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11.3萬條退費投訴壓頂!中公教育營收暴跌21%竟驚現1.8億盈利,财技還是奇迹?,歡迎閱讀。
作者 | 岚煙
" 考公第一股 ",突然起死回生了?
一份淨利潤翻倍的業績預告,将沉寂已久的 " 公考一哥 " 重新拽回公眾視野。
自 2020 年巅峰市值蒸發 2500 億、股價縮水 95% 的後,中公教育深陷泥潭。然而,中公教育最新發布的 2024 年度業績預告卻高調指出,預計全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85 億至 2.35 億元,同比增長 188.34%-212.21%。
乍一看業績亮眼,但半場開香槟,也太早了點。
實際上,中公營收的表現并不好,财報顯示,2024 年前三季度,中公教育實現營收為 21 億元,同比減少 21.21%,是近十年以來營收表現最差的一份财報,同時這也是連續第 13 個季度交出報告期營收同比下降的成績。
" 詐屍 " 盈利 1.8 億的背後,其實是壞賬計提充當了 " 臨時血包 "。而直到上個月底還在更新的 " 協定班不退費 " 等的黑貓投訴,累計已經飙升到 11.3 萬條。
左手裁員關店止血,右手催收陳年舊賬,身後 AI 和對手放出冷箭,失血過多的中公教育還沒走出幽暗的隧道。
一邊是近 10 年最差的營收表現,一邊是三位數的淨利潤增長,中公教育到底怎麼回事?
此次公告中提到,中公業績扭虧為盈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續推進經營提振計劃,優化產品結構和市場策略,以及通過精細化管理提升運營效率,降低營業總成本。但最重要的一句話是:
公司以前年度計提的壞賬準備在本報告期收回,形成了非經常性收益。
為了降本,中公斷臂求生,揮出了止血三刀:裁員、關店、砍研發。
根據 2024 年半年報披露,中公教育采取了大規模裁員,員工人數、研發人員人數和授課師資人數較上年度年末分别減少 14.47%,21.79% 和 14.06%。同時,關閉直營分支機構關停 63 家。
這套組合拳下來,确實取得了一定成效,營業成本同比下降了 19.51%。
但這遠遠不足以扭虧為盈,此次真正充當了" 臨時血包 "的,是一筆沉寂三年壞賬的計提。
深入探究這筆壞賬準備的來龍去脈,可以發現其中存在一些值得玩味的細節。
回看 2023 年财報,應收賬款與其他應收款合計計提壞賬準備達 1.17 億元,同比增幅高達 88%,這一異常數據的核心矛盾點在于:
在經濟環境未現劇烈波動的情況下,主營公考培訓業務的應收賬款質量相對穩定,而 2024 年半年報,其他應收壞賬規模進一步攀升至 1.24 億元,超過 1.17 億元,說明 2023 年這筆年度計提的壞帳大概率從屬于其他應收壞帳。
實際上,這筆計提的壞賬的歸屬者指向北京市屬國企——北京建工地產有限責任公司(下稱 " 北京建工 ")。
這家公司,早在 2020 年便與 " 中公教育 " 有了淵源。
自 2018 年起,中公教育在全國各地大肆興建培訓基地。2020 年,大興土木的中公教育啟動兩項戰略投資:以 30 億元競得北京昌平區住宅用地,并通過定增 60 億元規劃懷柔學習基地項目,其中後者由北京建工地產以 " 代建 - 回購 " 模式承建。
根據規劃,該基地建築面積 32.6 萬平方米,旨在打造華北地區 " 吃住學一體化 " 培訓中心,擺脫對協定酒店的場地依賴。
然而,2021 年政策環境突變——教培行業遭遇 " 雙減 ",房地產融資監管趨嚴,雙重壓力下,中公教育兩度縮減定增規模至 39 億元,最終于 2021 年 12 月終止發行并撤回申請。
因此,此次的計提壞賬可能是項目擱淺導致資金鏈斷,預付給北京建工地產的工程款因項目終止未能及時收回,加之國企在合作中通常占據強勢地位,中公教育作為乙方存在回款被動性,形成長期挂賬。
如今這筆收回的計提壞賬的金額—— 1.24 億元占到整個半年報營業利潤的 78%。
此次中公整體業績的水分,可見一斑。
沿着 " 臨時血包 " 的線索,我們不妨追問下,中公教育哪來那麼多錢投資重資產?
