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遲來的小米汽車手握什麼牌面?,歡迎閱讀。
随着量產交付節點的逼近,關于小米汽車的動态曝光逐漸增多。
近三個月來,前有順為資本投資合夥人胡峥楠通過社交平台曝光了小米汽車的能耗測試表現,後有雷軍公開在新疆的動态,透露正在進行夏測。
不僅如此,近期關于小米工廠的動态也逐漸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據傳一期工廠已經進入試生產階段,且正在大規模招募工人。
種種動态不難看出,小米汽車的到來,已箭在弦上。
汽車工廠已進入試生產階段
近日,有外部消息指出北京亦莊小米汽車工廠已開工,正處于試生產階段,每周生產大約 50 輛樣車。
該消息援引知情人士說法稱," 小米汽車預計在最近兩個月拿到工信部的許可證,最遲年底前可獲批,然後可以開始量產。"
目前,小米一期工廠外部已基本完工,内部大部分區網域已在裝修,僅存在小範圍施工。同時,小米汽車工廠正在大規模招聘車間工人,崗位包括操作工、返修工、維修工、物流工程師及實習生,招聘規模在 100 人左右,平均薪資在 6000 至 7000 元,每日工作時長為 8 小時,周末雙休,随時入職。
按照小米此前規劃,汽車工廠将分兩期建設,一期占地面積接近 72 萬平方米,包括 4 個工廠,預計年產能為 15 萬輛。二期計劃 2024 年動工,2025 年完建。如今來看,一期工廠已基本處于完成狀态。
除了工廠内部建設,小米工廠周邊的配套基礎設施也在逐步建設中。今年 8 月,北京市工程建設招标投标交易系統發布了 " 北京亦莊新城小米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項目(一期)配套環景路(新南區南街 - 辛四路)道路及市政工程(勘察)" 招标公告。
另外,小米工廠一期工程的北側也建起了多棟辦公樓,樓宇之間的道路、東側地下車庫出入口等區網域均已完工。
首款車型或于今年亮相
與此同時,随着小米汽車量產時間逼近,小米高管近期頻頻暗戳戳透露關于小米汽車的動态,打破雷軍此前表示 " 近兩年不再披露造車進展 " 的 flag。
8 月 19 日,雷軍在個人微博發布了一條動态,IP 定位于新疆,其配圖之一為雷軍、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和順為資本投資合夥人胡峥楠等人手持一條寫有 " 為小米汽車而戰 " 的橫幅。随後盧偉冰也發布了一組背景相似的照片,文案稱:" 在路上 ... 小米,加油。"
圖片來源:雷軍微博
當時外界猜測,雷軍正親自帶隊小米汽車在新疆夏季進行路試。這一消息随後也從側面得到了印證,盧偉冰二季度财報發布時透露稱,小米汽車近日确實在新疆進行了夏測," 目前來說非常地順利,應該是超越我們原來的預期和計劃。" 盧偉冰還再次強調,小米汽車在 2024 年上半年量產的目标沒有改變。
有小米内部人士表示,小米正在一起籌備小米汽車和小米 14 的發布會,首款車型或将在今年亮相。
關于小米首款車型的信息,钛媒體 App 曾在此前報道中進行整理,具體信息包括:
外觀方面,從此前供應商洩露的圖片可以看出,車身或采用溜背式設計,接近特斯拉 Model 3,車身尺寸可能達到 B+ 級。車輛頂部是巨型一體式天幕,配有隐藏式門把手以及貫穿式尾燈,尾門上的尾翼也比較明顯,采用雙五幅造型的輪毂,輪毂正中央印有小米的新 Logo。
有疑似小米汽車的銘牌顯示,其電池包參數額定電壓 726.7V,額定容量 139Ah,電池包容量 101kWh,重 642kg,以此推斷,小米首款車型很可能支持 800V 高壓快充,售價預計将在 30 萬元左右。
小米或選定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旗下弗迪電池為其提供汽車電池,低配車型會搭載弗迪的磷酸鐵锂刀片電池,高配車型會搭載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進行定價和配置上的區分。
其它配置上,首款車型的激光雷達配置或以 1 顆禾賽混合固态雷達 AT128 為主雷達,數顆禾賽全固态雷達作為補盲雷達。
另外,此前已有内部消息傳出,小米首款車型在設計和配置上已基本确定,小米第二款車 MX11 的設計工作也已基本完成,預計在明年能夠亮相。
遲來的小米汽車手握什麼牌面?
在正式發布之前,小米汽車仍始終戴着一層 " 神秘面紗 ",大眾對于小米汽車的好奇,不僅出于小米集團和雷軍帶隊的背景,還因為其 " 最後進場的新勢力 " 身份。
如今,場上選手無論在價格,還是在配置上,都在瘋狂内卷,競争态勢愈發激烈,遲來的小米汽車手握什麼牌面?
