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為什麼沒有燈光評測?蔚來ET5和寶馬i3怎麼選?,歡迎閱讀。
踢車幫
只為愛車的你!
踢車問答
踢車幫的小夥伴們
本周《踢車問答》的5個問題已到
有請踢車夏東來為大家答疑吧!
踢車問答第272期,火速戳開收聽!
本周入選的5個問題如下
問題 1
張雷:中國品牌的MPV這幾年出了不少,產品力也都很棒,但是MPV最重要的空間靈活性卻沒有做的很棒的產品。比如正副駕中間沒有通道,儲物空間不夠多,有些車甚至不能通過第二排中央通道到第三排,最重要的是第三排大多不能像有些合資品牌那樣能夠翻到地台下面形成純平(露營、釣魚、戶外運動時特别好用)。夏老師怎麼看這個問題,後期會不會有廠家出這種偏家用的設計。
答:其實最後一句話已經表達出了你的看法,也是我的看法,就是這些MPV不是給家用,而是給商務使用的。中國的MPV市場本質上還是商務為主,這是現實情況。即使是世界上那些主要的汽車消費市場,MPV總體也屬于是滿足商務需求而不是家用。唯獨美國相對特殊一些而已。
用車需求跟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條件高度相關,因為人會按照這來配置自己的車輛。MPV首先是體型較大,這就不太适合環境空間狹小的地方,比如歐洲和日本的城市空間相對都比較小,中國也是如此。另外,小家庭對多人乘車沒有需求,這也是目前發達經濟體的總體趨勢。中國現在也快速呈現出這樣的狀态。第三,MPV的大空間代價是相對較高的能量消耗,這也讓用戶在選購時不得不考慮是否有實際需要。
從這個角度考慮就能看出來,中國的MPV市場面向家庭或私家用戶的銷量和盈利空間不足。而中國蓬勃的經濟卻給商務MPV帶來了豐厚的需求和回報。一方面是公司商務接待,一方面是公共的商務交通和旅遊交通服務。
當MPV專注于不斷更換的臨時性乘客時,它的重點是盡量讓所有人乘坐時感到輕松舒适甚至豪華氣派,這就不能讓座椅的可變靈活性太強——折疊,收納,翻起等等,都要求座椅的結構和車艙的布置高度可變,從而犧牲了舒适性和豪華性。如果非要二者兼顧,不管能不能達到目的,成本升高這個前提是先确定了,顯然,必要性不足就沒動力去做了。
最終,關鍵是面向哪種需求。偏家用的車型已經足夠多,且競争力很強了。比如奧德賽、賽納以及嘉華等等,稍小的有廣汽傳祺M6。當前國内熱點是商務車市場,并且在動力技術上繞開燃油機+變速箱系統,利用插電混合動力或者純電動。這些因為有電池,地板下面的空間也被更多地占用了。
問題 2
推拿醫生姜寧:夏東老師您好!老父親之前的奇瑞新旗雲開了15年終于不得不換了。他打算入手一款緊湊型SUV,價格區間在10到20萬,要自然吸氣的油車或者插電混動的新能源車,要求質量可靠,保養使用成本低一些,最關鍵的是受車庫場地限制,車長不能超過4.5米。用車場景主要是郊區和城鎮,每年行駛裡程也就一萬多公裡,絕大部分時間是一個人開車。受4.5米車長限制,選擇面一下就非常窄了,看到現代沐飒似乎符合要求,想聽聽您的意見,并請您推薦幾款符合條件的車。
答:合資品牌現在價格降低的趨勢很明顯,但也不能不看到,這并不是因為它們的效率提高了,而僅僅就是因為競争壓力把它們的利潤空間壓縮了,價格才降下來。這種降價大概率會倒逼壓成本。所以當我們觀察市場上價格相近的同級合資車與國牌車時,就會發現,無論是材料、工藝還是配置,合資車反而顯得廉價。
