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滴滴、T3出行、曹操出行“猛攻”無人駕駛網約車,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劉曠
網約車行業競争越來越卷,自動駕駛成為網約車平台重要的發力點,滴滴、T3 出行、曹操出行等網約車平台相繼對外宣布自動駕駛的計劃并提出了 " 小目标 "。
滴滴發布兩款自動駕駛核心硬體—— " 北曜 Beta" 激光雷達和三網域融合計算平台 "Orca 虎鲸 ",并宣布首款自動駕駛量產車型計劃于 2025 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網絡。
T3 出行聯手輕舟智航在蘇州啟動 Robtaxi 的公開運營,并計劃到 2026 年末,L4 自動駕駛車輛商業運營達 1000 輛。
曹操出行與吉利汽車達成戰略合作,計劃圍繞出行平台構建集車内空間開發、定制車、智能駕駛、車輛服務于一體的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生态,探索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商業模式。
網約車 " 主力軍 " 滴滴出行、T3 出行、曹操出行等等發力無人駕駛網約車,将為趨于飽和的網約車賽道帶來新的動力。
存量博弈,增長乏力
經歷漫長的探索,網約車市場催生了滴滴出行、曹操出行、T3 出行等頗有實力的網約車平台,也養活了諸多小型網約車平台。網約車平台越多市場競争越卷,曾經高速增長的網約車賽道逐漸放慢腳步。
網經社 " 電數寶 " 大數據庫數據顯示,2022 年網約車市場規模約為 3146 億元,同比下降 1.38%,用戶規模為 4.37 億人,同比降低 3.32%。此外,2018-2021 市場交易規模(增速)分别為 2865 億元(24.83%)、3058 億元(6.73%)、2691 億元(-12.01%)、3190 億元(18.54%)。
滴滴出行引領,曹操出行和 T3 出行緊追不舍,小型平台艱難竭蹶,多個平台搶食終将形成相對穩定的格局,亦可以說是進入了存量博弈階段。
一來,一二線市場高度飽和,三四線市場激戰中,縣城市場需求度不高,進入存量市場的網約車平台短時間内難以有更大的業績突破。
以具有代表性的滴滴為例,據财報數據,2022 年滴滴實現營業收入 1408 億元,同比下降 19%。淨虧損為 238 億元,同比收窄 52%。其中,中國出行業務收入從 2021 年的 1605 億元下降至 2022 年的 1259 億元,降幅為 22%。
二來,狼多肉少競争激烈,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馬太效應 " 愈演愈烈。據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互動平台統計,2023 年 4 月 30 日,全國共有 309 家網約車平台公司取得網約車平台經營許可,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 540.6 萬本、車輛運輸證 230.0 萬本。
從活躍用戶數占有率也可以看出,滴滴、曹操出行、花小豬打車等 " 頭部陣營 " 的地位難以撼動。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2 年 12 月,城市用車行業中(不包含聚合平台),滴滴出行活躍人數滲透率達 19.27%,嘀嗒出行 8.75%,花小豬打車 2.89%,T3 出行 1.92%,曹操出行 1.08%,其他平台活躍人數領網域滲透率不足 1%。
三來,經過早期的搶司機、搶用戶争奪戰,企業增長從 " 紅利 " 轉變為 " 復利 ",這也就要求網約車平台增強自身服務能力,以此留客獲客。在此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增強用戶體驗和提高服務質量成為企業發展共識。
在存量博弈階段,各大網約車平台積極尋找新的市場增長點和轉型方向,競争重心落在了自動駕駛方面。
押注自動駕駛出租車
随着互聯網技術和智能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約車的服務更加便捷和智能化,無人駕駛成為網約車行業的趨勢。
首先,自動駕駛出租車可以提供多種智能化服務,使得出行舒适感更強更便捷。其次,自動駕駛出租車可以自主完成載客、行駛、停車等操作,減少人工成本增加利潤空間,增強平台盈利能力。再有,自動駕駛是未來汽車發展的必然趨勢,無論是出租車、公交車還是物流車都将走向 " 無人化 "。
對于網約車平台來說,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是必須要打的一場硬戰。
作為網約車市場 " 一哥 ",滴滴出行早早布局自動駕駛領網域,基于自身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自動控制等領網域的技術,以及海量出行數據和用戶數據積累,推出了 " 北曜 Beta" 激光雷達和三網域融合計算平台 "Orca 虎鲸 " 兩款自動駕駛核心硬體,以及一套全棧式的自動化運維體系,拿下許多 " 業内第一 "。
基于領先的自動駕駛技術,滴滴無人駕駛網約車服務正在有序試運營中。據了解,滴滴已經在廣州、上海、北京、蘇州等城市共擁有超 200 輛自動駕駛車,而且最新版的滴滴出行 APP 已可在上海、廣州的指定區網域内,實現混合派單。
