙将雙方戰死的要人一一封神。
這部作品本身就是以篇幅巨大聞名于世,内容延展很廣,商滅周興的歷史背景,武王伐纣的時空線索,從女娲降香開書直到周武王姬發封列國諸侯結束,整整一百回,而且全是古文,小學孩子能讀懂的真不多。
▲ 電影《封神》劇照
一方面,它宿命論思想太濃,對缺乏人生閱歷的孩子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封神演義》的 " 宿命論 " 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 " 成湯氣數已盡,周室天命當興 " 的思想,二是明明正邪兩立的鬥争卻一視同仁 " 一道靈魂往封神台去了 " 的結局。
如果說商周之戰還可以用纣王無道昏庸,百姓盼望推翻其統治,周室伐纣是眾望所歸這樣的說法來解釋,将之歸結于反抗暴政的正義之舉。
那麼小說最後讓纣王、申公豹、費仲、黃飛虎、伯邑考等人無論好壞俱上封神台的結局,則充分顯示了作者不辨善惡而完全聽從宿命的消極觀念。
仿佛所有事情都沒有除天命外的任何因素摻雜其中,所有努力不過是宿命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人、神、魔的各種行動都是冥冥中的定數,是天命的一環,早已寫好結局,無論如何反抗最終都會攪入其中。
這種将一切因果都歸結于天命的思想,削弱了《封神演義》的積極意義,主角們與命運抗争的所有舉動最終都淪為徒勞,這也一直是飽閱聽人多學者诟病的。
其實客觀來看,這也不是《封神演義》的問題。
畢竟我們不能脫離歷史背景去談論經典作品,在古代,這樣的天命觀是十分自然且普遍的。
更何況,《封神演義》成書在明代後期,明朝素來就以中央集權制空前強化著稱,到了明中葉,主觀唯心主義更是日漸成為顯學,在統治者青睐下大力推廣,這部作品處處宣揚唯心主義哲學觀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總的來說,作者受當時的政治、文化因素影響,創作出一部充斥 " 宿命論 " 的作品,是情有可原的。
但生活在現代的孩子,如果不能客觀理解這個文化背景,就會導致閱讀過程中接收到消極、負面信息。
#3
如果孩子要讀 , 什麼版本比較好 ?
基于以上原因,家長或老師想讓孩子了解封神故事,我的建議是:
盡量選擇比較好的改編版而非原著,這樣能減少孩子們閱讀中的困惑和誤解。
我給千尋挑了兩個不錯的版本,一個适合大齡孩子,一個适合小齡孩子,大家可以參考下 ~
《給孩子講封神演義》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适讀年齡:7 歲 +
(圖源:當當)
這本書的作者是新銳作家趙卓筠,雖然是 90 後,在文學方面卻有着深厚的修養和見地,我很認同她說的一段話:
文化都是相通的,既然大人孩子都喜歡故事,那麼用這些名著故事作為針線,将散落在中華文化各處零散的明珠穿起來,呈現出來,講述出來,不失為一種寓教于樂的方法。
在這本書裡,作者對宣傳宿命論的筆墨和一些藝術上比較粗糙的情節進行了删除,讓内容變得精煉通俗,小學三四年級孩子自主閱讀也是沒有問題的。
▲ 《給孩子講封神演義》内頁
而且我很喜歡它與内容搭配的解讀鑑賞部分。
作者根據故事情節提出了很多好問題,通過這些問題,帶孩子走進文化、歷史、政治、民俗領網域,去理解和思考中國文化常識。
▲ 左邊是故事内容,右邊是增加的解讀鑑賞部分
( 《給孩子講封神演義》内頁)
比如,在回答 " 八卦、易經真的是騙術嗎 ?" 這個問題時,作者說:
很長一段時間,人們提起八卦,便以為是神乎其神的東西,甚至視之為江湖騙子用來行騙的工具。
實際上,八卦、易經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基石,涵蓋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一直流傳到後世,影響極其深遠,絕不是行騙的工具。
