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10元便當,拯救“午餐不自由”的打工人,歡迎閱讀。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丨馬舒葉
編輯丨謝中秀
" 午餐不自由 " 的 CBD 白領,在 " 成人小飯桌 " 之後,又發現了新選擇—— 10 元便當。
近日,寫字樓下包裝樸素的便當,成為了打工人解決午餐的新打卡地。
"12 元一份便當,一葷一素,主食管夠,你敢相信是在 CBD 買到的嗎?" 在北京國貿 CBD 區網域工作的白領張欽,最近愛上了公司樓下的 10 元便當," 步行下樓就能買到,而且每天都是新鮮現炒。"
圖 /CBD 樓下的打工人便當
來源 /2023 年 7 月 11 日
燃次元拍攝于朝陽區 CBD 區網域光華路眾秀大廈附近
不僅僅是在北京,經歷過 " 一頓飯花 50 元卻只能吃到料理包 " 的 " 刺痛 " 後,光鮮亮麗的城市白領們如張欽,紛紛将目光投向了更具性價比的 " 打工人便當 "。
在小紅書、抖音等平台,打工人便當測評已經成為探店博主的全新 " 流量密碼 "," 重慶 10 元打工人便當 "" 成都 16 元吃飽的街邊便當 " 也引發網友們紛紛留言 " 求定位 ",以 " 量大實惠 " 著稱的路邊打工人便當,更引發了不少博主争相前往打卡。
區别于不強調配送距離的 " 成人小飯桌 "," 打工人便當 " 往往出沒于白領聚集的商業區,而助推打工人便當出圈的,不僅有專門的便當外賣店,還有不少 " 把家庭當做廚房 " 的個人創業者,他們往往一個人承擔買菜、做菜、配送的多個環節,并将配送距離限制在寫字樓附近的 2 公裡内。
同時,燃次元亦關注到,以北京為例,CBD、望京、大望路等寫字樓聚集的地方,一份打工人便當的價格均在 20 元上下,相比起周邊商業區 40-50 元均價的工作日午餐,打工人便當無疑更具價格優勢。
在小紅書、B 站等社交平台,不少打工人便當的創業者,往往同時也兼承接 " 成人小飯桌 " 或者 " 上門做飯 " 的訂單。
不過,在打工人便當的熱潮之下,合規監管正是創業者們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在合規監管之外,擺在創業者面前的,是 " 家庭作坊 " 式的餐飲創業,難以規模化,和盈利難的困局。
早在 2016 年," 打工人便當 " 便以 " 家廚 " 的形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出圈,并誕生了不少有數千家注冊商家的在線訂餐平台,但合規監管很快戳破了以家做廚的 " 鄰家飯 " 的泡沫。
除此之外,個人創業者往往面臨着專業便當外賣商家的競争,秋天便當的創始人秋秋則表示," 一旦市場飽和,難免會像之前的上門做飯一樣,陷入價格戰。"
" 打工人便當 " 是否會成為下一個 " 上門做飯 ",火熱之後便難以為繼,眼下尚不可知,只是擺在創業者們面前的路,似乎并不好走。
在 CBD,白領攻占 10 元便當
在北京 CBD 工作近 1 年後,被每頓飯動辄 40-60 元的價格幾乎 " 掏空錢包 " 後,張欽幾乎搜索遍了 CBD 附近 30 元以下的便當,而最近,他則愛上了公司樓下的 10 元便當,"12 元一份,一葷一素,菜雖然不多,但主食管夠。"
年初,張欽偶然在公司樓下發現了賣便當的小車,一問之下,他才知道這輛小車是附近某家餐館專門為附近工人派送的外賣,嘗試買了一次後,張欽直呼 " 真香 "," 不僅菜每天都是新鮮現炒的,總能吃到新菜色,而且這個價格,在 CBD 就能吃一頓午飯,還有什麼可猶豫呢 ?"
