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對“謝爾曼”贊不絕口的蘇聯王牌:德米特裡·洛扎的回憶錄(一),歡迎閱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戰史探索者 Author 毛豆 123
▲網遊中出鏡的 M4A2" 謝爾曼 " 坦克,為 76 毫米長炮管版本,戰術編号 "936",同樣也是洛扎的座車
▲洛扎(左)與父親的合影,二人一同參加了衛國戰争
A:德米特裡 · 費多羅維奇,您曾指揮過哪一款美制坦克?
B:" 謝爾曼 "。不過我們都喜歡叫它 " 艾姆恰 "。一開始,這款坦克配有一門短管火炮,後來更新成了長管,還裝上了炮口制退器。它的首上裝甲上面配有一副行軍鎖,這樣我們就能在公路行軍時鎖住炮管;這玩意的主炮很長,總的來說,這是款不錯的坦克。和所有坦克一樣,它也有優缺點。每當有人說它是輛糟糕的坦克時,我都會毫不留情地怼回去:" 對不起!(" 謝爾曼 ")并不是輛糟糕的車!" 關鍵是,你要拿它和誰比?
A:德米特裡 · 費多羅維奇 , 您所在的部隊中只有美制坦克嗎?
B:我們第 6 近衛坦克集團軍曾在烏克蘭、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作戰,最終在奧地利境内迎來了勝利。後來上級把我們調到了遠東,跟小鬼子幹仗。第 6 近衛坦克集團軍麾下有兩個軍:第 5" 斯大林格勒 " 近衛坦克軍,裝備有 T-34 坦克;而我所在的部隊,也就是第 5 機械化軍,則混編有英制的 " 瑪蒂爾達 "、" 瓦倫丁 " 以及 " 邱吉爾 " 坦克。
A:他們(指盟軍)後來才把 " 邱吉爾 " 送來,是吧?
B:嗯,稍晚了點。1943 年後,我們就不再使用這些英國貨了,因為它們或多或少有些問題。這些坦克的馬力每噸僅有 12-14 匹,而一輛優秀的坦克馬力至少要達到 18-20 匹(每噸)。(這三款坦克中)最好的當屬加拿大量產的 " 瓦倫丁 " 坦克。它的裝甲采用流線型設計,最關鍵是,它配有一門 57 毫米的長管火炮。1943 年底,我所在的部隊開始接收美制的 " 謝爾曼 " 坦克。第二次雅西 · 奇希瑙攻勢後,我部升格為第 9 近衛機械化軍。每個軍下轄四個旅,其中三個是機械化旅,另一個則是坦克旅。沒錯,1943 年底,我們就有 " 謝爾曼 " 開了。
A:但英國的坦克并沒有退出現役,而是一直用到不能再用為止,對吧?另外,您的部隊裡不是有一段時間混編了英、美制的坦克嗎?這些不同國家的裝甲車輛混在一起會不會出什麼問題?比如補給和維修方面?
B:嗯,問題老多了。總體而言," 瑪蒂爾達 " 就是個毫無價值的廢物!在這裡我要提到 " 瑪蒂爾達 " 坦克的一個缺陷,還給我們帶來過不少麻煩。總參謀部的某個 " 天才 " 軍官下了命令,把我們派去了葉利尼亞、斯摩棱斯克和羅斯拉夫爾方向作戰。那裡遍布着森林與沼澤。" 瑪蒂爾達 " 坦克的兩邊履帶配有裙板,且适合在沙漠地區作戰,行駛時,那些沙子會透過裙板間的矩形凹槽不斷流出來,從而避免坦克陷入沙坑;但在俄羅斯就不一樣了。軟綿綿的泥巴會積壓在履帶和裙板間的空隙裡!
