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乘聯會:1月乘用車市場零售203.5萬輛,同比增長57.4%,歡迎閱讀。
經濟觀察網訊 據乘聯會微信公眾号 2 月 8 日消息,乘聯會發布 2024 年 1 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 年 1 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 203.5 萬輛,同比增長 57.4%,環比下降 13.9%。乘聯會指出,近期乘用車市場價格戰的根本原因是新技術取代舊技術,新能源車對燃油車的替代過程,在建立市場新秩序過程中,新老廠商替代的競争激烈,預計這一過程會持續幾年的時間,直到新的格局形成。
具體内容如下:
1.1 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回顧
零售:2024 年 1 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 203.5 萬輛,同比增長 57.4%,環比下降 13.9%。
2024 年 1 月車市零售實現預期中的好采頭走勢,同比增長 57.4% 的重要因素是春節帶來的節前消費時間差異。12 月份有部分銷量的透支,影響 1 月份的銷量,再有就是預計中的有部分車型價格回升,地方促消費的消費券等活動減少,均構成了不利于 1 月份的放量走勢。
國家層面針對汽車行業的政策指引頻出,旨在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商務部推動 " 百城聯動 " 汽車節和 " 千縣萬鎮 " 新能源汽車消費季活動效果顯現,多地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與企業促銷合力對年底車市構成穩定支撐。
合資與自主車企的環比走勢差異較明顯。由于 12 月車市的合資車企普遍衝刺力度較大,而自主車企 12 月相對平穩,因此 1 月車市形成合資車企的燃油車零售銷量環比下降 15%,而自主車企的燃油車零售銷量環比增長 23%。因此吉利、奇瑞、長安等 1 月走勢較強。入門級燃油車目前具有極高性價比,但春節前首購群體消費卻明顯不旺。
1 月自主品牌零售 112 萬輛,同比增長 77%,環比下降 10%。當月自主品牌國内零售份額為 55.1%,同比增長 5.9 個百分點;2023 年自主品牌累計份額 52%,相對于去年同期增加 4.6 個百分點。1 月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 60.5%,較去年同期增長 8.2 個百分點;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頭部傳統車企轉型更新表現優異,吉利、比亞迪、奇瑞、長安、長城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
1 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 67 萬輛,同比增長 43%,環比下降 15%。1 月的德系品牌零售份額 19.2%,同比份額下降 3.8%,日系品牌零售份額 16.7%,同比持平。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達到 6.5%,同比下降 1.3 個百分點。
1 月豪華車零售 24 萬輛,同比增長 30%,環比下降 22%。去年受芯片供給短缺影響的豪車缺貨問題逐步改善,但傳統豪車市場需求并不很強。
出口:今年總體汽車出口延續去年年末強勢增長特征。1 月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 CKD)35.5 萬輛,同比增長 51%,環比降 7%。1 月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 26.8%,較同期下降 5.2 個百分點。随着出口運力的提升,1 月自主品牌出口達到 29.6 萬輛,同比增長 61%,環比下降 10%;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 5.9 萬輛,同比增長 40%。
生產:1 月乘用車生產 202.1 萬輛,同比增長 50.0%,環比下降 24.5%。年初很多車企穩產降庫存力度較大。其中豪華品牌生產同比增長 27%,環比下降 10%;合資品牌生產同比增長 33%,環比下降 29%;自主品牌生產同比增長 68%,環比下降 25%。
批發:1 月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 208.9 萬輛,同比增長 44.4%,環比下降 23.7%。受新能源及出口市場拉動的促進,1 月廠商銷量仍保持當月歷史高位。1 月自主車企批發 126 萬輛,同比增長 67%,環比下降 20%。主流合資車企批發 57.3 萬輛,同比增長 24%,環比下降 29%。豪華車批發 25.4 萬輛,同比增長 11%,環比下降 25%。
1 月乘用車主力廠商總體表現分化,一汽、東風、長安系的主力廠商總體較強。1 月萬輛以上銷量的乘用車企業廠商共 33 家(12 月 37 家),其中同比增速超 100% 的有 8 家,同比增速超 10% 的有 23 家,同比負增長的 7 家。環比 12 月看,增速超 10% 的有 7 家,環比負增長的 23 家,且環比負增長 50% 以上的有 7 家。
