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增速下滑、連續盈利,百度智能雲還在等 ,歡迎閱讀。
百度智能雲已經連續兩個季度盈利了。
當然,是 non-GAAP 口徑下的盈利,美股上市公司用 GAAP 規則統一披露數據,non-GAAP 則剔除了與經營無關的支出,例如股權激勵、攤銷、其他一次性支出等,公司認為更能體現該部分業務的真實經營狀況,non-GAAP 的利潤數據會更好看一些。
2023 年一季度,百度智能雲首次實現了盈利(non-GAAP),收入同比增長 8% 至 42 億元。最新的二季度顯示,百度智能雲的收入同比增長 5%,達到了 45 億元,持續盈利(non-GAAP)。
遭遇收入 " 天花板 "
在雲計算行業,盈利有時候不一定是件好事,往往是觸碰到了收入 " 天花板 ",在業務增速較高階段,雲廠商往往不着急盈利而是先把營收做大,雲計算是典型的規模生意,有了業務大盤,不擔心盈利空間的問題。
在營收較難增長的情況下," 盈利 " 就成為自然而然的選擇,一則,盈利可以成為業務拿得出手的亮點,二則,證明了業務的可持續性。阿裡雲也同樣是在營收增長緩慢之後,主要突出盈利數據,還有更多的雲計算公司,即便增長已經顯現頹勢,也無力實現盈利。
不同的是,目前阿裡雲的年營收規模在千億元左右,近兩年,百度智能雲的季度營都保持在 50 億元左右,百度在較小的規模下,依然能做到盈利,這與其較早地追求業務健康度,與 AI 優先的策略有關。
百度方面表示,從 2022 年第二季度開始,百度智能雲專注于可持續增長,提高經營健康度。與此同時,百度智能雲持續為關鍵客戶構建标準化、規模化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推動了智能雲利潤的增長。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在二季度财報電話會上表示 " 我們的業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健康,為未來的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另外,百度二季度的研發費用為人民币 64 億元(880 百萬美元),同比增長 1%,主要是由于支持文心一言研究投入的伺服器折舊費用及雲相關費用增加,部分被人員相關支出減少所抵消。
文心一言帶來的成本支出有所增長,但還在預期範圍内,前期文心一言對外開放的免費服務,都會消耗大量的伺服器和雲資源,市場還在培育之中,距離轉換為百度智能雲和百度其他業務的收入還有段時間。
應該突進還是繼續審慎?
對于雲計算廠商來說,AI 熱潮帶來的算力和模型服務需求,有望推動行業重回增長,百度智能雲是更有優勢的廠商,大模型是百度智能雲最大的機會,沒有廠商比百度更擔心抓不住這次機會了。
李彥宏提到,作為經過 AI 調優的雲基礎設施,百度智能雲脫穎而出成為訓練和提供基礎模型(包括大型語言模型)的頂級平台。" 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我們的雲基礎設施上加大數字化支出,以捕捉新的人工智能機遇。在互聯網和科技公司中,這個趨勢尤其明顯,因為他們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基礎模型的早期采用者。"
在大模型業務中,直接的收入來自于算力,前期主要以訓練加小部分推理場景為主,對 AI 雲服務的需求非常旺盛,雲廠商售賣以 GPU 為代表的 AI 算力,收入和利潤都比通用算力要高,不過大部分利潤還是被芯片廠商英偉達攫取。
8 月 24 日公布的英偉達财報顯示,第二财季營收為 135.07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1%,環比增長 88%,創下歷史紀錄;淨利潤為 61.88 億美元,同比增長 843%,環比增長 203%。
雲廠商要避免為英偉達 " 打工 ",一方面要在底層芯片減少依賴,研發 AI 芯片,譬如百度昆侖芯、微軟雅典娜項目;另一方面,要在雲廠商擅長的工程體系上下功夫,将用戶粘性轉移到上層。
以百度智能雲推出的千帆大模型平台,不僅提供包括文心一言在内的大模型服務及第三方大模型服務,還提供大模型開發和應用的整套工具鏈,能夠幫助企業解決大模型開發和應用過程中的問題。在第二季度,百度智能雲籤約客戶數量持續增加,包括興業銀行、南網總調、漢得信息、金蝶、軟通動力等外部企業。
AI 相關服務所帶來的增量機會剛剛開始得到釋放,部分人士認為,百度智能雲應該采取更激進的策略,趁機擴大營收,是縮小與頭部廠商營收規模的好機會。
也有觀點認為,現階段雲計算行業增長受限,保證業務可持續更重要。百度智能雲只需要等,等到算力供應穩定、客戶觀念建立、市場趨于成熟,自然能轉化為收入。
百度智能雲走在突進與審慎的平衡木上。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 作者|張帥,歡迎添加作者微信 mr3right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