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長城汽車重返10萬+,插電混動市場三分天下?,歡迎閱讀。
本文字數:2301 字
閱讀時間:7 分鍾
達成 10 萬 + 的銷量,頭部車企是手到擒來。但對于中尾部車企來說,稍有不慎便會擦肩而過。
6 月 5 日,長城汽車發布產銷快報顯示,5 月汽車銷量累計 101,020 輛,同比增長 26.18%。翻看其 2023 年前 4 個月的產銷數據不難看出,這是長城汽車今年以來首次銷量突破 10 萬輛大關。
在市場一陣陣質疑聲中,長城實在太不容易了。
自哈弗 H6 走下神壇之後,長城汽車整體銷量出現波動。當比亞迪橫掃各個級别細分 SUV 市場并拿下銷冠之後,業内人士便紛紛猜測,哈弗 H6 能否重返巅峰?長城汽車能否頂住壓力,實現向電動化迅速轉型?
今年以來,随着藍山、枭龍和新摩卡等車型的陸續推出,長城汽車的技術路線和產品陣容正在發生質的改變。長城汽車 5 月銷量得以回暖,有兩個突出的增長點:一是哈弗品牌的回血,同比增長 33.18%;二是魏牌的復蘇,同比增長 128.97%。
值得一提的是,兩款重磅新車枭龍和藍山分别搭載了旗下最新的兩項技術,全新四驅電混 Hi4 技術和智能混動 DHT 動力系統。能否瓦解比亞迪在插電混動市場一家獨大的局面,甚至将其三分天下?
多點開花,轉型效果初現
從長城汽車公布的數據來看,除了純電品牌歐拉之外,其它品牌均實現了不同程度增長。其中,作為銷量擔當的哈弗品牌月銷售 55,600 輛,同比增長 33.18%。占集團整體銷量的一半以上,回暖幅度較大。
哈弗品牌實現增長,新車型的投放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比如枭龍、枭龍 MAX 的先後登場,前者售價為 13.98 萬 -15.68 萬元,定位為緊湊型 SUV;後者售價為 15.98 萬 -17.98 萬元,定位中型 SUV。
明眼人都知道,它們就是衝着比亞迪宋系列車型而去的。
值得一提的是,枭龍 / 枭龍 MAX 是在 5 月 15 日才上市的,卻能在當月實現 3,088 輛的銷量,足以可見該車系的市場潛力。若是以一個完整月份來計算,前期預計能達到 6,000 輛左右的水平。
至于魏牌,那就更厲害了,5 月累計銷量 5,770 輛,同比增長 128.97%,成為長城汽車旗下增幅最大的品牌。其中,藍山 DHT-PHEV 首個完整銷售月達到 5136 輛,以一己之力激活了整個魏牌。
獨立出去的坦克品牌,原本也屬于魏牌旗下。5 月銷售 10,429 輛,同比增長 30.07%,在硬派越野 SUV 細分市場過得十分滋潤。至于長城皮卡,5 月銷售 18,605 輛,同比增長 9.39%,長城炮更是繼續蟬聯銷量冠軍。
哈弗 H6 時代靠的是 " 性價比 " 标籤,產品沒有十分明顯的長板。如今,長城旗下產品的 " 性價比 " 标籤雖然有所弱化,但每個品牌都能建立起一個專屬的產品調性。邁入電動時代,長城汽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玩法。
Hi4+DHT,翻身的有力武器
燃油時代過渡到電動時代,除了比亞迪之外,沒有一個傳統車企可以避免大象轉身之痛。
在特斯拉引領、比亞迪崛起、新勢力跟進的大趨勢下,傳統車企的日子過得并不如意,甚至被比亞迪 " 油電同價 " 的策略壓得喘不過氣。但在短時間内,這是難以改變的事實。
畢竟,掌握 " 三電 " 核心技術自研的比亞迪,全球有且只有一個。其他傳統車企,只能是無限接近。由于比亞迪靠先發優勢搶先占領市場和用戶的心智,除了 " 油電同價 " 之外,其他車企必須要附帶更強屬性或者标籤,才能突圍而出。
價格層面,枭龍已經十分靠近比亞迪宋 Pro。雖然起售價高了 4 千元,但卻多出了一整套 L2 輔助駕駛系統以及其他智能化配置。而枭龍 MAX 比起比亞迪宋 PLUS,起售價也是高出了 4 千元,但卻獲得了電子四驅以及更高功率版本的電機加持。
不但有 " 油電同價 ",還有 " 兩驅四驅同價 ",這就是差異化競争。
至于魏牌,近年來不斷修煉内功和創新探索之後,如今也終于有了愈發清晰的定位。藍山 DHT-PHEV 精準定位于大六座家用藍海市場,成為品牌目前的銷量擔當。而定位為大五座 SUV 的魏牌新摩卡 DHT-PHEV,在 5 月啟動預訂 7 天時間裡,訂單量突破萬輛。
雖然依舊是 " 性價比 " 玩法,但卻走出了有着鮮明產品特色和差異化優勢的新路線。參照理想的發展軌迹,魏牌未來的銷量有望持續上行。"Hi4+DHT" 組合拳,有機會成為長城汽車翻身的有力武器。同時,也打破了由價格端拉開的混動市場新格局。
混動市場,三分天下?
據乘聯會 5 月批發銷量數據顯示,插電混動銷量 19.4 萬輛,同比增長 98%,增速遠超純電動市場的同比增長 48%。可以肯定的是,從目前的市場趨勢以及各家的技術路線和產品規劃來看,混動是新能源車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而比亞迪 5 月插混車型銷量便達到 119,489 輛,以一己之力占據了超 6 成的市場份額。其他自主品牌并不是缺乏混動技術的加持,像奇瑞鲲鵬 DHT、長安 iDD、長城檸檬 DHT 和吉利雷神電混等,為什麼還是打不過比亞迪?
原因很簡單,從燃油時代過渡到電動時代,它們既要重新布局純電動車的供應鏈體系和生產線,也要更新原有的燃油車供應鏈體系甚至工廠,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上電池等核心部件需要外購,整體成本的降低需要時間和規模。
想要打破由比亞迪創立的混動市場規矩和格局,更需要時間去琢磨、尋找對策。
從 5 月份開始,随着骁龍、銀河等系列產品的先後登場,我們可以看到其他品牌會從智能化、科技配置、動力性能等層面去尋找突破點。在價格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建立起與比亞迪的差異化競争優勢。
目前,率先上市的枭龍系列車型,已經交出了一份較為滿意的答卷,也有着較高的市場關注度。相信從下個月開始,随着銀河 L7 的上量,除了為吉利品牌帶來強勁的增量之外,也會進一步向比亞迪宋系列車型施壓。
在未來的插電混動市場,長城、吉利、長安和奇瑞,是有實力和比亞迪形成三分天下的态勢。" 油電同價 " 策略的打擊下, 它們也能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圍方式。或 " 兩驅四驅同價 ",或 " 油電同智 ",或其他。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