此前,張欽在逐漸 " 吃不動 " 北京國貿商城動辄五六十元一份的工作簡餐後,曾經嘗試在某連鎖面食品牌充了張會員卡,他對午飯的要求并不高," 一碗面就行,能吃飽就好。"
不過,即便有了會員儲值優惠,張欽一頓午餐,僅僅是一碗面條也需要花 20 多元," 更不用提葷素搭配,營養均衡了。"
而蹲在便當小車前,張欽一方面為 "10 元管飽 " 的低價心動,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 CBD 精致商業區裡難得的 " 煙火氣 "。在張欽的 " 安利 " 之下,他的同事也紛紛加入了吃便當大軍。而從 " 精致 brunch" 到 "10 元便當 ",張欽他們覺得 " 不僅省了錢,還吃得更好了 "。
圖 / 樸素的打工人便當
燃次元拍攝于朝陽區 CBD 眾秀大廈樓下
(北京市朝陽區 CBD 區網域光華路、眾秀大廈附近)
顯然,價格似乎是促使 CBD 白領們倒戈向 " 打工人便當 " 的重要因素。
" 你知道在 CBD 吃一頓午餐有多貴嗎?" 身在上海的白領何洋向燃次元發出打工人的靈魂發問。
何洋告訴燃次元,在上海金融中心," 簡單吃兩個和牛小漢堡加上薯條,一頓就是 88 元,而不管是牛肉飯還是意面,均價也在 50 元上下。" 作為一個追求營養均衡的 " 減脂黨 ",要想在 CBD 實現有肉有菜,不重鹽重油,和同事一起吃飯 AA," 一頓也得 60-80 元。" 而如果想吃得好一些," 一頓飯吃個 150-200 元也沒什麼稀奇。"
為了節省午餐支出,何洋曾考慮過每日自帶午餐,不過," 每天下班就躺平不想動彈,還要買菜備餐就太累了。" 而且何洋的手藝顯然并不出色,總是 " 浪費了錢買食材,做的菜卻只能勉強入口。" 最終,不到兩周,何洋的飯盒就被 " 束之高閣 "。
何洋很快盯上了金融中心随處可見的便利店," 便利店便當種類不少,還能自選,可以根據喜好葷素搭配,再加一份米飯,不過 20 元就能解決午餐。" 除了便利店便當之外,附近超市的美食檔口,也成了何洋經常光顧的地方,何洋為此還充了超市的年卡," 一份便當只需要 16 元,比起點外賣,更便宜也更方便。"
除了價格之外,享受外出溜達覓食的時光,也是白領如賀娜迷上 " 打工人便當 " 的原因。
身處北京 CBD,無論是點外賣,還是外出就餐,留給 CBD 白領們的選擇并不多。" 周邊小館子少,國貿裡的餐館價格根本不适合午餐,吃頓飯動辄 1 小時起,想吃飯完美美睡一覺就沒時間了。" 而外賣,除了普遍 " 全是主食,重油重鹽容易長胖 ",而且還極容易踩雷,因此,每天把握午餐時間外出溜達溜達,則是賀娜一天難得的運動休閒時光。
在同事的帶領下,賀娜愛上了發掘各種餐館 30 元以内的便當," 最近發現了一家 26 元 8 個菜自選的自助午餐,适合每個菜都選一點點嘗。" 而且外出就餐後還能再走回公司," 正好睡午覺。"同時,色香味俱全的便當,也讓賀娜打工在外也能感受一份難得的 " 家的味道"。
社交平台帶火打工人便當生意
打工人便當,首先火到了社交平台上。
在小紅書、抖音、B 站等社交 / 社區平台,搜索打工人便當,不僅有大量打工人的自發分享和安利,低價打工人便當,也俨然成為了博主們的 " 新晉流量密碼 "。
在 B 站搜索關鍵詞 " 打工人便當 "," 重慶 10 元打工人便當,開在天橋下 30 多年 "" 街頭自助打工人便當,12 元 14 個菜 " 等探店視頻,播放量均破百萬,在小紅書一則 " 北京街頭開路虎賣便當,打工人 23 元開盲盒 " 的視頻評論區,不少網友直接興奮提問," 地址在哪裡?" 更有網友留言," 什麼時候能開到國貿?"