" 瑪蒂爾達 " 配有伺服機構便于換擋。但在塞滿泥土的情況下,這個機構很難發揮效用,結果就是出現過熱然後失靈。自 1943 年起,英國人就發明了一款替代品。當伺服機構出現問題時,僅需擰下四顆螺栓,将舊的(伺服機構)取出,然後換個新的就行,然而,分給我們的就沒這麼好運氣了。
▲蘇聯第 68 集團軍麾下的第 5 機械化軍也曾裝備過英制的 " 瑪蒂爾達 " 坦克
▲被德軍繳獲的一輛瓦倫丁 MK.III 型坦克,其車體一側還繪有 " 為了斯大林 " 的宣傳标語
我營裡有位名叫涅斯捷羅夫的大士,曾是一名集體農莊拖拉機駕駛員,現在營部擔任修理技師。根據我軍編制,每個坦克連中都會配一名專門的修理工,但涅斯捷羅夫則負責整個營的維護工作。至于在軍一級别,生產這些坦克的英國公司都會派出一名代表來充當 " 顧問 "。那貨叫啥名字我忘了。有一回我用筆記下來了,但後來我的座車不幸被擊毀,所有私人物品(包括筆記本、信件等等)都化為了灰燼。
這位 " 天才 " 的英國顧問一直在幹擾我們修理坦克的各個部件。每當我們幹活時,他就會在一旁指點一番:" 這是個工廠封印,你不應該修補它!應該把舊的拆了,換個新的上去!" 但涅斯捷羅夫只對所有的變速器進行簡單維護就解決了問題。有一回,顧問來到涅斯捷羅夫面前問他:" 你在哪所大學深造過?" 涅斯捷羅夫回答說:" 集體農莊!"( Kolkhoz)
在這方面(指維護),美國的 " 謝爾曼 " 要比它(英國坦克)領先好幾年!你可知道參與設計 " 謝爾曼 " 的人中,也有一位名叫鐵木辛哥的俄國工程師?據說此人還是鐵木辛哥元帥的親戚呢!
當然," 謝爾曼 " 也有缺陷。這玩意重心實在太高。高速轉向時很容易側翻,就像個 " 套娃 " 一樣。不過,正因這個缺陷,我才能活到今天:1944 年 12 月,我們在匈牙利境内戰鬥。當時我負責指揮一個營,在一個急轉彎處,我的駕駛員沒控制好車速,把整個車都開翻了!我們在車内撞來撞去,東西也撒了一車。但我們還是挺了過來。跟在我後面的 4 輛坦克就沒這麼幸運了。他們繼續前進,然後就中了德軍的埋伏,全部被毀
▲慘遭飛頭
A:德米特裡 · 費多羅維奇," 謝爾曼 " 坦克的履帶使用了橡膠材質,這在某些作者看來是個缺陷。因為實戰中,橡膠很容易會被引燃。一旦坦克被斷了履帶,乘員只能選擇棄車,關于這方面您有什麼看法嗎?
B:往好的說,用橡膠履帶确實是 " 謝爾曼 " 坦克的一大優勢。首先,這條橡膠履帶的使用壽命是鋼制履帶的 2 倍。數據上我可能會記錯,但我絕對肯定,T-34 坦克的履帶的使用壽命是 2500 公裡,而 " 謝爾曼 " 超過了 5000 公裡!第二," 謝爾曼 " 坦克行駛在公路上時,(發出的聲音)和一台汽車沒什麼區别。T-34 就不一樣了。那動靜似乎只有惡魔知道離它多遠才能聽不着。
" 謝爾曼 " 坦克履帶的缺陷是啥?我在個人新書:《指揮紅軍中的 " 謝爾曼 " 坦克》裡有一個名叫 " 赤腳行軍 " 的章節裡提過。那是 1944 年 8 月,我和部下還在羅馬尼亞執行任務,當時正值第二次雅西 · 奇希瑙攻勢,天很熱,大概有 30 度。我們在一天的時間裡,開着坦克沿着高速公路推進了 100 多公裡。(坦克履帶)支撐輥上的橡膠襯裡熱的都剝落開,形成長條。我軍在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首都)不遠處停止前進。那時,我座車的履帶橡膠開始四處飛濺,卡住滾軸的同時迸出巨大聲響。我不得不下令停車,并向上級匯報了這一情況。令我驚訝的是,後勤的人很快就送來了一堆新的支撐輥!為換上它們,我們足足費了三天的工夫。
▲采用加寬 T54E1" 鴨嘴獸 " 履帶的 M4A2-76(W)坦克
