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對這波病毒大意了!46歲醫生猝死,幾歲孩子腿痛後3天離世,歡迎閱讀。
近日,醫學科普網紅博主、大三甲知名麻醉科主任醫師朱翔突發心跳驟停,不幸離世,年僅 46 歲。
這個噩耗在網絡傳開後,10 萬粉絲緬懷,再次引發對醫生猝死的讨論。一位知情人回復網友稱朱醫生是感染了新冠病毒,繼發心肌炎最終引發心梗;另一名朱翔生前的同事猜測," 他前陣子感冒了,可能有一定的關系 "。
心内科醫生鄭重提醒,當人處于高壓之下、疲勞過度,再受到新冠、流感等病毒侵襲,容易誘發心肌炎。
從三年新冠走過來,又遇上冬季大規模呼吸道感染潮,人們對病毒感染的并發症 " 肺炎 " 有了更多的認識,有人更是親見了重症肺炎的可怖之處,其死亡率高達 50%。
當目光聚焦在肺炎身上的時候,就容易忽視病毒帶來的另一個危險分子 " 心肌炎 " 的存在。不管是普通感冒病毒、流感病毒,還是新冠病毒,都能夠侵蝕心肌誘發炎症,導致病毒性心肌炎。
臨床上發現,病人得了心肌炎卻不自知,屢屢發生,結果病情惡化被送進了 ICU。
◎ 感冒非小事,警惕心肌炎。/ 圖:千圖網
" 病毒性心肌炎不容輕視,少數患者可能會進展為暴發性心肌炎,致死率很高(數據顯示死亡率高達 80%)。" 珠江醫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醫師張秀麗近期會診了一位 28 歲感冒發燒的女孩,确診病毒性心肌炎,入院僅一個多小時就突發心衰進了 ICU,幸好及時用上 " 終極救命神器 "ECMO(體外膜肺氧合俗稱 " 人工心肺 "),女孩最終逃過死神的魔掌。
可惜,朱翔醫生沒有她的好運氣。
01
46 歲麻醉醫生猝死,誰之過?
醫生也是肉體凡胎,也沒有捷徑防猝死。調查發現,在各科室當中,麻醉醫生猝死人數占第一位,《索命麻醉》成為現實版故事。
《中華醫學雜志》曾發表過一篇文章,統計了 2012 年至 2015 年被媒體公開報道猝死的中國醫生數,共有 29 名醫生猝死,竟然有 14 名醫生來自麻醉科,占總人數的一半。
另外,39 深呼吸梳理過往媒體報道發現,2017 年以來,在國内不幸英年早逝的,最年輕麻醉醫生才 20 多歲。
公開信息顯示,朱翔從醫 22 年,是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麻醉手術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是麻醉界的後起之秀。在醫生工作外,他是一位常年活躍在網絡上的科普達人,他生前發布了超過 200 條的醫學科普視頻,在視頻平台上擁有 10 多萬的粉絲。
◎ 朱翔的自媒體主頁。/ 圖:抖音截圖
對于朱翔醫生之死,粉絲們一臉震驚," 不敢相信 "。要知道在他猝死的前兩天,他還在更新社交媒體賬号,分享了一段患者手術的視頻,向大眾科普醫學知識——順行性遺忘,熱情與粉絲互動。
或許在很多人的眼中,醫生會比普通人更關注健康,重視勞逸結合,但實際并非如此。因為醫療行業的工作強度特别大,尤其是麻醉科,麻醉醫生被所有外科醫生車輪戰,每天的工作量真不是自己能确定的,一天工作 10 小時甚至 16 小時都是家常便飯。
研究發現,芬蘭 1996 – 2014 年間麻醉醫生的自殺率是兒科醫生的 3 倍,是整體人群的 5 倍;麻醉醫生的壽命(66.9 歲)低于兒科醫生(76.2 歲)。這些數據從側面反映出麻醉醫生的工作壓力、強度等遠高于其他人群。
相較于歐美麻醉醫生,我國麻醉醫生的壓力更大,目前麻醉醫生缺口高達 30 萬之多。
◎ 手術過程中,麻醉醫生不僅要管理好患者的血壓、心跳等指标,還要處理各種突發狀況,精神一直處于高度緊張狀态。/ 圖:123rf
從 2015 年到 2017 年,我國麻醉醫生人數上漲比例為 5.97%,但對應手術室内外麻醉病例分别增加 9% 和 15%,麻醉醫師的臨床工作量年增長率為 11.32%。根據 2015 年對京津冀麻醉師的調查發現,三地麻醉師職業倦怠率分别為 69%、70% 和 68%,遠高于西方國家。
在朱翔醫生發布的視頻中,他常常要到深夜才能下班。" 下班,滿負荷工作,累 "等諸如此類的字眼,也經常出現在他的自媒體作品中。
據傳,朱翔醫生平時身體健康,沒有任何慢性疾病,只是在一波又一波的病毒來襲中,他不幸感染新冠病毒。
此時過勞是大忌。但朱翔是一位責任心很強的醫者,考慮到麻醉崗特殊且任務繁重,他選擇帶病工作。面對疲憊與病毒的雙重夾擊,身體終究扛不住,繼發了病毒性心肌炎。
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利宏此前提醒過:病毒性心肌炎更多發于年輕力壯的群體,他們抵抗力強,容易在感染病毒後,免疫反應激活過度,誘發病毒性心肌炎。
◎ 圖:123rf
關于新冠感染後發生心肌炎的風險,早在 2021 年,美國近千家醫院新冠感染病例的統計發現,新冠感染住院患者的心肌炎的發病率是非新冠住院患者的 16 倍,尤其在新冠疫情早期,心肌炎是新冠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 CDC ) 的數據,自 2020 年 3 月以來,每 10 萬人中大約有 146 人被診斷為心肌炎,明顯高于新冠流行前(每 10 萬人中有 10 — 20 名心肌炎患者)。