合資車的優勢,尤其是燃油車方面,是品牌的認可度比較高。特别是年紀大的人,觀念當中普遍沒有國牌車的位置。所以,如果你希望我推薦,我自己用的就是國產品牌車,領克02。10~20萬區間,我的選擇是國產品牌車型。
購車是每個人自己的事,個人的偏好必須尊重,不應勉強他改變觀念,因為很可能導致不愉快。汽車本身同質化程度非常高,也就是從使用角度看,基本都相仿,差别沒有大到要付出情感上的代價這個程度。
我的意見是在小号的緊湊型SUV這個類别中,除了看合資,也看一些一線的國產品牌。範圍擴大到普通的混合動力,不必非得插電式混合動力。在這類車中,合資品牌豐田、本田、馬自達、現代、起亞都有相應產品符合自然吸氣發動機這個要求,但要說一輛車開十幾年不換,我還是比較傾向于日系的豐田和本田。
問題 3
黑!肥肉一丢丢:深藍S7增程版200公裡和銀河L7頂配哪個好一些,也就是說增程版和插電混哪個适合家用?我家沒車庫車位,一個月能在公共充電樁充大概四五次電。
答:插電混動與增程電動的差别主要是在高速行駛區間,沒有電的時候,增程電動的油耗會變得很高。所以,要看你自己主要是怎麼使用車。如果你總是距離較短的城市通勤,增程式的能耗就比較低,因為它的發動機比較小,而且發電的時候,總是利用最高效的工況。
只是銀河L7的情況有點不一樣,它也能增程電動。吉利給它的插電混動系統設定增程式電動這個模式。我拍過一期試駕星越L增程電動版的視頻可以給你參考一下。《夏東評車》星越L Hi·P,增程電動+插電混動=超級混
銀河L7用的也是這個系統。所以,嚴格說來這車也是增程式電動。銀河L7我們《這車有點》有試駕視頻,你也可以參考一下。深藍S7,我們有一篇試駕文章。
說到充電樁,這是一個處在快速建設當中的基礎設施,就像以前的城市道路那樣,日新月異。購車用車是一個長期的事兒,所以,用發展的眼光看,在你購車後使用的年頭中,充電肯定會迅速變得方便起來。
問題 4
弱水圍城:本人夜間駕車場景占到整個使用場景中1/3左右,覺得車輛照明系統性能非常重要,不同的車輛照明效果天差地别,還記得老款瑞虎8還因為照明問題被投訴過。可是卻很少見到媒體老師們試駕或者測評時涉及到汽車大燈照明性能的相關内容。是這方面的評測難度大不好做嗎?還是覺得有法規約束所以評測沒意義呢?
答:燈光的評測确實是越來越不需要了,因為LED技術在照明的能力上,已經是超出日常使用需要了。之前在滷素燈和氙氣燈時,這類技術的照明能力對外界環境的适應性不夠寬泛,智能控制較難,因此,對此做一些評測還是有現實意義的。現在的LED燈,有效照射距離甚至可達600米,可實現高水平智能控制,還能夠高度近似于日光,達到全天候的照明适應性,也不再需要霧燈。
LED燈不僅節能,而且壽命超長,規模化應用後的成本也更低。如此一來,新型的汽車全都不再使用滷素燈和氙氣燈了。随着老車逝去,在用車輛都是LED照明,對這方面評測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小了。
當然,這種評測專業性很強,需要相當規模和成本的設備和設施,如此一來,要想做出可信性高的内容,必須委托專業機構來實施。為此耗費的人力财力相對于内容對閱聽人的價值來說,太高了,自然就很少做這個事。
問題 5
神也佑我妙:夏老師您好,在目前這個時間節點上,蔚來ET5 和寶馬i3該怎麼選擇呢?傳統車企的電動化優勢是否已經不太明顯,未來的蔚來還能維持現在的產品優勢甚至達到和BBA差不多的品牌價值呢?
