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45歲霸總,74歲嬌妻,她敢拍,歡迎閱讀。
慶奶還是時代先鋒。
74 歲,闖蕩短劇。
上周她 54 集的短劇《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上線。
50 歲的女醫生,和 55 歲的 " 霸總 " 閃婚。
純情婆婆手撕惡毒兒媳。
堪稱 " 媽頻 " 高能爽文。
Sir 确實看了——
有心跳加速的 " 胸咚 "。
有不經意的 " 吃醋 "。
還有嬌羞的 " 怕黑 "。
評論區:
你就讓她演吧,慶奶是真年輕。
但 Sir 更關注的是,短劇逐漸上桌,影視明星紛紛 " 下放 ",我們的觀劇習慣真的要迎來轉變嗎?
劉曉慶的生活,媽媽的夢
你看不懂這劇情,因為你不是閱聽人。
只能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劇,《五十歲婚寵》是媽媽們的定制劇。
現實中,老公不浪漫,兒子不懂事,兒媳婦刁蠻,自己又碌碌無為。
這構成了她們的苦惱。
于是,這部劇就來統統滿足——
你,是一名隐姓埋名在貧窮小鎮上的頂級名醫,手握鬼針十三門絕技,只要一針下去,急性闌尾炎的患者都能即刻減緩痛苦,還能自己開車去醫院就診。
惡兒媳霸占了你辛辛苦苦存了半輩子錢買的房子,并要你馬上嫁給一名 " 農民工 ",為你舉辦婚禮,實則想收你的份子錢。
你走投無路,卻不知這個 " 農民工 " 是個有錢霸總,領證後,他才暴露出自己的霸總身份,并對你百般照顧,還為你洗手作羹湯。
不是,洗手點外賣。
而你,一個識大體、明事理的女人,對霸總的錢絲毫不感興趣,你甚至還提出願意寫一個财產協定,表示在離婚後絲毫不要霸總的錢。
霸總從沒見過你這樣特别女人,他對你更加痴迷了!
最後,你成為了獨立自主的大女主,用善良、才智,成為霸總家人人認可的兒媳婦,過上了住豪宅開豪車,衣食無憂的日子,而你的軟蛋兒子與惡媳婦離婚了,丢失的孫子又回到了自己的身邊 ......
Sir 看完之後只想說一個字——
絕。
誰能抵擋得住。
在劇裡還有,與霸總在黑暗小屋裡的暧昧瞬間。
還有霸總的真情告白,直擊當下社會對 " 夕陽戀 " 的歧視。
還有,解氣的水潑惡媳。
此處還用了主視角鏡頭,很巧妙。
誰看誰迷糊。
短劇裡,劉曉慶的演技還很靈動,在妝造與美顏的作用下,慶奶再次重現了她的盛世美顏。
你不得不服。
劉曉慶的這部短劇質量有多高,或是裡面角色的演技有多好,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一次,明星下場 " 再就業 ",喚醒的不單單是爸爸媽媽追劇的心,帶動了 " 銀發經濟 " 再次騰飛。
而是,短劇這一把火,在明星的加入之下,以燎原之勢,越燒越旺。
錢往哪走,明星也往哪走
還覺得短劇太 low?
但抛開 low 不 low,現實就是——
只要有投資注入,明星也要轉變陣營。
比如今年年初,倪虹潔自導自演的《夫妻的春節》短劇,登錄抖音平台,拿下了 5 億的播放量,作為丸美的定制劇來說,這場 " 春節 " 的爆火流量,帶來的更是紅火的生意。
這部劇以橫屏方式拍攝,每集三分鍾的故事,講述一個女人在春節準備與老公離婚的故事。
從标題就知道,一集切中一個女性痛點,一集一個 " 幡然醒悟 "。
比如,丈夫将自己視為固定 " 财產 ",嘴上寵溺,實則在物化女性;
或是,新娘結婚要傻坐 5 個小時才能進門,這是一種變相的服從性測試;
在這些用詞與痛點裡,你會發現這部短劇精準地将自己的閱聽人定位在一二三線城市裡 40 歲左右的女性觀眾。
與慶奶的短劇相比,《夫妻的春節》的故事更飽滿,也更緊跟互聯網 " 熱梗 " ——
比如,在面對輪番上場的追求者時。
妹妹替姐姐拒絕了相親男,并說出了 " 男人只會影響我們拔刀的速度 " 的網絡金句。
再比如,前夫怒讀十本上野千鶴子,終于發現自己是社會的既得利益者。
它毫不在意 " 碰瓷 "《好東西》,反而是借着 " 女性主義 " 的東風,飛向更高的風口。
走上短劇之路的,還有舒暢。
比如《錦繡傳》《蛇年大吉之小青渡劫》。
在 2017 年之後,舒暢就再沒接演任何劇作,時隔 8 年再次復出時,已經開始拍短劇了。
有人表示唏噓。
但對于舒暢來說,如今跨界開啟直播帶貨的同時,也能再次拍戲。
既然影視劇已經沒有她的位置,不如換個賽道,重新上桌。
還有這幾年還有楊蓉、王一菲主演的《二十九》,播放量 7 億。
快手星芒短劇還在去年推出由尹正主演、彭晨導演(代表作豆瓣 8.2 的《故鄉,别來無恙》)的《超能坐班族》,一集 3 分鍾,主打喜劇故事。
張天愛加入星爺的 " 九五二七 " 劇場,開拍《大話 · 大話西遊》,成為另一個形式的 " 星女郎 "。
