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長征系列火箭發射機會首次公開競拍,起拍價:8萬元/公斤,歡迎閱讀。
在日常生活中,競拍,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事情了,但是,火箭的競拍您聽說過嗎?不久前,航天科技集團發布我國首次火箭競拍公告,有衛星發射需求的企業都可以通過競拍的方式來獲得進入太空的機會。為什麼會采用競拍的方式?火箭競拍的背後又透露出哪些信息?
△大屏顯示競拍詳細情況 據央視
長征系列火箭發射機會首次公開競拍
記者首先來到了航天供應鏈大廈,這裡負責此次火箭的競拍,大螢幕上正在實時顯示的就是這次競拍的詳細情況,火箭競拍的發布和交易都是由航天電子采購平台來實施的。負責人告訴我們,在他們平台上,火箭的競拍還是第一次。
這次參與競拍的火箭是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制的長征六号丙運載火箭,預計今年年底發射,起拍價格為每公斤八萬元。
據了解,這次競拍将在 7 月 13 日下午 3 點開始。今年 4 月,航天科技集團發布了 2023 和 2024 年度運載火箭 " 搭載 " 和 " 共享火箭 " 發射機會清單。包括本次發射在内,共有 9 次發射任務,面向國際、國内市場提供長征火箭的 " 整箭發射 "" 搭載發射 " 和 " 組網發射 " 等不同方式的發射服務。
火箭 " 拼車 " 發射:更靈活、成本低
什麼是 " 搭載 " 和 " 共享火箭 " 呢?簡單來說,就是火箭 " 拼車 " 發射。現在,随着我國衛星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在民用衛星領網域,小型衛星批量發射、在太空組成星座的模式逐漸成為主流。
航天科技集團長城公司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射服務商,從 20 世紀 90 年代他們就開始為國際宇航市場提供發射服務。航天科技集團長城公司宇航事業部發射服務部副總經理丁潔告訴記者,由于當時國内幾乎沒有商業發射需求,因此他們工作的重點主要放在國際市場。2015 年,國家發改委、财政部、國防科工局等部門聯合發布了《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 年)》,明确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商業航天,但在起步階段,需求并沒有快速產生,因此,他們主要提供的還是火箭的搭載服務。
此後,我國的商業航天以每年 20% 的速度高速增長,傳統的搭載服務已經無法滿足商業航天的發射需求。丁潔介紹,面對商業航天市場對微小衛星發射需求的急劇增長,一方面我國研制了長征十一号、長征六号、長征八号新一代運載火箭。另一方面,他們啟動了 " 長征快車 " 計劃,推出共享火箭的 " 拼車 " 發射模式。與以往任務中 " 搭載 " 的形式相比," 共享火箭 " 發射模式是先确定運載火箭型号和初步發射計劃,再到市場上招攬衛星乘客,具有發射成本低、任務适應性好等特點。
火箭 " 拼車 " 發射,探索共享新模式
長征八号火箭是航天科技集團為了滿足商業航天發射需求而研制的一款新型運載火箭。2020 年 12 月 22 日,長征八号成功首飛,然而此後,型号團隊就面臨無星可打的窘境。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号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告訴記者:" 長征八号沒有可打的東西,我們就确定共享模式的方式,到市場上去找載荷。簡單地說就是‘拼車’方案,把很多小衛星給它湊在一塊兒,實現本次任務。"
2022 年 2 月,長征八号遙二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以一箭 22 星的 " 拼車 " 方式成功發射,創造了當時我國一箭多星的紀錄。
我國在軌商業衛星超 350 顆,服務國計民生
近幾年,我國多次實施了 " 拼車 " 上太空的發射任務,目前我國在軌的商業衛星數量已經超過 350 顆。為什麼需要這麼多的商業衛星,它們有什麼用途,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關系呢?
河南省鶴壁市是一座因煤而興的城市,存在很多采空區,同時境内有山區、林區、丘陵、平原等多種地形地貌,每年對于自然災害的防範有很大的壓力。過去他們對于災害的預警主要是依靠人工觀察,費時費力,而且效率很低,采用無人機,又無法監測到長周期的沉降變形,于是,他們想到了遙感衛星。
鶴壁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司會源介紹:" 雷達衛星具有地表穿透能力,做一次鶴壁全市的沉降數據對比,一個人三天就能完成,過去靠人監測是無法實現的。"
嘗到甜頭的鶴壁市,在今年 3 月,一次性發射了鶴壁一号、鶴壁二号、鶴壁三号三顆衛星,除了災害監測,還可以進行污染物監測、農業精準管理等多種服務。未來,他們還要實現更多更快的衛星應用。
供需兩端共同發力,商業航天迎來高速增長
火箭通過 " 拼車 " 這種發射模式的創新,降低了商業航天進入太空的成本,促進了商業航天應用需求的增加。在供應端和需求端共同發力下,商業航天迎來了高速發展。
在航天發射高需求的強力帶動下,我國商業航天技術創新能力穩步提升。一箭多星、火箭可回收、低成本小衛星等領網域取得階段性突破。
目前,以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等為主導,各細分領網域國企和民企廣泛參與的格局基本形成,天目一号、吉林一号等星座計劃穩步推進,商業航天公司紛紛推出自己的太空組網規劃。
國家層面也不斷給予支持。2020 年 4 月,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确,将衛星互聯網納入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的 " 新基建 " 範圍。在 " 十四五 " 規劃和 2035 遠景目标中,國家明确提出 " 打造全球覆蓋、高效運行的通信、導航、遙感空間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商業航天發射場 "。截至 2022 年,國内有效經營的商業航天企業數量超過 400 家。(據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