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Flyme Auto,能否成為魅族未來的救命稻草?,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智行駕道
"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以上是 PConline 之前做魅族 20 Pro 評測時的結束語,當然「歸來仍是少年」只能是美好的願望,人總在生活中學習、成長、變老,但關鍵是要變強,不然只是在原地踏步,那麼歸來又有何意義呢?
當我們抛開品牌、情懷等因素,只談產品的設計、性能、功能和體驗,魅族 20 PRO 放在 2023 年的旗艦手機市場仍然是一款具有競争力的產品。而我們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是今年魅族除了手機外,另外一個全新且很重要的產品—— Flyme Auto。
01 Flyme Auto 是什麼?
要聊 Flyme Auto,我們就得從星紀魅族開始介紹。2022 年下半年,湖北星紀時代戰略投資了珠海魅族科技,獲得了後者絕大部分股份,成為大股東。2023 年 3 月星紀時代與魅族科技融合,星紀魅族集團正式成立,自此珠海魅族就變成了今天的星紀魅族,總部設立于湖北省武漢市,億咖通科技首席執行官和原湖北星紀時代法人沈子瑜出任星紀魅族的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
正如我們認知上從珠海魅就變成星紀魅族,如今的魅族也不再只聚集于手機領網域,他的未來是 " 手機 +XR+ 前瞻技術 " 等前沿科技的星辰大海。
無論是官方對外宣傳還是從股權結構來看,億咖通科技和星紀魅族背後的實際老板(公司控制人)都是吉利汽車創始人和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那麼,魅族推出車機系統 Flyme Auto 就變得更加理所當然。
Flyme Auto 的特點可以概括為系統 UI 界面高級、互動邏輯合理、操作流暢、手機 / 車機互聯共享。首發搭載 Flyme Auto 的領克 08 汽車近日開放給部分媒體體驗。太平洋汽車的同事體驗後表示,其手機與車機互聯(Flyme Link)能實現無感鑰匙上車、無感導航流轉、無感應用跨界(手機應用直接在車上使用,無需下載安裝)。
魅族手機可以調用車上的麥克風和攝像頭進行視頻會議,未來 Flyme Auto 系統 OTA 後能在車機直接下單購物,并通過車上的 ToF 攝像頭進行人臉識别支付,徹底讓應用在不同設備之間流轉。
抛開僅能與魅族手機實現的手機與車機互聯(Flyme Link),Flyme Auto 其實主要是功能和互動上做了很多細節人性化的優化處理,讓人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手機作為人們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設備之一,魅族在手機領網域有着 10 多年摸爬滾打的經驗,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用戶習慣和互動數據,為車機系統帶來了更合理、更流暢的體驗。魅族在手機上的那一款動效、互動理念帶到車機上,簡直就是對傳統車機的降維打擊。
當然,上面的提到的功能和流暢度都依托于億咖通 · 安托拉 1000 Pro 算力平台, 其搭載的兩顆高算力模組,通過億咖通科技定制的高速互聯總線 SE-Link,通過超高速傳輸速率實現充分協作。軟體系統的 Flyme Auto+ 硬體的億咖通 · 安托拉 1000 Pro 算力平台,從而實現了車機上的軟硬體結合。
借用太平洋汽車同事在體驗搭載領克 08 後的總結評價:現在 90% 完成度的魅族 Flyme Auto 與華為鴻蒙水平不相上下,表現各有千秋。
02 Flyme Auto 為什麼如此重要?
我特别記得沈子瑜在今年上海魅族 ∞ 領克無界生态發布會上說的," 沒有手機軟體賦能的汽車廠商,都将逐漸掉隊。" 這就是李書福和魅族要做 Flyme Auto 的核心原因。
可以說中國車企老板裡,李書福可能是最懂收購的其中一位,李書福的吉利先後收購了英倫電動(LEVC、原倫敦出租車)、沃爾沃、路特斯等汽車品牌,并入股了寶騰、阿斯頓 · 馬丁汽車,這裡有百年英倫品牌、世界級超跑和北歐豪華汽車品牌,其中對瑞典豪華品牌沃爾沃的 18 億美元收購讓吉利這家中國的新生自主汽車品牌名震全球,成為中國最大的收購海外整車資產案例。
吉利不僅成功收購 / 入股這些汽車企業,更從技術、管理上使得這些企業再現品牌的輝煌。如将自家的電動汽車技術用在了英倫電動上,吉利與沃爾沃共同研發的 CMA 平台則用在了吉利星越、星瑞、博瑞、沃爾沃 XC40,以及雙方合資的極星 2、領克 01、02、03、05 等車型上,而吉利 BMA 平台也用在了寶騰 X50 上。
大家也看到,吉利過去的技術主要面向汽車硬體平台方面,而李書福之所以要收購魅族和推出 Flyme Auto,為的就是從互動層面大幅提升駕乘者的體驗。
可以說,在汽車日趨智能化的當下,吉利 CMA、大眾 MQB、豐田 TNGA 等的架構平台決定了車輛好壞的下限,而智能座艙将很大程度地影響着駕乘者體驗的上限。
看到 CMA、BMA 在吉利以及旗下不同品牌車型上的打通應用,首發搭載在領克 08,只是 Flyme Auto 在吉利控股汽車矩陣裡應用的開始,未來必然會像 CMA 架構平台一樣,用在更多品牌和車型上。
内燃機時代,大家對汽車的衡量标準除了舒适外,就是經典的零百加速性能,到了電動汽車領網域,加入了續航裡程這一關鍵标準;在接下來的智能汽車時代,智能座艙的體驗則是影響用戶選購的必然因素。而 Flyme Auto 就是李書福及其龐大汽車王國押寶智能汽車時代的重要一步。
