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性轉周潤發,他怎麼敢啊?,歡迎閱讀。
好久沒見過如此性縮力拉滿的動作戲了。
黑人警察男主,飙車攔截嫌犯。
别車、開門、踹人。
不能說剪輯之後不絲滑,只是太像路怒症發作的老大爺。
混血殺手女主,細胳膊細腿,看起來毫無力量感。
大喇喇走入男廁,砍瓜切菜般暴揍彪形大漢。
好吧,你開心就行。
你以為這是某年輕導演為迎合膚色、性别等政治正确,才拍攝的不成熟動作小片?
NONONO。
知名大導吳宇森新作——
「喋血雙雄」
The Killer
2024.8.23
環球影業出品,吳宇森導演。
對,你沒看錯。
在 35 年後,吳導親自翻拍了自己在 1989 年執導的《喋血雙雄》。
這也是繼豆瓣 5.1 的《靜夜厮殺》後,吳導又又又一次自我致敬。
周潤發飾演的職業殺手被性轉,由娜塔莉 · 伊曼紐爾接手。
李修賢飾演的警探則黑化,由凱撒獎影帝奧馬 · 希飾演。
這并不是什麼一拍腦門的新項目,而是自 1989 年後就一直在籌備的翻拍。
但目标編劇、演員換了多次,都沒能成行。
随着劇本大幅修改,原定女主露皮塔
(《黑豹》女主)辭演,環球影業也放棄院線上映,将該片上線至流媒體。
吳宇森親自按頭:" 我從來沒有拍過女英雄 …… 這讓我很有興趣。"
可惜,有興趣 ≠ 有能力。
連夜刷完新版,又緬懷了下老版後,只能說環球還是目光精準——
這是一部從形式到内容全面過時的電影。
這叫新暴力美學?
作為從香港電影黃金時代便成名的導演,吳宇森一度聞名世界,闖進好萊塢。
第 67 屆威尼斯電影節上,已成為評委會主席的昆汀連同徐克為吳宇森頒發" 終身成就獎 "。
昆汀一上台就高喊:" 啊,我的至愛吳宇森!"
對,這位是吳宇森的忠實粉絲。
昆汀拍的第一部電影《落水狗》,就在劇本前頁公開致敬了吳宇森和周潤發。
《落水狗》裡兩個卧底警察之間的情誼,是致敬《喋血雙雄》;搶銀行前眾人潇灑的黑西服,也是直接致敬《喋血街頭》。
《罪惡之城》的導演羅伯特 · 羅德裡格茲也是吳宇森的忠實粉絲,表示自己的早期作品《殺人三步曲》就是受《英雄本色》的啟發。
但是,大人,時代變了。
從造型上來說,這部片是吳導 " 新瓶子裡裝舊酒 " 的全面集合。
差不多的鴿子,飛過差不多的神父聖像。
殺手在差不多的教堂,點着差不多的蠟燭,贖着差不多的罪。
發哥殺人後的酷帥造型,被女主按照同種風格美學性轉。
只不過,這套是更具 SM 特色的黑色皮質風衣和黑色禮帽。
葉倩文在原片裡失明纏繞繃帶的扮相,也被美國模特西爾弗斯直接挪用。
只不過這傷痕畫得太精致,像濃度過高的腮紅。
為了提高叙事效率,吳宇森用了很多分屏剪輯。
比如賽對藏毒富豪的審問戲,這邊是賽在推理,那邊是内容。
雖然很絲滑,但就像看圖說話的情景再現,毫無懸念。
極具儀式感的布景妝造成了空殼,包裹着笨拙疲軟的動作戲。
故事的源頭,是女殺手哲接了任務,去酒吧殺雇主的敵人。
哲的打扮猶如跳舞娘的蔡依林,武器藏身于皮裙之内,是一把需要拼裝的武士刀。
殺人手法是上世紀美女特工的手藝活,基本動作是色誘 + 拼裝武器 + 出其不意拔出武器。
但整個過程非常拖沓。
哲先是引誘被殺對象請喝酒;再進入内室,讓被殺對象遣走部分小弟;好不容易開始跳舞,台詞又是乏味到沒任何信息的口水話。
終于到了驚心動魄的時刻,哲拔刀劈開被殺對象的頭。
不得不說,有點東西,這的确是讓吳宇森成名的" 暴力美學 "。
但也僅僅是有一點。
凌厲的帥感,早被冗長的前戲消磨殆盡。