綜合來看,一是價格。
有外部消息指出,小米汽車的硬體整體利潤率将不會超過 1%,盈利則靠軟體服務以及生态體系。這意味着,如果一輛車的硬體成本價為 10 萬元,車企只從中賺取 1000 元,這将帶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起售價。
但需要指出的是,"1% 的毛利率 " 固然能夠給出一個漂亮的硬體售價,但這種復制手機賣點的打法,能否在汽車行業行得通,還需打個問号。
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李想曾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 一個有基本常識的汽車企業,在產品立項的時候普遍會把產品的穩定毛利率設定在 15%-25% 之間(對應标準定價的零售價格,而不是促銷降價後的銷售價格),最差也不會低于 15% 的毛利率(代理模式則需要把經銷商的銷售毛利率也計算進來)"。
現階段的汽車市場,核心收入來源依舊是靠賣車所得,即使是特斯拉,聲稱可以零利潤出售汽車產品,但其目前的利潤率仍有 18.2%。
從目前的投入情況來看,從 2022 年 Q2 小米将 " 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 " 列出至今,其在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上累計投入超 55 億美元;其中,最近一個季度投入了 14 億元。
盧偉冰解釋稱," 為了保證第一輛車的技術領先性及研發順利性,我們的投入很大;每個季度都會披露在新業務方面的投入,從現金流的維度來看,數字會更高一些。"
另外,相比其他車企,尚未實現交付的小米汽車目前的溢價能力還有待觀察,據小米供應商透露,小米給到供應商的預期銷售目标為 " 第一年 10 萬台,5 年 200 萬台 "。
但有意思的是,近期有消息傳出小米汽車敲定中創新航(原名中創锂電)和寧德時代作為現階段一級和二級電池供應商,然而從車型和電池開發進度節奏來看,首款車型已下線,中創新航成為小米首款車型的供應商可能性很小,此舉被指為議價談判放出的 " 煙霧彈 "。
從小米的現金狀況來看,十年投入百億美金已經花費過半,"1% 的毛利率 " 能否分攤前期投入成本,維持現金流穩定,還得看銷量表現。
首輛車的發布和量產是小米汽車打響第一槍的關鍵,也是支撐後續車型的收入基礎。無論是否實施 "1% 的毛利率 ",對于擅長性價比打法的小米而言,其首款車型的定價還是值得期待的。
其次是智能駕駛能力。
去年 8 月,雷軍就直接表示選擇将自動駕駛作為智能電動汽車的突破方向,堅定不移地走全棧自研的路徑。
小米汽車為自動駕駛項目打造了專屬團隊,涵蓋了傳感器、芯片、感知規控算法、仿真技術、高精地圖、高準定位、工具鏈、訓練能力等自動駕駛版塊,并且還投注人工智能實驗室、小愛同學、手機相機等部門支持。
當時,小米首次公開其自動駕駛技術路面測試的實拍視頻,展示了包括無保護自動掉頭、自動右轉、自動繞行、事故車輛自動繞行、自動環島繞行、斑馬線禮讓行人、自主代客泊車、自動下連續坡道、90 度極窄彎自動繞行、機械臂自動充電等能力。
時隔一年,雖然小米并未再公開過自動駕駛的研發進度,但如今的汽車市場,車企們正瘋狂推進城市 NOA 開城之戰。
今年以來,小鵬、華為等廠商在廣州、上海、深圳等地已推進城市輔助駕駛的落地,小鵬計劃于年底前在約 50 個城市開放不依賴⾼精地圖的 XNGP;華為預計今年 Q3 實現 15 個無圖城市的落地,Q4 新增 30 個無圖城市的落地,達到 45 城;另外,理想在今年 6 月也發布了不依賴高精地圖的城市 NOA,并放話年底智駕開城 100 個。
如果小米要實現當初立下的目标—— " 小米自動駕駛要在 2024 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 ",則發布就得迅速進入城市 NOA 的開城戰役,貼上智能化标籤。
圖片來源:微博
第三是車機聯動。
相較于其他造車新勢力,小米獨有的優勢在于其在手機和 IoT 業務上的積累能夠結合汽車產品打造完整的聯動生态。雷軍認為,電動汽車未來會演化為消費電子,汽車是小米全智能生态的一部分,從手機到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能辦公再到智能出行,構成了完整的生态智能全場景。
有外部消息指出,小米正在研發自家的作業系統,該系統屬于全端自研系統,兼容 AOSP(Android 開放源代碼項目);這意味着,小米自研作業系統可能會覆蓋車機、平板、手表等多種終端設備。
另外,工信部備案記錄顯示,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工信部備案 mios.cn 網站網域名的記錄已在 8 月 24 日通過審核。
據猜測,小米的研發策略或與華為鴻蒙作業系統相似,即在初期階段優先兼容安卓系統,以保持現有的用戶基礎。
從 MIUI 的更新進度來看,小米的首款汽車可能會在 MIUI 16 發布前正式問世,MIUI 15 可能會進行一些與小米汽車相關的改進。
此前有小米内部人士向钛媒體 App 透露,小米内部專門負責車機互聯的團隊,其在手機部中組建了汽車電子部,主要做消費電子上車和汽車配件相關業務。
車機互聯越來越成為提升智能座艙體驗的重要發力方向,前有吉利收購魅族後發布了 Flyme Auto 車機作業系統,後有飛凡發布新的巴赫座艙數字生态,支持 OPPO、vivo 等手機品牌與車機實現互聯;蔚來也将在本月推出 NIO Phone,強化車機互聯體驗。
" 未來沒有手機軟體賦能的汽車廠商都将逐漸掉隊。" 星紀魅族 CEO 沈子瑜曾如此強調車機互聯的重要性,而小米一直以來在手機業務上的積累無疑是其它車企所不具備的優勢。
截止九月,距雷軍首次宣布小米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已過去兩年半時間。
兩年期間,雷軍不僅投入了巨大金錢成本去造車,而且将二分之一精力放到汽車業務上,小米汽車的成與敗,不僅關乎雷軍最後一次創業的成敗,而且将直接影響整個小米集團的營收。
如今,首款產品樣車已下線,工廠也已進入試生產階段,為正式量產做足準備,小米汽車即将打響首發槍聲。将 " 成為世界前五名之一,年出貨量超過 1000 萬台 " 作為汽車業務唯一成功途徑的小米,能否復制手機時期的鲶魚效應?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肖漫,編輯|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