03 Flyme Auto 能否拯救魅族?
過去幾年,魅族手機的情況大家有目共睹,再加上手機市場近兩年的持續下滑,哪怕得到星紀時代的注資收購,也難以讓魅族在短期内再重現其 2015、16 年時年銷千萬台的輝煌。與其在手機市場上苦苦掙扎,不如放手一搏,投入到車這個相對藍海的市場,這是魅族未來 3-5 年值得去押寶的事情。
目前,傳統的手機品牌想跨界進入汽車領網域,主要有兩種做法:一是小米直接造整車,徹底将造車的技能樹點滿;二是華為那樣成為車企的核心方案供應商,帶來行業領先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很明顯,魅族目前在汽車領網域的做法類似于華為,憑借魅族多年手機行業中積攢的用戶習慣需求數據,以及 Flyme 系統上一流的互動體驗,Flyme Auto 将能夠為車企提供最核心的智能座艙技術支持。領克選擇在自家的年度關鍵車型領克 08 上搭載 Flyme Auto 車機系統,魅族又選擇領克 08 首發 Flyme Auto,可見他們兩個品牌之間的彼此信任,有着「1+1>2」的信心。
Flyme Auto 在領克 08 上的首發搭載只是開始,就正如上面提及 CMA 架構平台應用到吉利、沃爾沃、領克、極星等品牌車型上一樣,Flyme Auto 未來會出現在更多車型上,甚至上是更高端的路特斯、阿斯頓 · 馬丁品牌。
據未經官方确認的媒體消息,星紀魅族将與極星汽車進行資本層面的合作,共同組建合資公司,以推動汽車和手機生态的資源整合。極星作為一家在納指上市,主要市場集中在海外的車企,如果與星紀魅族的合資屬實,這不僅能借助于 Flyme Auto 車機系統,貼近國内消費者,提升知名度,加速開拓中國市場。
無論是與吉利、極星、領克、沃爾沃汽車的合作,未來亦能推動 Flyme Auto 走出國門,進軍東南亞、北歐和其他海外市場,實現品牌和產品的雙赢。同時得到海外有部門認可的 Flyme Auto,未來也有更多與其他非吉利系的車企合作的可能,尤其是國際大車企。
短期内,手機仍然是魅族的基本盤,但 3 年、5 年甚至 10 年後,Flyme Auto 為主的汽車業務在整個魅族裡的比例将大幅增加,這裡包括内部的研發、運營、盈收等方面。還有人們對魅族的印象,也會從一個單純的科技品牌往車機、智能座艙等方向實現轉變。
04 Flyme Auto 需要面對的挑戰和問題
手車一體化生态正成為汽車座艙領網域的下一個風口,這是小米要造車,蔚來要造手機,魅族推出 Flyme Auto 的原因。首發搭載的領克 08 還沒有量產上市,不過擺在 Flyme Auto 已經很多的挑戰和問題。
1、Flyme Auto 直到今天還處于靜态體驗的階段,其完整的使用體驗以及穩定性還得交付給普通消費者後,我們才能有客觀、全面的評價。
2、面對市場競争對手,Flyme Auto 能否後發制人?華為鴻蒙 OS 有着目前手機與汽車生态互聯最好的體驗,并且上月底,搭載鴻蒙 OS 的問界汽車已經迎來第 10 萬輛量產車下線。
而比亞迪 DiLink、小鵬 Xmart OS、理想斑馬系統、蔚來 NIO、哪吒 TA PILOT 等車機系統在量產車上的數量則更多,系統成熟度更高。Flyme Auto 目前在量產上處于從零 1 的階段,離搭載 10 萬輛大關的距離還十分遙遠。況且這些競争對手的車機系統也在不斷改進,不會原地等待,魅族 Flyme Auto 想要追趕并不容易。
3、現在社會裡比技術更重要的是專利。我國在車機和智能座艙領網域起步比較早,先發的企業和品牌已經積攢了大量的技術專利,同樣因為起步較晚,魅族在相關技術專利上能否避免被牽制呢?
4、魅族的研發能力是否跟得上市場的需求?目前 Flyme Auto 只搭載在領克 08 上,現時魅族可以全力為其适配優化,上市後随着用戶反饋需求的爆發,以及未來搭載的車型增多,魅族的研發團隊是否有能力與車企一同優化好不同的軟硬體呢?
05 總結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2 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别為 2702.1 萬輛和 2686.4 萬輛,同比增長 3.4% 和 2.1%,呈現持續增長态勢。尤其是吉利、比亞迪等國内自主品牌抓住了新能源的市場趨勢,增長明顯。
我必須承認離實現汽車的「新四化」和 L4、L5 級的自動駕駛還有着漫長的道路,而目前車企能做到,駕乘者能明顯感知到的就是與車互動上的改變。就跟手機系統一樣,車機系統或者智能座艙體驗的重要性越發提升,而不僅是單純追求硬體上的更新。
魅族選擇在這個時候推出 Flyme Auto 并搭載在領克 08 上,既讓自己抓住了汽車從硬體到智能體驗的風口,同時也讓領克等品牌能抓住近年國内汽車行業快速變化的機遇,搶占市場先機,實現雙赢。但機會與挑戰并存,這條路注定不容易。
最後的最後,無論是什麼技術或者產品,最終只能交由市場來選擇評判。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