還有,萬茜主演的短劇《朱雀堂》。
今天剛剛殺青的,想必還有不久就會與我們見面了。
不光是内地演員集體邁入短劇行列。
香港藝人也更是穩步快速進入 " 短劇 " 行當。
李若彤就在去年拍了一部名為《午後玫瑰》的短劇。
作為這部劇的監制,她可以按照自己對作品全方位的理解,去做出自己想要的内容。
《午夜玫瑰》的故事并不復雜,講的是富家太太進入職場打拼,最後,在職場中獲得友誼與成就的故事,也是女性成長的故事。
這部短劇去年 8 月在抖音上線,播放量超 1.7 億,招商體量高達 800 萬元。
今年 2 月,這部短劇還在東方衛視黃金時段播出,短劇的收視峰值到達 0.5445%,超越了《小巷人家》《九重紫》《清明上河圖密碼》等長劇的同時段收視率。
在許多人懷念李若彤的小龍女的同時。
李若彤早已開啟了自己另一個領網域,并認為自己 59 歲也正是闖的年紀。
她在采訪中也透露過,她從不認為演慣了長劇之後,再去演短劇就是 " 自降身價 "。
我們又何苦要緊緊抓住 " 小龍女 " 的身份不放手呢。
當然,還有吳啟華。
去年一部短劇《般配關系》,只能作為短劇裡的配角,甚至,都沒能出現在短劇的海報上。
雖然被網友吐槽,是中老年過氣演員繼頁遊廣告又一新出路。
但,有工開,何樂不為。
去年 5 月,淘寶定制短劇《以愛為刃》在淘寶逛逛平台首播,其中,短劇裡的兩位大女主分别是李彩桦與翁虹。
這部短劇除了 " 爽 " 以外,還有别的用途。
劇裡主角的女裝由某品牌獨家冠名定制,在短劇頁面中還附有商品鏈接,你可以一邊看劇,一邊搜到劇中主角所穿的衣服。
這麼看。
明星進入短劇的賽道,由來已久,并且還愈演愈烈。
短劇圍剿長劇,也可謂是已經蓄勢待發。
短劇的緊逼
先說幾個數據。
根據财經報道的統計,2024 年微短劇将帶動 64.7 萬個就業機會。
截至 2024 年 12 月,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達到 6.62 億人,網民使用率達 59.7%,微短劇市場規模已經達到 505 億元,首次超過電影市場規模。
它不再是影視劇、電影的替補,更有可能成為影視行業的主流。
短劇有着高回報的商業模式——
黃曉明公司投資微短劇《一姐》,首日充值破千萬,抖音播放量突破 6000 萬;
盤活了劇組、演員行業——
2023 年,短劇拍攝激增的時期,演員薪酬從傳統影視行業的 " 按天結算 " 變為 " 每 4 個小時一檔,超過自動上調 ",器械租賃公司 40 套設備,幾乎每天都能全部出租,同步供給 20 個劇組拍攝。
它也有着大 IP 孵化的土壤——
愛奇藝迷霧劇場的王牌作品《隐秘的角落》、騰訊視頻大爆劇《慶餘年》都開發各自精品衍生短劇。
熱門電影《消失的她》也都開發微短劇。
北京精彩出品電影《雄獅少年》衍生短劇《超越吧 ! 阿娟》播放量 1.1 億……
它以一種勢不可擋的經濟潛能,告知所有人。
短劇時代的到來,不是 " 土味 ",不是 " 下沉 ",進入這個行當的明星也不是 " 下凡 ",而是,這裡已經是強有力的風口,它成為了一種難得的機遇。
而且,土也許只是它的初階。
更新迭代正在進行中——
比如咪蒙旗下的制作公司 " 聽花島 ",這幾年裡推出了這幾部《閃婚老伴是富豪》《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家裡家外》,爆款不斷。
尤其是,《家裡家外》攜手四川廣電局打造的四川方言短劇,選擇在紅果、愛奇藝、騰訊視頻等多平台。
制作成本只有 300 萬,但最後播放量達到了 40 億。
它不再是以往短劇套路式的尬爽。
不少網友直呼,質感超越了不少國產劇。
就從一塊毛巾,一個洗臉盆架,一張牆上的電影海報,就把你拉進了 90 年代裡。
是的。
如今的短劇,也開始卷内容賽道了。
在經過對短劇行業的整頓之後," 爽劇 " 也逐漸慢慢減少,三觀不正、内容低俗的短劇也被清掃出了市場。
短劇還 " 土 " 麼。
似乎,我們已經很難再去簡單、主觀地評價它了。
也一如當年,我們對網絡大電影、網劇的鄙夷與輕視時,直到現在也出現了還有不少,值得一看的高質量網劇。
我們不還是接受,也擁抱了它們麼。
短劇的短,好像意味着淺薄。
但真正致命的問題是——
當越來越多的長劇也變得空洞無物後,觀眾寧願選擇爽快的淺薄,也不要裹腳布一樣的淺薄。
以前,觀眾大開速度從 1.5 倍、2 倍速、4 倍速……從長劇裡壓榨出有效劇情,以節省時間。
現在短劇幹脆直接略過廢話,把現成的壓縮版送到你面前。
短劇逆襲?
或許更多的是長劇的陷落,在讓短劇不退則進。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小田不讓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