02
一波流感患兒退燒後腿疼,最快的從發病到離世僅 3 天
近期呼吸道感染潮持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病毒後浪推前浪,大人都頂不住,更别提孩子了。社交平台上陸續出現了" 孩子甲流過後直接上體育課,之後就腿疼腿麻确診心肌炎 "、" 父母把不發燒的孩子送幼兒園,孩子出現腿疼,但家長以為沒事,3 天後人就沒了" 等消息,引起廣大家長的關注,也引發了有關小腿痛是否就是心肌炎征兆的熱烈讨論。
◎ 社交平台上,不少家長分享孩子退燒後出現腿疼的情況。/ 圖源:小紅書
在部分醫生看來,這波甲流、乙流有點詭異,流感孩子退燒後腿疼症狀比較突出。
" 這個症狀除非真的親身經歷過,不然還真和心肌炎聯系不到一塊。" 山東媽媽胡女士表示,孩子四歲,吃中藥退燒後腿疼,就上醫院,醫生很有經驗,提醒她帶孩子去抽血查心肌酶,查出來就是心肌炎。醫生當時說的一句話,讓她記憶猶新 " 趕快辦住院,别有僥幸心理,每次發高燒都是開盲盒,以前沒事不代表以後都沒事,心肌炎很兇險 "。
與新冠感染一樣,流感也是導致心肌炎的重要原因。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鄧騰蘭前幾天門診接診到一個 7 歲男孩,一直跟媽媽說他腿麻小腿疼,平時很堅強的孩子,卻因為小腿疼掉了淚。
鄧騰蘭詳細詢問,原來孩子前短時間接連流感,不發燒後總是覺得很累,時不時嘆氣。在她建議下,孩子查了心肌酶,結果是肌酸激酶同工酶和乳酸氫酶稍微超标,提示心肌炎。
◎ 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前期會有一種病毒感染的病史,有可能是呼吸道也可能是腸道。一位家長在社交平台上說,兒子發燒 39.6 攝氏度,患了甲流,右腿疼到走不了路。圖源:小紅書 @樂寶在長大
及時發現心肌炎早期預警征兆,才有資格與死神去賽跑,但并非每個孩子都有這般好運氣。
前兩個星期,江蘇某小學一名四年級男生因病毒心肌炎去世。老師發現時孩子在教室裡身體虛弱無力,坐着一動不動,眼皮也抬不起,通知家長接去看病,挂上号還是沒能救過來。
有醫生指出,小腿疼超出了過往對心肌炎的早期預警認知,包括教科書中從未出現過。
已知病毒性心肌炎起病症狀多隐匿,珠江醫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醫師宋旭東介紹,輕度的病毒性心肌炎,可以僅表現出感冒症狀,而不會有明顯的心髒症狀,但在感冒症狀消退後,會在一段時間内,特别容易疲勞,易出汗。
◎ 兒童患流感後出現小腿疼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征兆。/ 圖:123rf
典型暴發性心肌炎,患者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或是腸道感染症狀,表現為發熱、全身酸痛、嗓子痛、倦怠、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之後在 1-3 周,出現胸悶、心悸、乏力、心前區隐痛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頭暈、呼吸困難、身體浮腫、暈厥等症狀。
但流感後出現腿疼腿麻,不一定就是心肌炎,首先考慮的應該是病毒性肌炎,又稱良性急性肌炎。研究發現,乙型流感比甲型流感更容易出現肌炎,男孩遠遠多于女孩。确診為肌炎,孩子的疼痛症狀通常在 3 天内自行緩解,幾乎不會導致橫紋肌溶解危及生命。
◎ 一位寶媽稱,孩子中招乙流,高燒 40 度以上,體溫降到 38 度開始小腿肌肉疼,她以為是乳酸堆積,用筋膜槍給打了打,結果第二天孩子腿更疼,不能下地走路,上醫院驗血查出肌炎,血清肌紅蛋白超過正常值 3 倍,有肌溶解傾向,醫生囑咐不要再運動了,也不要再揉腿。圖源:小紅書 @Ricky
海南感染科醫生王生成澄清,腿痛,包括查血心酶譜升高,只說明肌肉受損,并非診斷心肌炎的标準。是不是心肌炎,需要結合病史、症狀、心酶譜、抗心肌抗體、心電圖、心髒彩超、心髒磁共振成像等檢查進行綜合判斷。
提及心肌炎診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主任醫師霍勇教授認為,心電圖、心髒彩超等檢查可以反映心肌的損害情況,但診斷心肌炎的最佳方法是心髒核磁共振和心内膜心肌活檢。
◎ 核磁共振是診斷心肌炎的最佳方法。/ 圖:123rf
【總結】
新冠或在本月回升,合并感染高發,多種病毒混合感染比單一病毒對身體傷害更大。毫無疑問,在呼吸道感染診療中,早識别、早診斷、早治療,對于病毒感染後繼發心肌損害的預後具有重要意義。
包括鄧騰蘭在内的多位醫生提醒,在呼吸道感染得多輪攻擊下,孩子免疫系統已經很脆弱了,退燒康復後千萬别着急運動,禁止劇烈運動,要多加休息。
成年人也一樣要注意,不要一次檢查沒查出心肌炎就疏忽大意。如果得了病毒性心肌炎,還繼續高強度運動、熬夜,身體就會受到嚴重損傷,可能導致嚴重并發症甚至猝死。
生命很寶貴,還請多珍惜!
作者|葵葵
排版|伍茜
封面 & 首圖|123rf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