無獨有偶,T3 出行在無人駕駛網約車方面主打一個 " 内補外修 "。
在内部,T3 出行依托自身車聯網技術,以及在車聯網業務積累的海量數據和場景優勢,布局無人駕駛網約車服務;在外部,T3 出行攜手主機廠、自動駕駛公司、學術研究機構等多方生态夥伴,共同構建無人駕駛網約車生态,推動無人駕駛商業化運營加速落地。
截至目前,T3 出行自動駕駛車輛已累積自動駕駛運行裡程超過 60 萬公裡,吸引了超過 8 萬人體驗,接下來 T3 出行将與頭部自動駕駛公司合作,在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開展無人駕駛服務商業化試點。
和滴滴出行、T3 出行相比,曹操出行無人駕駛網約車布局相對緩慢,但背靠汽車巨頭吉利汽車,其無人駕駛業務實力不容小觑。
俗話說 " 背靠大樹好乘涼 ",曹操出行依托吉利汽車智駕中心智駕技術、數據閉環、場景互動體驗的能力,以及合作夥伴小馬智行的智能駕駛技術和軟硬體研發能力,快速構建商業智駕出行平台,深挖技術護城河。
可以預計,滴滴出行、T3 出行、曹操出行等頭部網約車平台持續加碼無人駕駛網約車,将推動無人駕駛網約車實現規模化發展。不過從智駕技術的研發、應用落地到大規模普及并非一朝一夕能實現,前路困難重重。
技術關難過,安全遭質疑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無人駕駛網約車的普及依舊存在技術、安全、成本、用戶接受度等多個難題。
在技術方面,自動駕駛技術 L2 到 L4 的跨越難度大,無人駕駛規模化落地遙遙無期。以無人化程度為标準,智能駕駛被分為 6 個等級,L0 是純手動駕駛,L1、L2 是輔助駕駛,L3 及以上是自動駕駛,L4 和 L5 則屬于真正的無人駕駛,目前自動駕駛公司的技術水平處于 " 無限接近 L3" 級别。
從自動駕駛公司 "L4 降維 L2" 的轉向也可以看出,L4 級别的自動駕駛汽車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早些年大多數自動駕駛公司追求 " 一步到位 ",鉚足勁研發 L4 級别的自動駕駛,雖然市面上陸續傳出 L4 級自動駕駛汽車路測和試運營的消息,但是并無過多量產消息。
究其根本,L4 級别自動駕駛出租車的規模化落地,不僅要解決汽車本身硬體、系統的制造生產難題,還要解決不同路況的數字化識别問題,内在技術瓶頸和外在復雜的路況環境,均是無人出租車普及的攔路虎。
在成本方面,無人駕駛網約車過高的研發和制造成本,或将勸退大部分網約車平台。前文提及,減少運營成本是網約車平台發展無人駕駛網約車業務的目的之一,但目前無人駕駛網約車的制造成本和運營成本并不低。
據了解,百度第五代無人車 Apollo Moon 的成本是 48 萬元人民币,第六代無人出租車(Robotaxi)樣車 Apollo RT6,車輛制造成本是 25 萬元,雖然無人出租車制造成本有所下降仍比普通出租車制造成本高許多。
此外,技術研發費用也是很大一筆支出。據财報數據顯示,過去五年,滴滴累計研發投入高達 350 億元,年均投入在 70 億元左右,其中 2022 年,滴滴的研發費用為 95 億元,同比增長 1.2 億元。
在安全方面,不成熟的自動駕駛技術疊加復雜的路況、擁擠的交通等等多種難題,使得自動駕駛的體驗感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按理說,無人出租車可減少了人為誤差導致事故發生的概率,但現階段多數的無人駕駛網約車還達不到 " 無人駕駛 " 的标準,存在一定的駕駛風險。
種種迹象表明,距離無人駕駛網約車的規模化運營尚遠,網約車平台的量產 " 小目标 " 能否實現,需要時間去驗證。
無人駕駛網約車漸行漸近
盡管無人駕駛網約車當前還存在一些挑戰,但未來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按照汽車咨詢服務機構 IHS Markit 的預測,到 2030 年中國共享出行的總市場規模将達到 2.25 萬億元,其中 Robotaxi 占比将達到 60%,即 1.3 萬億元,共享出行市場未來會逐步轉向無人車出行市場。
一方面,場景復雜度較低的自動駕駛卡車規模化落地漸入佳境,給無人駕駛網約車的研發、生產、運營提供了可行性示範。
近幾年,自動駕駛卡車在實踐中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并且已經得到市場的認可。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 年,L0-2 級自動駕駛重卡滲透率将達到 23%,2030 年滲透率将達到 63%,L3-5 級自動駕駛重卡用于港口和礦用卡車等特殊場景的細分市場,滲透率僅為 1%,2030 年滲透率将達到 20%。
另一方面,汽車制造商、自動駕駛企業、網約車平台等多方參與者緊密合作,構建完善的無人駕駛網約車生态系統,有望進一步推動無人駕駛網約車規模化落地。
曹操出行與小馬智行、T3 出行聯手輕舟智航、高德打車宣布接入 AutoX 無人車……網約車平台與自動駕駛企業合作屢見不鮮,在高效的合作下,前沿的自動駕駛技術、成熟的商業化模式的、完善的產業生态都将一一成為現實。
一旦滴滴出行、T3 出行、曹操出行等頭部網約車平台攻破無人駕駛網約車難關,實現無人駕駛網約車的規模化落地,用戶出行習慣、消費習慣都将發生深刻改變,無人駕駛網約車也将成為主流的出行方式。
無人駕駛網約車這個看似虛無缥缈的夢想,正逐漸照進現實……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