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從“AI四小龍”看“六小虎”,大模型獨角獸難破盈利困局,歡迎閱讀。
文 | 楊劍勇
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史為鑑,可知興替。
信息科技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并在每次科技變革中,都會湧現出耀眼的獨角獸企業。如今的生成式 AI 時代,就全球來看,OpenAI 是全球最靓的仔,主導大模型發展趨勢,是全球大模型發展風向标,也是各大模型廠商紛紛對标的對象。估值更是驚人的達到 1570 億美元,僅次于字節跳動和 SpaceX,是全球最有價值的 AI 大模型初創公司。
在 OpenAI 帶動下,國内也湧現出無數大模型企業,僅完成備案的大模型數量就超過 200 個。其中,百川智能、零一萬物、智譜 AI、MiniMax、月之暗面與階躍星辰這六家大模型初創企業,有大模型 " 六小虎 " 之稱,是國内光彩耀目的大模型獨角獸,估值數十億美元。
大模型 " 六小虎 " 的稱号,讓筆者想起昔日的 "AI 四小龍 ",分别是商湯、曠視、雲從與依圖科技。遺憾的是,今不如昔。
遙想當年,頂着 AI 四小龍稱号,吸睛無數,融資一輪高過一輪。時至今日,仍然難以實現盈利,持續性的虧損依然是最大的争議點之一,也顯示出 AI 商業落地舉步維艱。
雖然商湯、雲從已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但相比上市之初備受資本青睐不同的是,現如今一地雞毛。商湯作為四小龍之首,上市之初,股價不斷創出歷史新高,最高達 9.7 港元,如今只有 1.62 港元,曾市值一度突破 3200 億港元,現在市值只有 537 億港元,相比巅峰時期市值減少超 2600 億港元,市值縮水八成。
再來看雲從科技,在生成式 AI 浪潮下,市值最高達到 460 億元,如今只剩 115 億元,市值減少超 300 億,縮水七成。曠視科技則已很久沒有聲量,上市進程尚未有實質性進展,一直處在注冊環節。
整體來看,AI 四小龍風光不再。如今所謂的大模型 " 六小虎 ",未來幾年,也會面臨 "AI 四小龍 " 這樣的尴尬處境。
畢竟,大模型屬于技術與資金密集型產業。不僅需要 AI 人才,還需要強大的 AI 算力基礎設施。為此,需要投入龐大的資金,尤其花費巨額資金購買英偉達 AI 芯片。畢竟長期燒錢,對于大模型 " 六小虎 " 來說,最迫切的莫過于技術落地與變現,以此提高自我造血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售賣大模型的公司未能從大模型中賺到錢,包括 OpenAI 在内的大模型公司入不敷出。能從大模型真正賺到錢的則是 " 賣鏟人 " 英偉達,他賺得盆滿缽滿。
2024 财年,英偉達的淨利潤高達 297.6 億美元。最新一财季(截至 2024 年 7 月 28 日)淨利潤為 166 億美元,同比增長 168%。換言之,售賣算力的是當前唯一能賺到大錢的 AI 生意。
因各界(無論是科技巨頭亦是初創企業)發展 AI 大模型都離不開英偉達的高性能芯片。毫不誇張的說,誰家 AI 大模型實力強,背後比拼的其實是擁有多少張英偉達的卡。對于财大氣粗的科技巨頭而言,包括谷歌、Meta 等在内的科技巨頭們數以百億美元投入,購買并囤積英偉達芯片,以此提升 AI 能力。
當科技巨頭們開啟 " 買買買 " 的模式下,英偉達的芯片供不應求,其業績更是爆表。同時,在資本市場也是一路狂飙模式,市值達到 3.39 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24 萬億元),其市值規模僅次于蘋果,位居全球第二大公司。無論是從營收規模,還是從市值規模,英偉達都是全球最大芯片企業。
對于大模型初創公司,既沒有科技巨頭們的資金實力,又很難在 AI 大模型上獲得營收平衡,但仍然需要投入龐大的資金用來支撐其發展。
要知道,訓練千億級、萬億級的 AI 大模型,訓練成本少則百萬美元,多則千萬美元。對于大模型初創企業而言,就需要不斷融資,用以提升 AI 大模型能力。以商湯為例,其标稱自己的大模型能力對标 GPT-4Turbo,其背後則是 AI 基礎設施的投入。
據披露的信息顯示,商湯大模型基礎設施大裝置 SenseCore 總算力規模突破性增長至 20000 petaFLOPS,運營 GPU 數量達 5.4 萬 GPU 卡。龐大的 AI 基礎設施支出與研發投入,使得商湯持續虧損,2024 年上半年虧損 24.77 億元。
AI 基礎設施作為大模型能力核心所在。以數十億級的資金規模來購買萬卡,構建大模型的 AI 基礎設施。或者從阿裡雲、騰訊雲、華為雲等雲服務商購買算力服務。
不管自建 AI 基礎設施,亦是向雲服務廠商手中購買算力服務,這都是驚人的開支。那麼,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支撐,這也是決定初創大模型企業型能走多遠。
其中,百川智能作為王小川所創辦,融資了 50 億元人民币,估計達到 200 億;智譜 AI 同樣也獲得了數十億元的融資,估值也高達 200 億。領一萬物作為李開復創辦的 AI 大模型獨角獸公司,盡管未披露居然融資額,但金額也是數億美元級别,估值也超過 10 億美元。
能看出,在大模型浪潮下,在得到資金的支持下,大模型初創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受到資本青睐,融資額和估值都亮瞎眼。
然而,當前大模型已把價格卷到 " 白菜價 " 時代,尤其 2024 年開啟模型降價潮,大廠不計成本搶奪市場。同時,還有 Llama 等開源大模型帶來的競争壓力,初創大模型企業要想變現尤為艱難。無休止的燒錢,卻很難盈利,最終難免會成為沙灘上的魚兒尴尬局面。
整體來說,AI 大模型風頭雖盛,在資本推波助瀾下,使得融資一輪高過一輪,這種投機行為也助推 AI 大模型獨角獸存在巨大泡沫成份。其中,昔日的 "AI 四小龍 " 的局面,或将是當前 "AI 大模型六小虎 " 的一面鏡子。正所謂 " 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史為鑑,可知興替。"
最後,生成式 AI 浪潮席卷全球,各界紛紛順勢而為,積極擁抱生成式 AI 的變革,市場需求潛力也逐步釋放。IDC 此前預計到 2027 年,全球企業用于生成式 AI 解決方案的投資将達到 1430 億美元。
生成式 AI 市場前景廣闊。只是,在 AI 大模型這條賽道上,理想豐滿,現實殘酷,其應用落地是核心,能夠扎實穩健促進大模型發展與商業化成果轉化,才是 AI 大模型 " 六小虎 " 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