庫存:1 月廠商生產謹慎,而節前促銷拉動零售較強,推動廠商和渠道庫存下降,形成了廠商產量低于批發 7 萬輛,而廠商國内批發低于零售 30 萬輛的去庫存走勢。廠商與渠道從 2023 年 9 月份到 1 月總體去庫存 16 萬輛,春節前的渠道庫存壓力大幅緩解。
新能源:1 月新能源乘用車生產達到 73.4 萬輛,同比增長 85.1%,環比下降 33.3%。1 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 68.2 萬輛,同比增長 76.2%,環比下降 38.8%。1 月新能源車市場零售 66.8 萬輛,同比增長 101.8%,環比下降 29.5%。1 月新能源車出口 9.5 萬輛,同比增長 27.1%,環比下降 6.9%。
1 ) 批發:1 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 32.6%,較 2023 年 1 月 26.8% 的滲透率提升 5.8 個百分點,但較 2023 年 12 月的 40.7% 下降 8.1 個百分點。1 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 43.8%;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 34.5%;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 7.2%。
1 月純電動批發銷量 40.4 萬輛,同比增長 49.5%,環比下降 46.5%;1 月真插混總體銷量 18.8 萬輛,同比增長 104%,環比下降 23%;1 月增程式批發 9.1 萬輛、同比增長 262%,環比下降 22%。1 月新能源批發結構中:純電動 59%、真插混 28%、增程式 13%。2023 年 1 月為純電動 70%、真插混 24%、增程式 6%。回顧 2023 年,全年新能源批發結構中:純電動 69%、真插混 23%、增程式 8%,增程式有效彌補純電動的續航焦慮,應該屬于純電動的分支。
1 月 B 級電動車銷量 13.6 萬輛同比增長 35%,環比下降 34%,占純電動份額 34%。純電動市場的 A00+A0 級經濟型電動車市場崛起,其中 A00 級批發銷量 8.6 萬輛,同比增長 151%,環比下降 46%,占純電動的 21% 份額,同比增長 8 個百分點份額;A0 級批發銷量 8.8 萬輛,占純電動的 22% 份額,同比增長 15%;A 級電動車 8.2 萬,占純電動份額 20%,同比份額持平;各級别電動車銷量總體不強。
1 月乘用車批發銷量超兩萬輛的車型有 20 個,比亞迪宋 :59,514 輛、Model Y: 41,873 輛、軒逸 : 38,775 輛、海鷗 :36,447 輛、長安 CS75:34,780 輛、速騰 :31,747 輛、CR-V:30,243 輛、問界 M7:29,998 輛、Model 3:29,574 輛、博越 :27,316 輛、瑞虎 8:26,626 輛、哈弗 H6:26,508 輛、帝豪 EC7:26,108 輛、朗逸 :25,988 輛、星越 :25,005 輛、瑞虎 7:22,497 輛、比亞迪秦 :21,767 輛、星瑞 :21,253 台、思網域 :20,954 輛、帕薩特 :20,223 輛。其中新能源位列總體乘用車車型銷量前 2 位,燃油車主力車型表現終于回歸較強走勢。
2)零售:1 月新能源車國内零售滲透率 32.8%,較去年同期 25.6% 的滲透率提升了 7.2 個百分點,但較去年 12 月滲透率 40.3% 下降 7.5 個百分點。1 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 51.8%;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 22.3%;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 5.1%。從月度國内零售份額看,1 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 70.3%,同比增加 10 個百分點;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 4.9%,同比增加 0.9 個百分點;新勢力份額 14.8%,同比增加 3.7 個百分點;特斯拉份額 6.0%,同比下降 0.9 個點。
