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百萬年薪董事長也讨薪!三峽人壽被追債4000餘萬,償付能力連續5個季度不達标,歡迎閱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周夢梅
昔日年薪百萬險企董事長為讨薪,鬧上法庭。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公布了兩份裁定書,雙方當事人為三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 三峽人壽 ")及其前任董事長黎已銘,黎已銘表示三峽人壽未足額支付其勞動報酬,且未經合法程式違法解除勞動合同,侵犯了自己的權益,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追讨索要工資,金額高達 4220 萬元。
三峽人壽是第一家總部設在重慶的中資壽險公司,2017 年年底成立。黎已銘是三峽人壽成立後的首任董事長,他曾參與三峽人壽公司籌備組建。2021 年 9 月,三峽人壽解除與黎已銘之間的勞動合同,黎已銘認為三峽人壽侵犯了自己的權益,雙方關系徹底鬧僵。
三峽人壽成立以來,處于虧損狀态,償付能力已連續 5 個季度不達标,亟待補充資本金。為了解上述事項,7 月 19 日時代周報記者致電三峽人壽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稱 " 在外面,不方便回應 ",便挂斷電話。
前董事長讨薪超 4000 萬元
黎已銘與三峽人壽的恩怨,始于三峽人壽籌建。
據裁定書中黎已銘陳述,2011 年 1 月,其接受三峽人壽發起人委托成立籌辦組,被任命為籌辦組組長,主持籌辦工作。2016 年 1 月黎已銘與籌辦組籤訂勞動合同,約定三峽人壽完成注冊登記後,一次性補發他參與籌辦三峽人壽期間(2011 年 1 月—注冊登記之日)工資。
2017 年 12 月 20 日,三峽人壽公司經批準成立,黎已銘就任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雙方進入 " 蜜月期 ",在 2020 年 12 月,黎已銘與三峽人壽籤訂為期三年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月基本工資稅前為 16.58 萬元,年薪高達百萬以上。
不過,這段 " 蜜月期 " 并未持續太久。2021 年 8 月,三峽人壽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司第一屆董事會、第一屆監事會屆滿終止履職,黎已銘不再擔任董事、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等職務。2021 年 9 月 30 日,三峽人壽随即解除與黎已銘的勞動合同,理由是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并告知黎已銘可領取經濟補償 93816 元。
黎已銘認為,解除勞動行為沒有經過合法程式。此外,三峽人壽沒有足額支付他籌辦三峽人壽期間的工資。他個人的訴訟請求則是,法院判令三峽人壽支付他籌辦期間未足額支付的工資 3209 萬元、他履職董事長期間部分績效工資 646.75 萬元,以及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8 月工資工資 364.83 萬元,追讨的薪酬合計高達 4220.58 萬元。除此之外,他期望法院判令三峽人壽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恢復他在三峽人壽的工作崗位。
黎已銘追讨天價薪資引發行業關注。
事實上,三峽人壽有數位高管年薪在百萬之上。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其 2022 年第四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三峽人壽有 3 名高管、1 名董事年薪在 100 萬元 -500 萬元之間。該報告中,三峽人壽公布的最高薪酬為 " 不超過 500 萬元 " 檔級。
" 最高年薪不超過 500 萬元 " 這一檔級,在非上市壽險企業中,也屬于較高的檔級。
監管機構對保險公司董監高薪酬披露,有相關規定。2021 年 12 月 30 日,《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 ( Ⅱ ) 》 ( 下稱 " 償二代 " 二期 ) 發布。根據 " 償二代 " 二期相關規定,保險公司應當在第四季度報告中列報關于董事、監事和總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本年度薪酬的相關信息,其他季度無需列報。
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在詳盡披露了非上市壽險企業董監高薪酬 110 餘家險企中,2022 年近 80% 的壽險企業的董監高,最高年薪在 400 萬以下,近 50% 的險企董監高最高年薪在 200 萬以下。
三峽人壽償付能力連續 5 個季度不達标
值得注意的是,三峽人壽發展勢頭迅猛,不過近年來持續虧損。
三峽人壽年報及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18 年該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僅為 0.11 億元,2022 年一季度則高達 5.58 億元,數年之間保險收入實現高速增長。不過,三峽人壽近年來虧損的勢頭呈擴大趨勢。2021 年、2022 年、2023 年一季度,三峽人壽分别虧損 0.65 億 、1.1 億元、0.38 億元,不到三年虧損已超 2 億。
另外,三峽人壽的償付能力已連續多個季度不達标。
償付能力是指保險公司對保單持有人履行賠付義務的能力,據 " 償二代 " 二期相關規定,保險公司需同時符合以下三項監管要求,才能進入償付能力達标公司行列: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 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 100%;風險綜合評級在 B 類及以上。
2022 年連續四個季度,三峽人壽的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均為 C。2023 年,三峽人壽一季度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則為 83.73%,低于 100% 的監管紅線。這意味着三峽人壽已連續 5 個季度償付能力不達标。
三峽人壽在最新一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稱,公司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是償付能力承壓。其給出的應對方案是,推進資產端償付能力管理、調整資產配置結構、降低信用風險、權益風險暴露、增強資產端對利率風險對衝效果;同時加強負債端償付能力管理,在償付能力許可範圍内開展 2023 年業務,控制業務規模和業務結構;以及加強費用管控。
一名保險行業專家曾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償二代 " 二期工程正式落地等于大幅提升了風險因子以及對險企實際資本、最低資本的要求,讓險企普遍面臨着償付能力的壓力。險企通過增資擴股以及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方式進行資本金補充的同時,還需要在經營中不斷優化業務結構和資本結構,以提升企業穩健運行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三峽人壽的近半股權處于遭質押凍結狀況。
三峽人壽總共有 6 名股東,分别是重慶渝富資本運營集團、重慶高科集團、江蘇華西同誠投資控股集團、新華聯控股公司(下稱 " 新華聯 ")、重慶迪馬工業公司、重慶中科建設公司,分别持股 20%、20%、20%、20%、15% 以及 5%。
其中,新華聯處于破產重整中。2022 年 8 月,新華聯公告稱,債權人已向法院申請對新華聯進行破產重整。三峽人壽最新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新華聯持有 20% 三峽人壽股權已遭凍結,江蘇華西同誠投資控股集團持有的 20% 的股權也同樣遭凍結,重慶中科建設公司持有的 5% 股權,也處于被質押、凍結狀況中。
重慶銀保局曾公開發聲,支持三峽人壽引進優質投資者。
2023 年 4 月,重慶銀保局官網發布了一則《關于市第六屆人大第一次會議第 0899 号建議辦理情況的答復函》稱,支持三峽人壽引進具備相應資質、主業突出、信譽良好、有持續增資能力、承諾遵守審慎監管原則、有核心資源注入重慶意願的優質投資者,推進股東股權結構優化,實現公司長期穩健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