當年周潤發是開槍如跳舞,衝入房間,舉槍對着大佬,鏡頭變焦到槍口,一槍斃命。
再補幾槍,是殺手的職業素養,也是他的恩賜。
這位重量級選擇,則像是剛學會跳舞,硬着頭皮上去殺人。
論爽度,不如昆汀動能蓄積、飒爽一刀的《殺死比爾》來得攢勁。
論想象力,不如《王牌特工 · 源起》裡,妖僧拉斯普丁跳芭蕾芭蕾結合打鬥來得歡脫。
最後的重頭戲,是教堂打鬥。
老版,教堂還在修建,裡面是堆積如山的蠟燭,有一種祭奠式的宿命感。
面對教堂外鋪天蓋地的敵人,警察李鷹對殺手小莊惺惺相惜,想讓他帶着女友珍妮離開。
但" 走,能走到哪兒去?"。
随着敵人破窗,小莊閃身迎擊敵人。
一身白西裝倜傥利落,手持雙槍火力交替,低機位仰拍,把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快意恩仇狠狠拿捏。
眼見小莊飛出,渾身浴血,割舍了道德感的李鷹也開槍射擊。
小莊看到他如此,先是緊張,怕他挨槍子。
但随後又一笑,是找到戰友的快樂。
李鷹子彈将盡,鏡頭一轉,小莊抛出槍,李鷹丢槍、接槍,比德芙絲滑十倍。
雙方以背向抵,迎接四面八方的敵人。
新版。
富麗堂皇的教堂裡,哲穿着黑衣皮褲,賽穿着黑外套灰襯衫,一看就很舒适。
兩人前後位置,毫不默契地對抗着為數不多的敵人,猶如打回合制。
哲跟另一個女殺手的動作搏擊,切了好幾個機位的鏡頭,但那叫一個笨拙。
最後殺 boss,依靠受傷的賽給哲扔過來一把槍,動作也完全不帥 ……
沒由來的,突然插入一個白鴿 + 升格空鏡頭。
除了加上" 吳宇森标籤 "外,沒有任何用處。
曾經,吳宇森的暴力美學通過儀式感的布景、舞蹈般的動作、慢鏡頭特寫、悲壯的 BGM,去消解暴力的真實性,讓觀眾看得如痴如醉。
但當暴力本身都如此累贅、虛假,還有必要為一疊過期的醋包一盤餃子嗎?
這叫喋血雙雄?
三十五年前,黃霑看完《喋血雙雄》說:" 我很感動,就是動作戲太多了。"
三十五年後,美國劇本大大加強了文戲,觀感卻更差了。
原版之所以經典,離不開人物塑造弧光的完整與人物關系的可信。
就拿一個殺手,為什麼會對被他誤傷的歌手產生同情心來說。
一見鍾情這種現在看來無比俗套的設定,被巅峰時期的周潤發和葉倩文演得讓人無比信服。
小莊桀骜不馴,是殺手卻有俠骨柔情。
他步入酒吧,跟珍妮四目相對,響起《淺醉一生》BGM,交叉剪輯 + 疊化技巧,美目流轉之間,讓觀眾瞬間沉淪。
為了給誤傷眼睛的歌手珍妮治眼睛,他決定拿回屬于自己的錢後和她遠走高飛,不問江湖事。
當他接近受傷後 PTSD 的她,自稱為每夜來聽她唱歌的客人。
她像驚弓之鳥,而他含情脈脈地注視着她,問出那句:" 這世界上不全都是壞人,讓我幫你好嗎?"
有愧疚歉意,也有笃定的無限溫柔,只為取得她的信任。
最後,哪怕小莊被亂槍射中雙眼,倒在血泊裡,也想爬向珍妮。
但雙方都看不見,只能在教堂前摸索着向前,緩緩靠近。
一眼定情,一眼誤終生。
是緣,也是孽。
而新版的哲身負悲慘童年:母親是瘾君子,她流落巴黎街頭被皮條客收留,之後被芬恩救出魔窟,培養成一個殺手。
簡是個誤入歧途的問題少女,人美歌甜,因為黑幫男友而卷入内鬥。
哲之所以幫助簡,不是友情,不是姬情,只是因為對方和她有相似的童年,心生同情。
于是,她決定用生命護她周全。
啊?好善良的殺手。
這設定不是說不行,只是說服力不如《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十分之一。
之後,上司派哲去殺簡。
但哲于心不忍,于是逼迫簡在教堂裡唱歌。
啊?