答:問題是傳統車企并不具有電動化的優勢,甚至還存在不少處在劣勢的地方。當然這只能是一個企業一個企業的看和分析。比如特斯拉,相對于全球的汽車制造商,它都具備電動化方面顯著的優勢。而蔚來這樣的中國新勢力車企,電動化方面也具有不少自己的核心技術優勢。這在燃油時代是不可能的。也正因為如此,傳統車企面臨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堪稱是汽車史上百年未有的大變局。
而蔚來要想達到與BBA相同的品牌價值則是另一個角度衡量的問題了。"價值"本身不是一個實體,而是一個觀念,盡管在這裡,"價值"的認知基礎,有很大的成分是以實體為事實依據的,但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确立起來。就比如特斯拉已經創立二十年,這二十年來的持續創新,持續領先,還歷經幾次"出生入死"的考驗,才有現在的品牌價值。所以,蔚來的未來難以預測。只能說,企業是人的組織,也有人天賦、勤奮和運氣三位一體的特征。
ET5與i3的選擇并不難,只需要看自己對電動車的理解是哪一種類型,以及自己的品牌認知。i3是兼容派,就是在同樣一個車型平台上兼容油動和電動。這樣車就是不變的,變的只是個動力而已。ET5是專門的純電動,完全與燃油機無關,是純粹派。這是兩家企業的不同決定的。但有個現象要看到,就是未來一定屬于純粹派。
寶馬的"新世代",大約在2025年推出,就将是純粹的電動架構。奧迪現在的J1、MEB、即将的PPE等架構,都是純粹的電動架構。奔馳也同樣如此。品牌認知更容易确定。不在意既有品牌價值,樂于嘗新的人,通常更傾向選擇蔚來。保守的,看重品牌價值的人,則覺得BBA更靠譜。
本期踢車夏東給大家的問題
對電動車,你傾向于選擇油電兼容的平台車型,還是完全純粹的電動平台車型?
上期問題的精彩留言
上期交流問題:
給車更換輪胎的時候,你傾向于選擇哪種類型——便宜型、耐磨型、節能型、靜音型、性能型?
@All To Well
耐磨型,畢竟車開得多,輪胎的耐磨性很重要。
@敬君
換什麼類型的輪胎取決于自己的需求,預算和想改進的點,比如跑網約車的想換耐磨或者節能的,廉價小車工具車一般會選擇便宜的,噪音大的日系車一般想換靜音的,豪華車大概率選擇舒适的,喜歡開車的朋友希望換運動型防滑性的 。
@沉睡的小五郎
不考慮預算肯定是PS5啊,各方面都優秀,不過在一條胎等于四條國產胎的情況下,我應該會選擇國產,畢竟這幾年普通人掙錢太難了。
@Tong
Macan,因為家人總乘坐,比較看中舒适、靜音,換胎時繼續選擇了原配的倍耐力蠍子胎,對它的效果比較滿意。
@聖夏光年
一般家用車首先考慮輪胎舒适靜音性吧,再者是操控性能以及溼地安全,一般家用車跑的少,不用太在意耐磨性,耐磨的胎舒适度會差一些,品牌首選米其林吧。汽車還不是太明顯,我騎踏板摩托,原廠胎換成米其林city grip,行駛質感真是天壤之别。畢竟不管四輪還是兩輪,輪胎是車子與地面唯一接觸的部位。
@㊣Discovery
我是偏向于安全穩重的。我認為,為了便宜買一個不安全的東西,會在一場意外中把便宜帶來的好處全都損失掉,說不定還要搭出去更多。所以我會買偏向安全操控的輪胎,而且實地也是這麼做的。我地處東北沈陽,凍雨之後的事故很常見,我也遇到過。第一輛車是2016年接手的06老君越,配夏季韓泰胎時候冬天多次因為無法刹車追尾,至今記憶猶新。于是2017年買了馬牌冬季胎後再也沒撞過别的車。去年剛換一輛老款V40CC四驅。為的就是行車穩定。明年該換夏季胎了,準備換綜合實力比較好的PS5試試。
