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數字灣區”建設,又有大消息!,歡迎閱讀。
作 者丨馬嘉璐 , 魏彤
編 輯丨喻淑琴
數字灣區,前景廣闊。9 月 14 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在澳門舉行。在當天下午,廣東省貿促會、南方财經全媒體集團聯合承辦的 " 以數字經濟引領創新科技產業發展 " 為主題的平行專題研讨論壇上,以視頻形式展示了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成果。
當前,數字經濟正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争格局的關鍵力量。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強大的人才儲備、雄厚的產業基礎以及豐富的數據資源等優勢。發展數字經濟,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成為增強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動能、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選擇。粵港澳三地共同致力于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實現創新科技產業的繁榮,也将為大灣區經濟發展提供新引擎,為未來開創更加廣闊的前景。
完善灣區 " 硬聯通 "" 軟銜接 " 機制
2021 年 10 月,國務院印發《" 十四五 " 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确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構建形成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 " 四梁八柱 ",為 " 十四五 " 時期各地區、各部門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提供行動指南。
承上啟下,廣東省發布《廣東省數字經濟發展指引》1.0 等系列檔案,逐步探索出适用性強、特色化程度高的數字經濟發展模式和路徑。
作為我國開放程度和數字經濟發展程度最高的區網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在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多個方面居于世界領先水平。尤其是,在政策資源持續發力下,粵港澳大灣區的基礎設施 " 硬聯通 " 和規則機制 " 軟銜接 " 日益完善。
截至目前,廣東省已累計建成 5G 基站超 28 萬座,用戶數超 7500 萬戶,光端口及用戶規模全國第一;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南沙分中心成為全國首個通過 " 點對點 " 跨境光纖網絡專線,為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等 200 餘個港澳及海外科研用戶團隊提供超過 2 億核時的超算服務。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也發揮先行先試的優勢,率先對接港澳經濟貿易規則,逐步提升大灣區對外開放整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數字產業龍頭企業蓬勃發展,科技鏈、資金鏈、產業鏈、人才鏈環環相扣,數字產業生态體系初具雛形。有國際影響力的珠江東岸電子信息產業帶初具規模,西岸的高端裝備制造帶正在抓緊構建;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壯大。
數據顯示,2021 年廣東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超 1300 億元,人工智能核心企業數量超過 800 家,軟體業務收入、智能終端產量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均領跑全國。截至今年 5 月,粵港澳大灣區已建成 34 家國家級和 71 家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 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科技創新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動能。
人流、物流、資金流加速循環,與之相關的數據信息流通需求日漸旺盛,為發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提供強大驅動力。
目前,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在建 10 個外貿數字化公共服務平台,已建成運行 6 個市場采購貿易聯網信息平台;國際貿易 " 單一視窗 " 實現海關、檢驗檢疫、邊檢、稅務、外匯等 20 多個監管部門數據共享。廣東省貿促會推動成立 " 廣東國際貿易數字博覽館 " 線上展會平台,為企業提供 " 雲參展、雲洽談、雲對接、雲籤約 " 等服務。金融科技聯通三地金融市場,也在加快跨境服務的數字化更新步伐,不斷提升跨境貿易服務效率。
" 數實融合 " 助力灣區產業數字化轉型
廣東佛山眾陶聯項目利用陶瓷行業交易數據,為陶瓷行業企業提供信用證書,有力降低上下遊企業交易成本;科達制造突破瓶頸陶瓷機械裝備關鍵技術,引領非标產品數字化生產創新更新。
眾陶聯班子成員、總經理助理、CTO、數據管理中心總監孔令超表示,眾陶聯将繼續堅持從產業底層場景出發,運用數據要素構建產業信任環境,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傳統產業數字經濟新模式,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香港眾安銀行項目引入虛拟銀行,為客戶提供新體驗,推動金融與科技融合創新,帶領香港邁向智慧銀行新紀元。
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粵港澳大灣區探索打造數字產業化創新模範。截至 2023 年 8 月,廣州數據交易所已實現累計成交總額超 16 億元,1081 家會員進場,覆蓋 23 個行業類别。
粵港澳大灣區首個綜合金融終端——南财金融終端于 2022 年 9 月重磅上線,承載高價值資訊、數據、模型和算法,為大灣區打造平台級财經數據產品,提供高水平金融信息服務。
南财資管科技部首席執行官湯懿蘭表示,在實踐中我們了解到政府在招商引資、產業規劃等方面存在數字化需求,企業和金融機構也需要進一步提升數字化水平。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财經數據中心,這兩年以數據為基礎,推出了城市通、理财通、資訊通、金融終端以及理财 GPT 等產品,着力解決政府和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和數字化發展問題,未來基于媒體超越媒體,将為更多政府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
在數字經濟引領帶動下,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正在加速前進。全球優品分撥中心數字服務貿易平台 DSTP 通過數字化聚合貿易服務資源,打造國際貿易產業互聯網新平台。
" 澳優碼 " 融合區塊鏈、标識解析等數字技術,提供一碼溯源、價值反饋等多重服務,構建質量保障立體體系,實現澳門及内地商品 " 一碼通用 ",開啟跨境數字貿易新模式。
" 未來,澳優碼将全面應用到中葡數字貿易平台,透過可信數據的自由流動,增強‘澳門監制、澳門監造、澳門設計’在國際數字貿易中的影響力,提升國家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安全,加速國内國際雙循環。" 澳門融貫投資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澳門質量品牌國際認證聯盟秘書長陳祥說。
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布 " 數據保護與數據跨境服務平台 ",通過 " 技術 + 服務 " 的形式,幫助企業構建數據跨境安全合規的有效路徑,促進粵港澳三地數據互通。
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主任劉東表示,我們立足廣州南沙,将致力于推動 IPv6 下一代互聯網以及數據要素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打造數字經濟新業态和新模式。
未來," 數字灣區 " 建設将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先手棋,牽引帶動粵港澳三地數字經濟一體化融合發展,促進粵港澳優勢互補,實現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協同發展。
SFC
本期編輯 江佩佩
21 君薦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