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蘇州阿姨每三小時“暴走”一次,竟是因為這種病……,歡迎閱讀。
現代快報訊(記者 高達)每年 9 月 21 日為 "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 "。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人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臨床特征為隐匿起病、進行性智能衰退,多伴有人格改變和精神行為症狀。随着老齡化不斷深化,我國已成為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現有患者近 1000 萬人,預計到 2030 年将達 3000 萬人。
現年 53 歲的蘇州市民李阿姨(化姓)是一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近兩年來,由于持續受到該病影響,無法堅持教師工作,辦理内退後在家養病。起初,李阿姨的症狀比較隐匿,家人誤認為是其因衰老導致的生理性記憶減退。随着時間推移,李阿姨的症狀開始顯現,她情緒不太穩定,時常沒有原因地發脾氣、哭泣,走路也會磕磕碰碰。
其實李阿姨可以記起自己年輕時的事情,長遠的記憶保持得比較好,但近記憶非常差,減退嚴重,做事丢三落四,前說後忘,還會不受控制地重復做一件事,比如在家中不斷翻找某件根本不存在的東西。而這些都不是讓李阿姨的家人和其丈夫張老師最頭疼的事。
原來,從去年開始,李阿姨每天白天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背起包準備出門散步,張老師放心不下,只得一路跟随,一走就是一萬多步,每天走上幾萬步是家常便飯,夫妻二人常年在朋友圈運動榜上 " 霸榜 "。
随着病情惡化,李阿姨出門 " 散步 " 的頻率越來越高,到了今年三月,每隔三個小時,李阿姨就要出去散步。面對日復一日的 " 暴走 ",陪着走路的張老師走舊了多雙鞋,腿也是常年酸脹,晚上也無法正常休息,只能趁着妻子睡着時,抓緊在擋住家門口的躺椅上閉眼休息下,以攔住妻子。
最終,家人将李阿姨送至蘇州市廣濟醫院(蘇州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精神科進行治療。經查,李阿姨已出現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中晚期症狀。" 盡管這類病人都有較為明顯的行為症狀,但像這樣反復暴走的很罕見。" 廣濟醫院老年精神科副主任王棟介紹,在認知障礙病房,經過醫護團隊精心的治療與護理,輔以康復訓練及服用改善精神行為的藥物,李阿姨的病情有了顯著改善,每日走路的步數明顯下降,能夠停下來并坐得住,還能集中注意力參加一些适宜的活動,不僅減輕了家人的照料負擔,也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質量。
王棟表示,50 歲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并非罕見,部分患者在 40 歲後就已出現輕度症狀,即所謂的 " 發病早,看病晚 "。他建議病患家人需引起引起重視,老年人出現記憶問題應及時就診,早發現,早确診,早幹預,延緩疾病進展,讓老年人安享晚年,保證生活質量。
(蘇州市廣濟醫院供圖)
(校對 李凱波 編輯 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