@李艦雷
毫無疑問靜音型,我的08款途安原車韓泰換的普利司通靜音胎(好像是EP—100),夏朗原車馬牌自封胎換的馬牌CC6靜音胎,吉利博越原車佳通F50換的朝陽一号靜音胎,這幾個換的效果都不錯。現在的飛凡原車米其林的電車專用胎感覺還行,以後換的話可能還會選擇朝陽一号。
@項全
靜音+耐磨,比如倍耐力蠍子胎。
@靖江李寧專櫃
選擇輪胎還是取長補短吧,比如歐系車盡可能選擇靜音耐磨型,如果是日系那還是選擇抓地性能型吧,我個人會優先選擇靜音型的。
@想開斯巴魯的熊貓兔
想必喜歡駕駛的同仁都會傾向選擇性能型吧,除非是那種明顯商務或家用定位的車型,像MPV這種。對于輪胎品牌,我個人有明顯的主觀傾向,喜歡固特異的Eagle F1,十幾年前從原廠胎換了後感覺很好,後面的車再換時會優先考慮。也希望各輪胎品牌大廠多推出一些尺寸,像我現在的SUV偏窄的胎和偏高的扁平比選擇不多。
@走走看看
輪胎很重要。對于一般家用車,輪胎的耐磨省油最重要,靜音和性能不要過度苛求。根據本人實測,國產品牌輪胎綜合性能已經很好了。價格便宜,性價比優,就是國產輪胎攻城掠地的利器。希望大家沒事多換換,多試試國產輪胎。
@A-小占商務百貨團購電商禮品
@萬林
給車更換輪胎的時候,我傾向于選擇的類型——家裡三台車,跑城市代步的小車就選便宜型、耐磨型,跑長途高速多的中級轎車就選靜音型、性能型,還有一台金杯自改房車就選多地型輪胎。
上期幸運回復者:@聖夏光年
由于微信公眾号的規定,釋放的精選留言上限為100條,但并不代表我們僅在這100條中挑選,而是踢車夏東認真閱讀了後台的所有精彩留言後,從中随機挑選了一位幸運粉絲。
如果您的答案比較精彩,将有可能入選下一期【踢車問答】欄目,并被随機抽中且獲得由踢車夏東提供的紀念禮品一份,歡迎大家踴躍交流。
點擊标題查看【踢車問答】
271-280期
271期丨軸距長就代表空間大?新勢力會被傳統車企"吃"掉嗎?
261-270期
268期丨DM-i/雷神DHT/長城DHT,誰更省油?總用快充會損害電池壽命嗎?
263期丨新能源會被卡脖子嗎?比亞迪雲辇能跑達喀爾拉力賽嗎?
261期丨電車會閹割配置降成本嗎?這是設計審美貧瘠的時代嗎?
251-260期
260期丨瘋狂内卷導致怎樣的價格厮殺和哪些車企關門?怎樣避免德系車燒機油?
259期丨燃油大廠做電動難處在哪裡?汽油降價能促進油車銷售嗎?
258期丨低配的途銳會不會減配降成本?電動車為什麼沒有變速箱?
257期丨日常高速多還用買混動車嗎?領克會出大點兒的轎車嗎?
251期丨合資車流失的銷量去哪了?為什麼有的四驅偏後驅,有的偏前驅?
241-250期
243期丨國車品牌最後能壟斷國内市場嗎?熱門車減配是否應該選冷門車?
242期丨SUV為什麼做不了高級品牌旗艦?電車電池衰退怎麼解?
241期丨電動車會用上免充電"核電池"嗎?購置稅減免能延續嗎?
231-240期
221-230期
223期丨奧迪MLB是不是不如寶馬CLAR?林志穎事故是特斯拉車的問題麼?
點擊"在看",開啟愛車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