3)出口:1 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 9.5 萬輛,同比增長 27.1%,環比 12 月下降 6.9%,占乘用車出口 26.8%,較去年同期下降 5.2 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占新能源出口的 75%,A0+A00 級純電動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 55%。伴随着中國新能源的規模優勢和市場擴張需求,中國制造新能源產品品牌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在海外的認可度持續提升,以及服務網絡的不斷完善,由此新能源出口市場仍然向好,前景可期。1 月廠商出口方面,奇瑞汽車 89,665 輛、長安汽車 38,269 輛、比亞迪 36,174 輛、上汽乘用車 33,716 輛、特斯拉中國 31,566 輛、吉利汽車 27,758 輛、長城汽車 22,644 輛、上汽通用五菱 15,102 輛、江淮汽車 9,643 輛、江蘇悅達起亞 8,110 輛、東風本田 6,130 輛、廣汽乘用車 4,957 輛、長安福特 3,791 輛、東風汽車 3,200 輛、極星汽車 2,821 輛、哪吒汽車 2,821 輛、廣汽本田 2,720 輛、一汽轎車 2,600 輛、一汽紅旗 2,504 輛、神龍汽車 2,330 輛,其他車企的出口也在積極推進。從自主出口的海外市場零售數據監控看,A0 級電動車占比近 60%,是出口絕對主力,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歐洲表現較強,比亞迪在東南亞市場崛起,南美等市場恢復增長。除了傳統出口車企的靓麗表現,近期新勢力出口也逐步增量,海外市場也有數據開始顯現。
4)車企:1 月新能源乘用車企業總體走勢較強,比亞迪純電動與插混雙驅動夯實自主品牌新能源領先地位;以賽力斯、理想、長安、零跑等為代表的增程式電動車表現尤為搶眼。在產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車企在新能源路線上的多線并舉,市場基盤持續擴大,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達到 18 家(環比下降 3 家,同比增長 12 家),占新能源乘用車總量 90.7%(上月 92.4%,去年同期 74%)。其中:比亞迪 201,019 輛、特斯拉中國 71,447 輛、吉利汽車 65,826 輛、長安汽車 46,080 輛、賽力斯 37,105 輛、理想汽車 31,165 輛、長城汽車 24,988 輛、上汽通用五菱 17,916 輛、奇瑞汽車 16,365 輛、東風汽車 15,933 輛、上汽通用 13,562 輛、零跑汽車 12,277 輛、華晨寶馬 11,102 輛、廣汽埃安 11,005 輛、上汽大眾 10,845 輛、上汽乘用車 10,434 輛、蔚來汽車 10,055 輛、哪吒汽車 10,032 輛。
5)新勢力:1 月新勢力零售份額 14.8%,同比增加 3.7 個百分點;蔚來、理想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和環比表現總體仍較強。主流合資品牌中 , 南北大眾領先,新能源車批發 19,428 輛,占據主流合資純電動 47% 強份額,大眾堅定的電動化轉型戰略初見成效。其他合資與豪華品牌仍待發力。
6)普混:1 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 6.5 輛,同比增長 22%,環比下降 31%。其中廣汽豐田 18,081 輛、一汽豐田 15,590 輛、東風汽車 9,471 輛、東風本田 9,613 輛、廣汽本田 3,149 輛、吉利汽車 2,759 輛、長安福特 4,167 輛、廣汽傳祺 1,289 輛、東風日產 1,045 輛,混合動力的自主品牌銷量逐步提升。
2.2 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展望
今年 2 月有 18 個工作日,相對 2023 年 2 月份的 20 個工作日少了 2 天。由于春節假期前後汽車消費較淡因素的影響,大部分車企都會在春節前後要多休幾天年假,因此今年 2 月的有效產銷時間很短,可以預計 2 月車市銷量将會處于年内絕對谷底期。
春節前是首購群體購車的黃金期,由于樓市、股市不旺,居民消費心态相對保守,入門級燃油車市場偏弱,春節前消費尤其不強。近期受長江流網域雨雪冰凍天氣的影響,電動車的補能與續航短板暫時影響了消費者購買信心。
今年春節返鄉人員規模大,節後復工的節奏相對較快,部分中老年外出務工者逐步考慮本地就業和創業,這将對春節後車市帶來一定利好。
大城市交通擁堵基本是以學校開學放假為分界點,歷年春節後都有一定的開學前購車潮,有利于經濟型電動車市場逐步回暖。
3.2023 年中國汽車成績斐然,而潛力更巨大
2023 年是中國汽車工業成績斐然的一年,獲得巨大的市場突破。2023 年全國汽車行業營收突破 10 萬億元,達到 100,976 億元,同比增長 12%;成本 87,627 億元,增長 13%;利潤 5,086 億元,同比增長 5.9%。2023 年中國汽車銷量突破 3,000 萬輛,實現銷量 3,009 萬輛,增長 11%。2023 年中國汽車出口 522 萬輛,出口增速達 56%,實現持續強增長。2023 年汽車出口 1,016 億美元,出口增速 69%。2023 年汽車出口均價 1.9 萬美元,同比 2022 年的 1.8 萬美元,均價小幅提升。而且汽車零部件出口也達到 877 億美元的水平。
