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鴻蒙們”搶灘2023,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鋅刻度,作者 | 陳鄧新,編輯 | 文婕
2023 年,乃自研手機 OS 的轉折年。
早在 2008 年前後,中國誕生了第一批自研手機 OS ,由于種種緣由铩羽而歸," 優化安卓 " 成為本土特色,邁入 2023 年之後掀起一股 " 去安卓化 " 的熱潮,華為、小米、榮耀、vivo、OPPO 等不約而同地踏入了同一條河。
自立門戶,成為手機巨頭的共識。
這一年," 去安卓化 " 為何蔚然成風?自立門戶,手機巨頭醉翁之意不在酒?自研手機 OS,到底難在哪兒?
去安卓化,成為行業的共識
華為,第一個掀了桌子。
在 2023 年 8 月 4 日的華為開發者大會 2023 上,鴻蒙 4 就顯露了 " 單飛 " 的征兆,Harmoney Next 開發者版本去掉了與安卓通用、開源的 AOSP 代碼,只支持鴻蒙内核與鴻蒙系統的應用。
這意味着,華為與安卓脫鉤已成定局,只是早晚的事情。
事實上,互聯網大廠早已洞悉其中的微妙變化,或明或暗紛紛布局鴻蒙原生應用,不願與時代失之交臂。
據 36 氪的數據顯示,單單 11 月就有美團、哔哩哔哩、去哪兒、新浪、釘釘 5 家互聯網公司宣布與華為合作;當月,小紅書宣布成為 2 億 MAU 以上應用中,首家完成鴻蒙原生 beta 版本開發的 APP。
此背景下,鴻蒙人才 " 走俏 "。
據智聯招聘的數據顯示,2023 年 1 月至 10 月,鴻蒙相關崗位的平均招聘薪資高達 17537 元 / 月,遠超市場平均水平。
一名市場人士告訴鋅刻度:" 鴻蒙基建工程師、鴻蒙系統架構專家等崗位要求較高,要的多是熟手與高手,有的開價已近 100 萬元。"
鴻蒙崗位薪資不菲
人才難求之下,高校出手補位。
據相關數據顯示,為了培養相關的人才,包括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内,已有 21 所 985 高校開設了關于華為鴻蒙系統的課程。
與華為一樣,小米也走上了自研之路。
眾所周知,小米起于 MIUI,拉開了安卓本土化定制的序幕,之後才有的小米手機,運行了十三載之後謝幕,讓位于小米澎湃 OS。
對此,雷軍在微博感嘆:" 小米澎湃 OS 是一次全面的底層重構,研發團隊超 5000 人,歷時 7 年打造。從此,更多設備,性能得以徹底解放;智能系統,擁有了統一的 AI 大腦;‘人車家全生态’具備了堅實技術基建。"
繼小米之後,vivo 也入局了。
在 2023 年 11 月 1 日的 2023 vivo 開發者大會上,vivo 發布了藍河 BlueOS ,"vivo 自研的藍河作業系統不兼容安卓應用,未來同樣不會兼容,目前也沒有跨端搭載的計劃 "。
一言以蔽之,vivo 選擇一步到位。
這麼一來,算上榮耀的 MagicOS 與 OPPO 的潘塔納爾系統,國產手機的關鍵玩家全部擁有了自研的手機 OS。
分道揚镳,手機巨頭的底氣何在?
