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歐美“開卷”廉價電車,為應對中國電動車崛起,歡迎閱讀。
對于眼下的車企而言," 搞錢 " 其實是重中之重。
撰文丨 JR
責編丨 MANGO
設計丨 PinZow
降價,降價,還是降價。龍年開工首周,車企為了衝銷量,又紛紛開啟了降價模式。特别是比亞迪把秦 PLUS 榮耀版的起售價直接打到 7.89 萬人民币,這讓整個新能源車行業都倍感心累。
與國内車市一樣,海外車市也陷入 " 卷價格 " 的漩渦中。最近,Stellantis、大眾、雷諾等歐洲老牌車企正在探索如何生產更便宜的電動汽車以求生存。不僅如此,梅賽德斯 - 奔馳也計劃将產品重點轉向入門級市場,以便在電動化轉型進程中獲取足夠現金流。
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何這些傳統車企巨頭要做這樣一件拉低自己品牌形象的事情。在轱辘哥看來,對于眼下的車企而言," 搞錢 " 其實是重中之重,它們當下的轉變正是基于此作出的戰略判斷。那麼,海外車企巨頭 2024 年的 " 不安全感 " 究竟來自哪裡?
放下身段,主打平價電車
相比于中國市場轉向電動化的大刀闊斧,在歐美市場,電動汽車的聲勢顯然還比較小。這背後,與歐美市場電動汽車價格過高等因素有關。再加上歐美國家最近電動汽車銷量增長放緩,也讓一些車企更加 " 着急 " 了。因此,靠廉價車 " 搶銷量 " 的緊迫性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日前,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透露,公司正在開發的 2.5 萬美元低價電動新車研發工作已經取得顯著進展,并将進行大批量生產。這款車型将廣泛采用車身一體化壓鑄技術,配裝 53kWh 的磷酸鐵锂電池,以降低成本。
再看大眾汽車集團,不僅計劃在美國或墨西哥生產售價低于 3.5 萬美元的電動汽車,還正在與雷諾談判,希望能夠共同開發一款廉價電動車型。據悉,這款新車在歐洲上市時的售價将低于 2 萬歐元,從而與中國新能源車進行競争。
在面對雷諾、大眾以及特斯拉等品牌的電動化攻勢時,Stellantis 集團目前并未展現出較強的競争力。但 Stellantis 集團在去年投資 15 億歐元成為零跑汽車的戰略股東,雙方合作推動極具性價比的產品在全球銷售,财大氣粗的 Stellantis 集團可以用資金換取時間。
對于消費者來說,降價是件好事,有助于縮小純電動車與燃油車之間的價格差距。但車企為了提升銷量而犧牲利潤率,對其長期的财務健康帶來負面影響。所以歐美車企要降低電動汽車售價,就必須先削減其成本,以維持投資者所尋求的利潤。
畢竟跟國内新勢力不同,傳統車企很難接受長時間的虧損。據悉,目前幫助車企降低成本的各種方案也應運而生,歐洲車企甚至還考慮學習空客經驗走聯營路線,各大車企聯盟共同分擔制造廉價電動車的巨額成本。
中國車以高性價比強勢 " 入侵 " 海外市場
歐美車企在全力尋找新能源汽車的 " 低成本 " 方案的背後,一方面是滿足歐美消費者的購車需求,另一方面是中國車企不斷出海,高性價比的中國電動汽車正在 " 入侵 " 歐美,這也是讓國外汽車企業感到壓力的直接原因。
不可否認,中國車企正憑借新能源技術,以及在成本控制上的技術,在全球上獲得它的價值。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汽車海外出口量為 491 萬輛,首次超過日本汽車出口量(442 萬輛),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在面對中國成熟的新能源車制造體系下,海外品牌所推出的廉價電動車,真的能有足夠的產品力嗎?很顯然,中國車企在價格和產品上的競争優勢,已經讓很多海外車企感受到壓力。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歐洲電動汽車的平均零售價超過 6.5 萬歐元,而中國的電動汽車零售價略高于 3.1 萬歐元。
當然,我們也不能低估這些海外車企的決心,随着它們推出更多低價車型,就意味着他們放下身段,加速市場下沉,與中國新能源車企展開更激烈的直接競争,一場新的激戰厮殺将無法避免。全球巨頭車企已經露出了 " 獠牙 "?我們的車企也要有所警惕,打赢這場硬戰。
随着歐美電動汽車需求放緩,不少車企傾向于提供更低價的電動汽車來刺激需求、争奪市場。更多車企巨頭布局低端車市場,中國汽車出口也将面臨更大壓力。2024 年全球汽車市場的硝煙遠比外界想象的還要濃重。總之,汽車行業即将迎來一輪大浪淘沙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依然還會是快魚吃慢魚的邏輯。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My 車轱辘立場)
行業丨像高合一樣只造高端車,能活過 2024 年嗎?
新車丨雪佛蘭終于發力!2024 年将推多款重磅車,巡領者領銜
行業丨電動化轉型受挫,歐美車企急撤資,電動車不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