" 我從來沒見過這種要求。"
原版裡,同警察與歌女一樣,警察與殺手之間也浸透着血淚和宿命的氣息。
讓彼時還不知道 "BE 美學 " 怎麼寫的小探,狠狠嗑到。
李鷹親眼目睹過小莊的重情重義,和他惺惺相惜。
在讓素描師畫像時,李鷹對小莊的描述是:冷靜、睿智,眼睛有神,很有感情。
鏡頭緩緩推向小莊看到女童在槍火中無辜受害的眼神,疼痛無奈,掩面而泣。
吳宇森為了拉進兩人的情感,設計了很多意味深長的鏡頭。
黃霑在《今夜不設防》中表示,當他看到從窗外移拍小莊的一場戲,拍手叫絕,引得全影院人轉頭看他。
畫面中,小莊和李鷹分别沉思點煙的鏡頭,通過窗框的陰影巧妙銜接起來。
吳宇森表示,這是想表達小莊和李鷹雖然走不同的路,但他們 " 内心都是維護正義,捍衛真理 "。
新版裡,想在賽和哲的男女關系做文章,劇情硬設定強化暧昧感。
賽對哲的殺手事迹敬仰已久,發現哲也同樣喜歡玩填字遊戲,還曾救過他一命。
但 …… 你看這爆炸卷發和黑人大哥之間來電嗎?
台詞既沒有史密斯夫婦針鋒相對的火花,也沒有兩個大佬的棋逢對手。
只有尴尬,
尴尬,和尴尬。
拉胯的人物關系和草率的情節,已足夠味同嚼蠟。
再加上菜雞反派,真的毫無看點。
觀眾們完全不 care 的結尾:哲逃走,賽繼續當警察,簡雙眼復明,和母親相擁。
請問——
既沒有 " 喋血 " 也沒有 " 雙雄 " 的一部電影,為什麼要叫《喋血雙雄》?
不如吃茶去老版《喋血雙雄》,也有不少粗糙之處。
比如李鷹的自我定位與社會關系的衝突較淺,他和小莊的互相欣賞總停留在淺層的性格認同。
盲女作為男性情誼的輔助角色,也有些病态、孱弱無力。
用今天小紅書上常出現的帖子來說,她是一個美好的、柔弱的、等待拯救的傳統女性形象。
但近年的國產爛片,與香港黃金時代的濾鏡,為他們增加了一層無可替代也無法復制的 buff。
周潤發的人格魅力,也填補了劇本的缺憾。
正如吳導所說:" 周潤發是全香港拿槍最帥的男人。"
周潤發拿槍,就一個詞:自然。
槍為他而存在,只要周潤發開槍,影迷就買賬。
張國榮在告别演唱會上向發哥 " 表白 ",用詞都是" 超級的偶像和超級的演員 "。
去掉昔日港片濾鏡,完全以新觀眾的視角去看,新版《喋血雙雄》更像是吳宇森的一次自我感動和緬懷。
過去的許多年,吳宇森都崇拜拍《獨行殺手》的法國導演梅爾維爾,認為他是将犯罪片融入法式藝術片的典範。
在該片中,阿蘭 · 德龍飾演的殺手是一匹孤狼。
他習慣沉默,習慣在冰冷都市将自己縮在風衣豎起的衣領裡,有自己的一套道德标準,是有着崇高道義的現代武士。
他拍阿蘭 · 德龍如何躺在床上抽完一直煙,如何在殺人前故意在酒保面前戴上白手套,如何被人用槍指着,卻說" 我不會在有槍指着我的時候說,是習慣 "。
利落的動作和犀利的眼神之下,蘊藏着卡夫卡式的靈魂。
從小馬哥到小莊,吳宇森都深受《獨行殺手》的影響。
但形似和神似,千差萬别。
更别提新版《喋血雙雄》從内核來說,與老版和梅爾維爾都千差萬别。
不論是将取景地放在巴黎,開場重回剛去世的阿蘭 · 德龍藏身的公寓,還是在梅爾維爾老家門口致敬,都沒有任何用處。
現在的吳宇森,既沒有拍殺手心境的哲思能力,也失去了娴熟的類型片手藝。
近十年,吳宇森執導的作品只有《追捕》《太平輪》《靜夜厮殺》《太平輪》等寥寥幾部。
但水準卻相當平穩,在豆瓣 4-6 分之間徘徊。
大制作的《太平輪》和《追捕》,更是撲到血本無歸。
如果說伊斯特伍德到九十多了還在拍,是他還有想法,有能力,觀眾還有興趣。
那年近八十的吳宇森,則是既浪費投資人的錢,又浪費觀眾的時間。
已經讓人想不出,還有什麼理由繼續期待。
英雄最傷暗老。
用吳宇森自己寫的台詞說:" 這個世界變了,我們都不再适合這個江湖。"
不如就此放下攝影機,閒來無事吃吃茶,也算給自己和影迷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