▲采用 T49 鋼制履帶的 M4A2-76(W)坦克
時至今日,我還是不清楚他們是怎樣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找來這麼多零部件的。橡膠履帶的另一個缺陷就是容易溜車。即便是行駛在稍微結冰的路面上,整輛車也會像瘋牛般四處亂竄。每當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就得在履帶四周綁上帶刺的鐵絲網,或者用鏈條、螺旋制成簡易的履刺,借此制造牽引力來穩住座車。不過這只是首批 " 謝爾曼 " 的問題。軍中的美國顧問向上級反應了這些問題後,下一批交到我們手上的坦克,就都配備了帶有履刺的附加履帶板。我沒記錯的話,每條履帶上會有七個履帶塊,總共十四塊履帶板。我們會把這些額外的履帶板存在零件箱中,以備不時之需。
不得不說,美國顧問的工作效率真的蠻高,他會把所有觀察、獲悉的問題一并匯總,然後迅速、有效地解決。
" 謝爾曼 " 的另一個缺陷就是駕駛員艙蓋的布局問題。第一批次的 " 謝爾曼 " 駕駛員艙蓋位于車體頂部,只是簡單地向上開着。駕駛員(或修理工)為了能看的更清楚些,會把頭探出艙蓋。此時,旋轉的主炮就會撞到駕駛員的腦袋!我們營就曾發生過一兩起這樣的意外。美國人迅速解決了這一問題。艙蓋打開後就能被(乘員)撥到一邊,和現代坦克的設計如出一轍!
" 謝爾曼 " 的另一大優點是電池充電。為了給 T-34 的電池充電,我們必須啟動引擎,以達到 500 馬力的功率。反觀 " 謝爾曼 ",它的成員艙裡就有一台輔助汽油引擎,小得像摩托車引擎。只需啟動它就能給電池充電。這對我們來說是件大好事!
▲途經羅馬尼亞雅西某地的一輛 M4" 謝爾曼 " 坦克,攝于 1944 年
戰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尋求一個問題的答案:當我們的 T-34 起火燃燒時,我們會盡量遠離它,但上級并不允許這麼做。當火勢蔓延至車内未使用的彈藥時,就會發生殉爆。我在斯摩棱斯克附近曾駕駛過 T-34 作戰過一段時間,大概六個星期。我曾目睹過連長的座車被敵人擊毀。乘員驚慌失措地跳下車,沒走幾步就被德國人的機槍火力打倒。
當坦克起火爆炸時,他們都倒在了麥田裡。夜幕降臨時,我們悄悄地回到殘骸周圍,把戰友們的遺體帶回去。但我被眼前看到的一幕驚住了:我的連長的腦袋上,正扎着一大塊(T-34)的裝甲!而 " 謝爾曼 " 起火燃燒時,主炮彈藥就不會爆炸,這是為何?
解放烏克蘭的過程中,我也曾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事。我們的座車被擊毀了,(乘員)雖然跳了出來,但德國人不停地朝我的座車發射迫擊炮彈。當坦克燃燒時,德軍正在用機槍和迫擊炮覆蓋坦克周遭的空地,而我們只能躲在車下,無路可走。
燃燒的殘骸把我的制服都烤熱了。我還以為自己要完蛋了。(在我的腦海中)仿佛會聽到一聲巨響,一切都結束了!這裡就是我們的墳墓!我們聽到炮塔内傳來許多響亮的 " 嘣嘣 " 聲。這是車載的穿甲彈被大火引燃的聲音。接下來,大火将蔓延至裝有高爆彈的彈藥架。地獄就在眼前!
可過了好半天,什麼都沒發生。為什麼?是因為座車用的高爆彈都打完了只剩穿甲彈了?其實不然,美國坦克使用彈藥的炸藥當量配比更精細,而我軍坦克使用高爆彈的炸藥當量更多,威力也比 " 謝爾曼 " 大,也更容易炸上天。
▲ M4A2-76(W)坦克末期量產型,配有一門 M1A2 型 76 毫米坦克炮
▲殺入奧地利境内的一輛 M4A2-76(W)坦克,增設了裝填手艙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