實際上,中公教育明面上做的是教育培訓,背後卻更像是一家 " 倒騰 " 現金流的金融公司。
别看現在現金流動性危機顯著:2024 年三季度資產負債率 88.74%,流動負債 44.91 億元,流動資產僅 3.4 億元,現金比率低至 0.05。
據市值榜報道,2020 年,中公教育曾有 237 億元現金流入,而這巨大的 " 現金流奶牛 ",則是曾被稱作"天才的發明 " 的協定班模式。
協定班,可以理解為跟學員籤了 " 對賭 ",是指部分招錄類培訓在報名時,保證學員通過考試,不通過就退費。
該模式的特點在于,預存學費與後續退費周期形成了時間視窗,客觀上沉澱出大額可支配的流動資金池。
到 2017 年時,這種協定班在其面授課程中的占比攀升至 68.6%,為中公教育帶來了超 40 億元的營收,和 5.2 億元的淨利潤。在随後幾年的發展中,協定班逐步成為中公的絕對主力,收入始終維持在總收入的 75% 左右。
而在此期間,中公則可以借機做厚利潤,采取 " 大存大貸 "" 存貸雙高 " 的資產配置組合,将沉澱資金轉化為财務收益。2018 年和 2019 年中公教育的投資收益(理财收益和定期存款結息)和利息收入合計而為 1.6 億元和 2.6 億元,占當期歸母淨利潤的 14.0% 和 14.5%。
然而,協定班的尾巴卻很棘手:退費。
一方面,協定班的成本較高且較為隐性。因其收費較高,需配備更優質師資和更多教輔材料,一旦退費,這些投入将變為純虧損,造成師資的占用和浪費;
另一方面,公考屬選拔類考試,每年崗位數量有限,多數人無法通過,這意味着大量學員可能需要退費,給機構經營帶來壓力。
到了 2020 年口罩期,中公核心的線下授課體系陷入長達五個月的停滞期,疊加公務員招錄考試周期的不确定性,直接導致招生規模銳減。
于是,中公教育又更新了玩法,推出了以理享學為主的學員貸,打出了 "0 元入學 " 的旗号。
2020 年協定班現金流入較 19 年暴增 35.7% 至 237 億元,然而,表面繁榮的背後實際上是在 " 對賭 " 上又加了 " 杠杆 ":據中公教育披露的數據顯示,理享學 2019 年到 2021 年前三季度,為中公教育帶來的利息成本和交易手續費分别為 3459 萬元、2.1 億元和 1.7 億元。
這種 " 杠杆化 " 操作看似通過學員貸擴大了資金池規模,卻因學員通過率顯著下滑——據内部數據顯示,理享學學員的考試通過率較普通班低 15 個百分點,最終形成 " 資金流入越多、退費壓力越大 " 的惡性循環。
一番操作下,退費率由 2019 年的 44.14% 提高至 2021 年的 68.46%。
為了止損,中公教育從 2022 年 1 月 1 日開始全面下架 " 不過全退 " 的產品,協定班至少要收取三四千元的學費,同時也不再鼓勵學員貸款上課。
關于退費争議,李永新曾于 7 月 1 日在公司旗下中公嚴選抖音直播間回應表示,因自身決策與外部環境因素,如行業政策調整及疫情等,導致退費問題出現。但是其承諾 " 給我們點時間,欠學生的每一分錢,我們一定會還完。"
但退費延遲引發的信用危機還在發酵。
截至 2024 年 11 月 18 日,中公教育(包括控股子公司)連續十二個月累計發生的訴訟、仲裁案件為 1437 件,其中 " 退費類糾紛 " 案件 1235 件,對應金額 0.32 億元。
目前黑貓投訴平台,已經累積了 " 中公教育 " 相關 113044 條投訴,而在今年 2 月 10 日,仍有最新的 " 考生退費無着落 " 信息。
當教育產品異化為金融工具,教學效果讓位于資金周轉率,最終必然導致系統性風險。
正所謂,成也協定班,敗也協議班。
中公教育不僅要處理 " 内憂 ",還要應對 " 外患 "。
首先是考公三巨頭的分割市場。
從 2024 年上半年,無論以收入還是以淨利潤來看," 公考一哥 " 已然易主:粉筆超越中公,首次成為公考行業第一,中公則退至第三。
而學員數量上也呈現出絕對量級差距:
2024 年半年報顯示,中公教育上半年培訓人次為 96.23 萬人,同比下降 32.09%。而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粉筆平均月活躍用戶為 920 萬,單月活躍用戶為中公半年培訓人次的 9.6 倍。
其次是商業模式的分野,進一步加劇了競争格局。
同樣是采取線下策略,華圖主打傳統大班課,且市場能力為基礎的華圖青睐于培養名師以吸引學員,因而整體财務穩定性較強,最終獲得的市場口碑也更優:
根據艾媒金榜的《2019 中國教育培訓行業上市公司網絡口碑榜》,華圖教育的網絡口碑排名第 8,強于中公教育的口碑排名第 64 位。
而在互聯網浪潮下誕生的粉筆,與兩大老牌公考培訓機構不同,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同時打出更為低價的課程引流(以 980 元線上基礎課為入口)。
在疫情對線下格局的衝擊下,粉筆一路彎道追擊,利潤節節攀升,經調整淨利潤 2022 年 " 轉正 " 達到 1.9 億。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中公的流動性危機:
截至 2024 年上半年,中公、粉筆、華圖賬上現金分别為 3.72 億、9.02 億、2.95 億元。此外,中公、粉筆、華圖最新的資產負債率分别為 89.98%、37.17%、80.55%;流動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别為 7.39%、77.76%、66.11%。
可見,三巨頭的實際上資產質量的差别非常明顯。不管是賬上現金、債務負擔還是流動資產比例,中公的表現都堪憂。
其三,AI" 備考搭子 " 對整個公考培訓行業帶來的衝擊,而一向押注線下的中公明顯力不從心。
2023 年起,面對 ChatGPT 引發的行業變革,三大機構不約而同押注 AI 轉型:
粉筆:2024 年 8 月上線 AI 老師 " 粉筆頭 ",12 月推出精品面試 AI 點評產品
中公教育:2024 年 10 月官宣子品牌 " 中公 AI 就業 ";
華圖教育:2024 年 10 月上線 AI 面試點評產品;
随着 " 豆包老師 ""DS 老師 " 的問世與迭代,AI 大模型正成為考生的備考搭子。
雖然,粉筆科技與中公教育都已經接入 DeepSeek,但是在免費的 DeepSeek 面前,公考機構們的護城河也在瓦解。
從 " 對賭式招生 " 到 " 杠杆化擴張 ",中公教育這場拆東牆補西牆的生存遊戲,正面臨競争對手和 AI 的雙重圍剿。要走出幽暗隧道,中公教育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