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經常醒得早,要警惕 1 種病!!!,歡迎閱讀。
突然,你又一次醒了。
你看了一下身邊的手機,又是凌晨的 3 點。你已經連續 2 個禮拜都在這個時間醒來,醒來後再也睡不着。
你以為過幾天就好,現在看,似乎沒有好轉的迹象。你開始擔心,甚至有點絕望……
這種 " 凌晨三四點睡醒後睡不着 " 的場景,你是否經歷過?
這叫 " 早醒 ",被定義為比預期起床的時間提前 30 分鍾以上。
這裡的預期時間,更多的是指你平時更多時間段的作息,而這裡的 30 分鍾,是一個參考時間,人畢竟不是機器,你不需要卡着表對照自己的睡眠。
當一個人頻繁出現早醒的情況,難免會開始焦慮,迫切地想要尋找解決方案。有人可能會去醫院,甚至想要讓醫生 " 給自己開點安眠藥 ",讓自己的睡眠 " 重回舊軌 "。
那麼,頻繁早醒,到底意味着什麼?真的有必要吃安眠藥嗎?今天來詳細聊聊。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想用藥前,先來讨論一個問題
如果你正在為 " 早醒 " 焦慮,想要醫生 " 開點安眠藥 ",建議先問自己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除了醒的早,白天的狀态有受到影響嗎?
1
沒有太多影響
如果你的答案是,雖然醒的早,但白天狀态(包括體力,腦力,情緒之類)也還行,其實不用太過擔心。要是你最近睡得也早,那麼一切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解釋了。
人的睡眠有個體差異,即使同一個人,不同年齡階段的睡眠節律也可能會發生變化——從年輕時候的 " 晚睡晚起 " 到後來的 " 早睡早起 "。這種變化多數是生理性的,如果白天狀态也還行,那就允許它們自然發生就好。
人能保持的高質量睡眠時間是一定的,是有限的。同樣是 6 小時,如果你是晚上 12 點睡,那麼醒來的時間常常是 6 點。如果你 10 點睡着,那麼,醒來的時間就是凌晨 4 點附近了。在記錄時間的機器(手表,時鍾)還沒有被發明之前的古老年代,祖先們醒來後只是覺得 " 啊,天還沒亮 ",于是要麼繼續躺一會,要麼幹脆起來開始新的一天。
這種 " 睡得早,自然就醒得早 " 的現象是一種整體的 "晝夜節律前移",如果你白天的生活狀态不受這種節律的影響,那麼也可以不做任何幹預。
如果你的工作和生活要求還是希望自己晚一點醒,或者說,希望自己在後半段的夜晚睡的 " 更連續 " 一點,也可以咨詢醫生一起讨論和制定一個逐步整體推遲節律的計劃。
2
有影響,白天很累、狀态很差
如果 " 早醒 " 後的你白天狀态很差,比如很累、容易犯困、情緒低落、精力不足等,那麼這常常意味着有一些因素在破壞你的睡眠連續性。
幹擾因素很多,比如不好的睡眠環境、不好的睡眠行為(白天睡太多,咖啡喝太晚,應酬酒太多)、潛在的身體疾病、心理精神困境、最近在吃一種新的保健品等等因素,都可能影響你的睡眠。
如果這種狀态持續了幾個月,或者是嘗試了各種方法都沒有改善,那是時候去現代醫學門診系統評估自己的問題了。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心理精神困境
一個導致 " 早醒 " 的隐蔽原因
在所有可能導致 " 早醒 " 的原因中,有一個原因最值得花精力去讨論——心理精神困境,比如焦慮,還有抑郁。這是因為:和身體疾病相比,精神困境會更加隐蔽,被誤解的範圍和程度更深,背負的 " 恥辱感 " 也更多……
事實上,早醒本身也是抑郁狀态的經典症狀之一 [ 1 ] 。如果你的 " 早醒 " 已經影響到了白天的狀态,導致白天情緒低落,精力減退,建議啟動 " 抑郁 " 篩查。同時,再問自己一個問題——你如何看待早醒和白天狀态的關系?
很多人以為 " 我只要睡好了,白天情緒和精力就會好,一切的一切都是睡眠不好惹的禍 " ……這種想法只對了一半,如果只停留在這一半,會帶來一個新的困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 " 解決睡眠 " 上,讓 " 睡眠 " 背負了太多壓力,結果是要麼更加睡不好,要麼陷入安眠藥的依賴。
其實,還有另外 " 一半 ":抑郁本身也是早醒這類睡眠問題的原因。所以,綜合來看,抑郁和睡眠問題互為因果,互相糾纏。既然如此,那麼在問題解決上,與其只關注睡眠,不如同步處理睡眠和抑郁。照着這個思路,如果需要選擇抗抑郁藥,那麼最好選擇或優先讨論某種可以同步改善睡眠的 [ 2 ] 。
總結來說,頻繁醒的早,是否需要擔心,需要看白天的是否會同步受到影響。如果沒有,可以先按照目前的作息往前走一走。如果有影響,建議看醫生,系統評估背後的 " 睡眠阻力 " ——包括身體的疾病,心理精神困境。
" 人生苦難重重。" 這是《少有人走過的路》的開篇第一句話。
不論是貧窮,還是富貴;不論是默默無聞的普通人,還是星光閃耀的明星;不論是底層的打工人,還是位高權重的話語人,沒有人可以逃出人類共有的 " 存在主義困境 ":艱難的選擇與責任,對人生意義的拷問,時常冒出來的泰山壓頂般的孤獨感,以及潛伏在靈魂深處的死亡焦慮。所有的這些,都會帶來情緒的波動起伏,也自然帶來睡眠的波動。
在那些入睡困難和半夜醒來的夜晚,在那些疲憊不堪的白天,你我都回答一個永恒的問題:假如,從今往後,睡眠和精力無法回到從前,我們該如何帶着注定的缺憾度過餘生?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帶着病痛活下去。
參考文獻
[ 1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Text Revision ( DSM-5-TR )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22.
[ 2 ] Dolder CR, Nelson MH, Iler CA. The effects of mirtazapine on sleep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n Clin Psychiatry 2012; 24:215.
策劃制作
作者丨餘周偉 神經内科主治醫師 《睡眠公式》作者
審核丨詹麗璇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内科教授
策劃丨楊雅萍
責編丨楊雅萍
審校丨徐來、林林
相關推薦
4.經常失眠,睡眠質量低?可能是身體缺了這種關鍵營養,很多人不知道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内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復 " 轉載 "
點亮 " 在看 "
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