人類社會最早的智者們創造一種東西,最初一定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做什麼壞事。
比如,祭祀與占卜的來歷,正是因為遠古時代的人類獲取食物、保障生命安全實在太過困難,又有很多搞不懂的事,于是人們就想通過祭祀向天神求問解決之法,又想通過占卜預知未來,希望能夠趨利避害,增加安全感。
在如今看來這些都是迷信,但古人那時也只是為了解決問題,這是一種勇敢的探索,不該被批為愚昧無知。
并且提供了一些全新的史學觀點:
很多史學家都認為占卜之類的巫術,是科學之父,也是藝術之母。
正因為早期的人類做了這些嘗試,發現行不通,才慢慢找到更科學的方法,因此可稱為 " 科學之父 ";而那些祭祀時獻給神的舞和樂,則演化成舞蹈和音樂供人類自己享用, 因此可稱為 " 藝術之母 "。
八卦的發明也是為了解決問題,是為了給世間萬物歸類、解說。乾、坤、巽、震、 坎、離、艮、兌分别代表天、地、風、雷、水、火、山、澤。據說八卦由伏羲創造, 後來,又由周文王姬昌将八卦演化為六十四卦,由此形成了《易經》。
這些深入淺出的講解,不只讓孩子對中國文化有了貼切深入的理解,還激發孩子用現代思維去辯證思考傳統文化存在的必然性,我覺得這是很不容易的。
狐狸家的《封神演義繪本》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适讀年齡:4 歲 +
相對《給孩子講封神演義》來說,狐狸家這套繪本更适合小齡段孩子。
它有四個特點,特别符合我期待:
① 區别于純文字、插圖版本,是真正的全彩繪本;
② 插畫極具視覺衝擊力,語言文字淺白童趣,低齡孩子也可以無障礙閱讀;
③ 改編尊重 " 兒童本位 ",剔除了暴力血腥和宿命論的内容;
④ 增加背景知識和思考,很适合當作打開孩子興趣的第一套《封神演義》。
▲ 考慮到小小朋友審美,人物形象都設計得很乖萌童趣(《封神演義繪本》内頁)
文字是非常淺顯的,适合親子共讀,比如直白式介紹歷史背景:
▲ 《封神演義繪本》内頁
又比如,《西岐來了姜子牙》這本裡,開篇只用三句話,就講清楚了姜子牙的形象特征、人物背景和情節開端,孩子一讀就明白。
改編上還特意設計了符合孩子口味的趣味情節,伯邑考為救父親,帶着三件稀世珍寶來朝歌,繪本裡一一呈現了這些好玩的寶物:
• 能聽懂人話的 " 七香車 ":
• 能讓醉漢清醒的 " 醒酒氈 ":
• 能歌善舞 + 火眼金睛的 " 白面猿猴 ":
裡面也有解讀,只不過因為是給小齡段孩子看,所以解讀不像《給孩子講封神演義》那樣強調深入思考,而是更偏向人物介紹和事件歷史背景的簡要介紹。
▲ 《封神演義繪本》内頁
EASTWEST
說回電影,對封神有興趣的大人還是可以看看滴。
我身邊有很多女性朋友,都對這部片的改編贊不絕口,因為導演烏爾善沒有像以往的電影一樣,将殷商滅亡歸咎于女性身上,妲己終于不用再背負 " 紅顏禍水 " 的罵名。
其實這是更符合史實的,根據古書記載,妲己入宮時候纣王都 60 歲了,陪在纣王身邊的時間僅一年左右,之後商朝就滅亡了,我們很難相信它能迷惑纣王什麼,而所謂的酷刑也都是纣王自個發明的,不管妲己什麼事,妲己最多只能算是他晚年生活的伴侶而已。
就我自己的觀感來說,我覺得妲己更像是纣王自身欲望的幻化。
這個從小不受父兄寵愛的王子,對權力有着隐秘而極度炙熱的渴望,他想要成為天下共主,想要永生不死,想要的太多太多 .......
這就是人性吧,越想控制什麼,就越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最終為其反噬。
看完封神,我突然想起了很早以前偶然在腦海掠過的一句話:
你占有的東西,最終也會占有你。
點擊下方按鈕即可預約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