實現這一系列成績有多重原因,首先是中國制造業體系能力提升,中國汽車產業鏈的韌性強,芯片等短板在逐步改善,作為世界工廠的汽車出口潛力正在逐步體現,因此實現了全面的國際競争力提升。其次是中國新能源發展的長期堅定戰略逐步見效,高質量發展的效果正在顯現。2014 年偉大領導提出的新能源車是中國汽車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中國新能源產業鏈的強勢崛起已經驗證了產業變革的巨大威力。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是實現中國汽車 2023 年巨大成就的主要貢獻者,由于自主品牌堅定的實現新能源轉型,并創新突破湧現插混和增程等多條技術線路,實現了全方位的新能源替代燃油車的進程。尤其是自主品牌實現了在全球市場的全面突破,不僅對東南亞、歐盟等市場實現全面進入,而且在前獨聯體市場獲得巨大市場增長,真正實現了内外兼修。
4.2024 年全國乘用車市場價格戰仍将激烈
前幾年的全國乘用車市場價格戰,一般在每年年末比上年末高 4 個點左右的促銷增長水平。但 2023 年全國乘用車市場價格戰持續激烈,達到促銷增大 6 個點的幅度。歷年的 8 月後年末價格趨穩,但去年的價格戰在下半年更為激烈,形成年末超強價格促銷拉動 12 月零售高增長的特征。
近期乘用車市場價格戰的根本原因是新技術取代舊技術,新能源車對燃油車的替代過程,在建立市場新秩序過程中,新老廠商替代的競争激烈,預計這一過程會持續幾年的時間,直到新的格局形成。
随着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快速提升,傳統燃油車市場規模逐步縮小,龐大的傳統產能與逐步萎縮的燃油車市場矛盾帶來更激烈的價格戰。規模決定成本和企業生存狀态,多數廠商優先保份額,必然形成價格競争的進一步加劇。
近兩年的乘用車出口取得巨大的突破,出口總量從 2020 年不足百萬迅速突破到 2023 年的 400 萬規模,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場獲得銷量的巨大提升,進一步增強了自主品牌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自信心,提升了技術水平及產品競争力。近兩年合資車企也已經逐步推出新能源轉型車型,為了獲得時間上的緩衝,用降價促銷方式來保住市場占有率,确保新能源車型上市時間和客戶基盤。
新能源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随着整車為王的車企戰略推進,主力品牌單車銷量快速提升,而產業鏈整合和一體壓鑄等新技術工藝帶來成本分擔的巨大差異,頭部車企用規模化降本增效,實現低價帶來利潤的良好增長。
電動車電池成本占據整車成本的 40% 左右,前兩年碳酸锂價格暴漲到近 60 萬元 / 噸後逐步回落,近期下跌至 10 萬元以下,為整體成本的下降創造了空間,去年底上市新車已經提早預支了價格讓利。
新能源消費新特征帶來車企品牌裂變現象明顯,随着新能源車各技術線路的細分市場逐步成熟,新車型極大地豐富了消費選擇,產品供給的增加帶來的同質化也會加劇競争。今年價格戰大概率會以降價促銷和定位下探等多模式混合展開,新能源廠商會包裝更多的權益優惠來穩定產品價格。
電動車新品通過快速的產品迭代,推動品牌高端化,在價格不變甚至是小幅下降的前提下不斷提升產品配置和續航,以產品力提升用戶的性價比感受。
2024 年是新能源車企站穩腳跟的關鍵年,競争注定非常激烈。從燃油車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成本下探、" 油電同價 " 給燃油車廠商帶來巨大壓力,燃油車產品更新換代相對較慢,產品智能化程度不高,更多依賴于優惠的價格來持續吸引客戶;從 NEV 的角度來看,随着碳酸锂價格下跌,電池成本降低,造車成本有所下降;且随着新能源市場高速發展,形成規模效應,產品擁有更多的利潤空間。
5. 逐步放開限購、穩定燃油車消費
據公安部網站信息,截至 2023 年年末,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 4.35 億輛,其中汽車 3.36 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 5.23 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 4.86 億人。2023 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汽車 2,456 萬輛,新領證駕駛人 2,429 萬人。
2023 年底,94 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與 2022 年相比增加 10 個城市,其中 43 個城市超 200 萬輛,25 個城市超 300 萬輛,成都、北京、重慶、上海、蘇州 5 個城市超過 500 萬輛。2023 年超過 500 萬以上保有量 5 個城市中有 3 個是不限購的。而 2022 年末已經達到 400-500 萬保有量的 4 個城市都沒有限購。
目前部分限購城市的的汽車保有量已經遠遠落後于其它非限購城市。未來國内車市消費的增長空間仍巨大,其中中小城市和縣鄉市場的增長潛力巨大,而特大城市也有汽車消費改善空間。中國人口城市化的進程仍将持續,考慮到不限購的 400-500 萬的城市仍能積極克服擁堵壓力,建議考慮 400 萬以下保有量城市逐步放開燃油車限購。
燃油車每年要交上萬億的燃油稅收,既限購還限行。在新能源車銷量已經達 35% 的情況下,應該考慮同車同權,穩定燃油車用戶正常消費,實現汽車消費全面可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