手機巨頭紛紛自立門戶,背後的原因有三。
其一,此路可通。
以 SKYEngine 與 SmartNX Mobile 為代表的第一批國產自研手機 OS,由于種種緣由沒有得到主流手機廠商的認可,從而成為時代的 " 眼淚 "。
于是乎,相當長一段時間,手機 OS 不是做不出來,而是沒有必要,成為行業的共識,坦然接受了 iOS 與安卓 " 楚河争霸 " 的事實。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華為還是走上了自研手機 OS 之路,這條路不好走,起步階段為了顧全大局不得不兼容安卓,從而屢屢被外界質疑。
其實,被譽為 " 鴻蒙之父 " 的王成錄曾表示:" 鴻蒙 OS 的誕生,不是為了替代安卓,而是超越安卓,打造萬物互聯時代的下一代作業系統。"
可惜,當初信的人并不多。
時過境遷,鴻蒙非但沒有被打死,反而漸漸有了羽翼豐滿之勢: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8 月,鴻蒙生态設備數量超過 7 億台,已有 220 萬開發者投入到鴻蒙生态的開發。
不可否認,這與安卓陣營還有一定的差距,但足以分庭抗禮了。
更為重要的是,鴻蒙一躍成為第三大手機作業系統,證明自研手機 OS 這條路是可以走通的,重燃了行業 " 去安卓化 " 的雄心。
其二,未雨綢缪。
安卓很成熟,安卓本土定制版也很成熟,但成熟不一定意味着可靠,谷歌停止向華為授權,就是最好的明證。
卡脖子,成為安卓的 " 代名詞 "。
一名互聯網觀察人士告訴鋅刻度:" 依附安卓不一定被卡脖子,那只是因為大洋彼岸暫時不想卡,一旦時機合适或者條件滿足或者騰出手來,該卡脖子還是要卡脖子的,就連谷歌也左右不了。"
問題在于,誰想被卡脖子。
任何時候,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核心技術也必須自主可控,否則就難言創新主動權與發展主動權。
未雨綢缪,才能不看他人臉色,走得更穩更遠。
其三,時機成熟。
眼下,萬物互聯起勢,手機、平板電腦、智慧出行、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都需要互通互動,這并非易事。
" 在萬物互聯時代,各種設備涉及的作業系統分支之復雜、數量之龐大,不同系統及協定之間造成的生态連接隔閡,可能超過了很多的人的想象。" 雷軍稱。
圖源:雷軍微博
畢竟,安卓起于手機,成于手機,也困于手機。
通俗易懂地說,安卓采用的是中心化架構,而萬物互聯時代更适配的是分布式架構,自研手機 OS 自然成為 " 必選項 "。
唯有如此,才可以無縫銜接提升跨平台使用體驗,節省開發資源。
生态成,則安卓可替
自研手機 OS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挑戰也不可忽視,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一方面,需要投入巨額資源。
手機 OS 的技術門檻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與财力,更為關鍵的是還需要打磨的時間,這考驗着企業的耐心與包容心。
譬如,谷歌 2005 年收購安卓團隊花費 5000 萬美元,2005 至 2008 年(安卓正式發布)研發費用合計為 67 億美元。
再譬如,華為終端 BG CEO 餘承東 2021 年 10 月透露,為了研發、推廣鴻蒙,華為投入超過 500 億元。
以上可見,自研手機 OS 是一個耗時、艱辛的過程,難以一蹴而就。
鴻蒙開發套件
另外一方面,需要健全生态。
手機 OS 的商業壁壘是生态,生态是否持續正循環決定着前行路的長短,生态是否豐富決定着天花板的高低。
道理誰都懂,但要做到就難了。
譬如,2019 年 6 月任正非曾公開表示:" 作業系統最關鍵的是建立生态,重新建立良好的生态需要兩三年左右的時間。"
事實上,鴻蒙耗時四年才有了與安卓分道揚镳的底氣,可見重建生态難度之大。
更為麻煩的是,谷歌深耕海外市場多年,安卓早已占據消費者的心智," 鴻蒙們 " 出海勢必與其正面較量,須綿綿用力,才能久久為功。
因而,有市場人士認為,手機巨頭有規模龐大的海外用戶,短時間之内全面與安卓切割不太現實,自研手機 OS 或主攻國内市場,條件成熟之後才會考慮切入安卓的基本盤。
總而言之,國内五大手機品牌不約而同地走上了自研手機 OS 的道路,雖然這條路既曲折又漫長,但卻是由 " 由大變強、由強變優 " 的必由之路。
那麼," 鴻蒙們 "2024 年須再加一把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