圖 / 打工人便當創業(左)
打工人便當成流量密碼(右)
來源 / 小紅書 APP(左)B 站 APP(右),燃次元截圖
除了博主們 " 嘗鮮式 " 的探店安利視頻,更多的創業者們,則在社交平台上經營起了自己的 " 打工人便當 " 生意。
" 我們本來是打算創業做餐飲店的,一開始是成人小飯桌火了,後來又蹭上了打工人便當的熱點。"95 後的 leo 告訴燃次元,2023 年 6 月中,他和朋友,一起在北京望京 SOHO 辦公樓下開着路虎,創業開起了餐飲小店。
" 一開始我們就瞄準了望京 SOHO 的打工人。" 此前從事電商行業的 leo 向燃次元表示," 對于打工人而言,午餐是絕對的高頻高需消費。" 但是傳統的外賣檔口,不僅難以保證 " 幹淨衛生 ",消費者還需要擔憂花了大幾十元買了 " 料理包 ",所以他希望能夠買菜到切菜做菜,再到配送,各個環節都實現可視化。
2023 年初,leo 和朋友投入了 30 多萬元在望京附近盤下了一間小店,為了盡快将小店打出名氣,leo 選擇了每天中午都和朋友開着路虎在望京街口售賣便當," 兩葷兩素加上主食,23 元一份便當。" 除此之外,他也在小紅書上開始記錄起自己在公司樓下擺攤賣便當的創業歷程。
現在,開着路虎賣打工人便當的 leo,每天都能賣出 200 份左右的便當,除了常規便當外,他還在嘗試推出雞腿、綠豆湯等小吃,leo 也積攢起了自己的粉絲。
" 現在有 4、5 名客戶,從第一天到現在,幾乎每天都會點我們的飯。" 甚至不少人會專程為 leo 加油," 他們總會說,我做了他們一直想做但是不敢做的事。"leo 不無興奮地表示,截止目前,leo 的便當店已經正式開店一個月,7 月初還上線了外賣平台。
和 leo 不同,做飯對秋秋而言,原本就是 " 熱愛 ",她的創業選擇,更像是 " 無心插柳 "。
從 2022 年起," 上門做飯 " 火熱之下,秋秋便在周末時将 " 上門做飯 " 當成了一份副業。辭職之後,本就喜歡做飯的秋秋,開始認真思考怎麼将 " 愛好變現 ",這時一位做幼兒托管班的客戶主動找她訂餐,卻誤打誤撞打開了秋秋的創業思路。
相比起上門做飯的費時費力," 從準備到上門做飯,耗時 3-4 小時,時薪卻非常低。" 按照訂單邏輯,接單做便當,就可以将有限的時間效益最大化,而在成人小飯桌、打工人便當火熱之下,由于秋秋本身住在寫字樓附近,考慮到配送方便,2023 年 6 月,秋秋将便當生意投向了家門口的寫字樓,并創立了自己的品牌,開起了小店。
目前," 我的打工人便當是三菜一主食,都是家常菜,大份 20 元、小份 18 元,不收配送費。" 秋秋告訴燃次元,每天一大早她就會出門采購,8:30 開始做菜,12 點便接單配送,等到中午 13:20 左右就配送完畢。在自己家裡為 " 打工人吃午餐撐起一片天 ",而由于剛剛起步,她每天只送十幾份," 不算别的訂單,大概每天光打工人便當收入 100-160 元。"
除了個人創業者如 leo、秋秋,燃次元在線下探訪北京 CBD 附近某火鍋店的午餐便當時,店長告訴燃次元,過去一年,由于火鍋生意受到影響,為了不浪費食材,他們就想出了用剩餘食材做午餐便當的主意,25 元一份的定價也并不為盈利," 更多是為了宣傳。"
門檻低,盈利難
不過,火遍社交平台的 " 打工人便當生意 ",卻似乎并不好做。
" 畢竟有手就能做,恐怕寫字樓下的打工人便當,會和之前的上門做飯一樣,越來越卷。" 秋秋直言,專供寫字樓白領的打工人生意門檻并不高,因此,就在她擺攤賣便當的半個多月裡,她已經發現了不少競争者。
