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讓馬鈴薯收獲破損率降低到1%,農機解決方案公司本華科技獲數千萬天使輪融資,歡迎閱讀。
近日,36 氪獲悉,農機解決方案公司本華科技已完成 1500 萬天使輪融資,由清水灣二期基金、香港 X 科技基金和坤辰資本聯合投資。此前,本華科技已獲得磐谷創投、奇績創壇等種子輪融資。一葦資本将擔任後續融資獨家财務顧問。
本華科技成立于 2018 年,主攻農機解決方案,為收獲環節提供一體化作業機具,目前核心產品為馬鈴薯無損收獲機。本華科技創始人高欣曾在大疆負責農機項目,有超過十年工業機器人系統開發經驗;聯合創始人凌钰龍為大疆前農機區網域服務經理,其餘核心團隊成員主要為研發人員。
農機作為傳統行業,有百年發展歷史。在中國農機普及率逐年提高的背景下,我國十四五規劃提出到 2025 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升至 75%。
由于農業生產過程鏈條長、環節多且碎片化,不同作物及環節中,因為復雜度不同農機滲透率有較大差異:小麥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經達到 97%,但塊莖類作物如馬鈴薯、紅薯等農機滲透率更低。同時,在塊莖類作物收獲環節,現有機械無法精細作業,破損率高達 15% 以上,因此仍以人工作業為主。
傳統農機普遍使用機械、液壓系統,其精度差、響應滞後。本華科技首次引入工業機器人領網域中廣泛使用的電控方案,配合既有液壓系統,克服目前液壓系統的缺陷。使用本華科技電控系統後,馬鈴薯破損率能降低至 1% 以下,吞吐量超過 5 畝 / 小時,收獲效率提升 50 倍以上。而且整各收獲過程中,本華科技馬鈴薯無損收獲機可實現故障智能化處理,極大減輕維修維護強度。
相比于單純的嵌入式改裝,本華科技整機產品采用模塊化技術,其系統模塊包括機械液壓復合動力模塊、無損輸送模塊、智能分選模塊及自動化包裝模塊,用戶可根據自身農機種類和收獲需求選擇組裝,而不需要改造底盤結構。
對于公司來說,這種相對靈活的方式能在提供差異化的同時降低制造成本,并支持快拆快修,維護便利。根據聯合創始人凌钰龍對 36 氪介紹,目前本華科技提供的零部件中,80%-90% 為标準模組,可根據不同場景組合,其餘為定制部分。
由于馬鈴薯種植的氣候、土壤條件相對統一,機器需要定制或改動的部份很少,更容易出一款通用型收獲機,這也是本華科技首先選擇馬鈴薯作物切入的原因之一。
因此本華科技首先搭建通用平台,其自研算法可以實現多系統之間的協同,并融合多種傳感器,提供精準的底層數據。軟體層面,本華科技獨立開發的智能農機 OS 支持硬體模塊化設計,實現軟硬體一體化,更容易向不同場景擴展。
市場拓展方面,本華科技已獲得大型民營農業生物科技公司訂單,并接觸海外大型農業客戶。本輪融資将主要用于團隊拓展及產品開發。
坤辰資本創始合夥人張雲祥認為,在農業種植品類中,馬鈴薯種植的機械化程度相對較高,但機械化采收導致的高破皮率是現有農機仍然無法解決的問題。經過幾年的研發,本華科技的馬鈴薯采收機能很好地解決馬鈴薯機收破損的問題,将破皮率控制在 2% 以内,有效解決了痛點。同時,本華科技團隊具有非常強大的研發能力,未來可以更快向其他根莖類的采收場景拓展。
清水灣基金總經理、XbotPark 機器人基地投資總經理段譽表示:" 新型農業機械的電氣化,智能化是我們重點關注的領網域。本華的團隊經過不懈努力,成功實現了低破損的馬鈴薯自動化采收,對馬鈴薯大規模種植有着很大意義。我們也會持續關注新型農機在标準化種植中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