" 有不少專門做便當的外賣商家,他們價格更便宜,兩葷一素一個主食,只收 16 元一份。" 秋秋告訴燃次元,随着打工人便當生意在社交平台上的熱度越來越高,秋秋也有些擔憂," 就像之前在互聯網火起來的上門做飯,一開始做的人少,收費還能高一些,後來做的人多了,就卷起了價格。"
打工人便當生意一旦飽和,似乎也難免容易步 " 上門做飯 " 的後塵。秋秋表示。
一定區網域内的寫字樓數量并不多,而且相比起能夠進行批量采購,雇傭多名廚師的專門外賣店而言,個人的打工人便當生意似乎更像是 " 小打小鬧 "。" 一旦卷起價格,把家裡當成廚房的個人創業者,又怎麼卷得過外賣商家呢?" 秋秋補充道。
圖 / 秋天便當的午餐展示(左)
leo 家小店工作餐的午餐制作過程(右)
來源 / 秋秋、leo 提供
實際上,現階段以家為廚房," 自產自銷 " 的打工人便當生意雖然 " 小而美 ",但卻難以成為 " 悶頭賺錢 " 的暴利生意。
秋秋告訴燃次元,雖然打工人便當的訂單已經有了盈利,但由于她一個人每天包攬全部買菜、洗菜、做菜的全環節,因此即使通過小紅書等社交平台賬号找到她的顧客不少,但 " 多是散客,而且一旦訂單距離超過 2 公裡,配送起來就費時費力。"
分身乏術的秋秋,考慮到配送壓力,也有意控制着每天的訂單數量," 我現在并不考慮做大,一旦規模大了就得開外賣店了。"
" 現在的打工人便當,價格基本與外賣平台持平,并且不收取配送費,本就盈利微薄,未來如果想盈利,恐怕只能提高單價了。"leo 則表示。
" 現在的打工人便當更像是家庭作坊,不僅存在合規問題,而且也很難規模化。"leo 告訴燃次元,由于不少創業者都是個人包攬出餐、送餐全部環節,相比起餐飲店而言,不僅在食材采購上沒有議價能力,而且一旦訂單量過大," 是否能夠按時出餐,并且保證水平不下降 " 就會成為首先的考驗。
殷鑑在前,2016 年前後,北京、杭州、上海等一線城市興起類似打工人便當的 " 家廚 " 生意,規模最大的在線訂餐平台注冊商家數量超過 6000 家,而正是由于存在資質合規問題,除去 " 家廚 " 不具備冷鏈配送條件,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外,藏在居民小區内的 " 商家 " 也接收到了不少油煙擾民的投訴,最終,根據《食品安全法》,無證照的 " 家廚 " 網絡訂餐平台前後被叫停。
除此之外,當前打工人便當雖 " 熱 ",但不少白領對于在公司樓下的便當仍然存在 " 營業資質是否健全、是否幹淨衛生 " 的質疑。
以 leo 為例,創業初期,leo 也經歷過擺攤一天只賣出幾份,最終只好将剩下的 50 多份餐點全部送給騎手的艱難時刻,而由于前期開店、雇傭廚師等将近投入 30 萬元,至今 leo 仍 " 未實現盈利 "。
不過,面對 " 吃飯難 " 的白領,leo 們明白 " 打工人只是想吃一頓幹淨健康的午飯 ",而他們 " 也想讓更多的人吃上一頓好飯 "。在擁抱監管之下,想要實現規模化盈利,leo 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題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 文中張欽、何洋、賀娜、秋秋為化名。
*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你吃過 10 元便當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會在評論區挑選一位網友(點贊超過 60,本月文章截至本月底兌換)送出騰訊視頻會員 VIP 季卡一張。
點在看,美食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