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太突然!知名車企巨頭宣布CEO辭職,股價應聲大跌,歡迎閱讀。
當地時間 12 月 1 日,Stellantis 集團宣布,集團董事會接受了唐唯實(Carlos Tavares)辭去 Stellantis 集團首席執行官職務的請求,該辭呈立即生效。
Stellantis 集團高級獨立董事 Henri de Castries 表示:"Stellantis 集團自成立以來所取得的成功源于股東、董事會和首席執行官之間的完美協同,但是最近幾周出現了不同的觀點,導致集團董事會和首席執行官做出了今日的決定。"
據悉,任命 Stellantis 集團新任首席執行官的流程正在順利進行,該流程由集團董事會的一個特别委員會管理,并将于 2025 年上半年完成。在此之前,Stellantis 集團将成立一個由集團董事長約翰 · 艾爾坎(John Elkann)擔任主席的新的臨時性執行委員會。而就在今年 10 月,Stellantis 集團才剛宣布 CEO 唐唯實将于 2026 年年初任期屆滿時卸任并退休,已正式啟動 CEO 繼任者遴選流程,遴選工作将于 2025 年第四季度完成。
12 月 2 日,Stellantis 美股盤前跌超 8%。
銷量下滑,利潤縮水
公開資料顯示,Stellantis 集團由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和标致雪鐵龍集團在 2021 年合并而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制造商。自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和标致雪鐵龍集團合并開始,唐唯實便擔任首席執行官。此前,他曾在雷諾、日產、标致雪鐵龍等汽車制造商擔任要職。2023 年,他通過裁員、精簡產品線和轉移生產至低成本地區等措施,使 Stellantis 集團淨利潤達到歷史最高的 186 億歐元(約合人民币 1421 億元)。
然而,進入 2024 年,Stellantis 集團卻遭遇挑戰,盈利和銷量持續下滑。今年三季度财報顯示,Stellantis 集團的營收同比下滑 27% 至 330 億歐元,出貨量同比下滑 20%。
其中,北美市場交付量同比下降 36%,跌幅在各大區網域市場中最高。另據 Automotive News Research&Data Center 的數據,Stellantis 集團今年第三季度在美國的銷量同比下滑 20%,連續五個季度下滑,銷量是自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和标致雪鐵龍集團合并以來的最低水平。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有觀點認為,Stellantis 集團在北美市場的失利,與其高定價策略有關。此前,由于供需失衡,其高定價策略一度成功,但随着市場環境變化,這一策略開始顯露弊端。Stellantis 堅持高定價策略,拒絕下調車輛售價,導致庫存積壓和市場份額萎縮。根據 CoPilot 的數據,Stellantis 集團在 2019 年至 2024 年在美國的價格提高了 50%,遠超同期 23% 的通貨膨脹率。
而在中國市場,Stellantis 集團僅剩下的神龍汽車也表現不佳,今年上半年銷量僅為 3.77 萬輛,同比下滑 14.77%。
此外,Stellantis 旗下的 " 明珠 ",跑車 " 皇後 " 瑪莎拉蒂也面臨價量齊跌的窘境。據 Stellantis 的最新官方數據顯示,瑪莎拉蒂第三季度銷量與 2023 年相比下降了 60%,年初至今的累計銷量下降了 58.3%。而在中國市場,根據乘聯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9 月瑪莎拉蒂在中國市場的進口銷量僅為 38 輛,同比暴跌 87%,在超豪華品牌中的跌幅最為慘烈。一些經銷商已經開始打折賣車,有車型降價超 20 萬元。
根據 Stellantis 集團财報,今年上半年,Stellantis 集團淨營收約 850.17 億歐元,同比下滑 14%,低于預期的 870 億歐元;淨利潤約為 56.47 億歐元,同比下滑 48%,低于預期的 69.7 億歐元。此外,上半年 Stellantis 集團實現調整後經營利潤 84.63 億歐元,調整後經營利潤率為 10%。細分市場來看,北美地區是主要貢獻者,貢獻了 84.63 億歐元的營業利潤中的一半以上。在亞洲市場,Stellantis 集團将中國、印度和亞太區合并統計,上半年營業利潤僅 0.57 億歐元。
在資本市場中,Stellantis 集團也頗顯 " 失意 "。公開數據顯示,11 月 20 日,Stellantis 集團的股價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收盤報 12.85 美元,今年以來已下跌超過 40%,是華爾街資本市場上股價跌幅最大、表現最糟糕的老牌傳統汽車制造商。
9 月 30 日,Stellantis 集團宣布下調 2024 年财務預期。Stellantis 集團表示,因全球汽車銷量放緩,以及與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的競争加劇,汽車行業的競争形勢有所加劇,預計 2024 年的營業利潤率将下滑至 5.5% 至 7%;預計 2024 全年自由現金流預期将在 " 負 50 億至負 100 億 " 歐元之間。
此前剛宣布在 CEO 領導下進行組織變革
一系列高層職位出現變動
10 月 11 日,Stellantis 集團發布公告表示,計劃對管理層組織進行調整。
Stellantis 集團 CEO 唐唯實将于 2026 年年初任期屆滿時卸任并退休。Stellantis 集團方面稱,已正式啟動 CEO 繼任者遴選流程,遴選工作由集團董事會的一個專門委員會領導,并将于 2025 年第四季度完成。
除此之外,Stellantis 集團還宣布了一系列高層職位變動。
具體而言,Santo Ficili 被任命為瑪莎拉蒂品牌和阿爾法 · 羅密歐品牌首席執行官,并進入集團全球執行委員會;Antonio Filosa 接替 Carlos Zarlenga 擔任 Stellantis 集團北美區首席運營官,并繼續擔任 Jeep 品牌首席執行官;由安巴托(Jean-Philippe Imparato)接替 Uwe Hochgeschurtz 擔任 Stellantis 集團歐洲區首席運營官,并繼續擔任集團 "Pro One 商用車業務 " 首席執行官一職;Uwe Hochgeschurtz 将離開 Stellantis 集團等。
在中國市場方面,奧立維被任命為 Stellantis 集團中國區首席運營官,并繼續擔任 "Stellantis 集團 - 零跑科技戰略聯盟 " 總負責人。Stellantis 集團中國區原首席運營官歐思銘被任命為 Stellantis 集團首席财務官,原首席财務官 Natalie Knight 将離開 Stellantis 集團。
" 為在動蕩的全球環境中推動流程簡化并提升組織績效,Stellantis 集團宣布了有針對性的管理層組織變革,該變革立即生效。Stellantis 集團首席執行官唐唯實(Carlos Tavares)将帶領新的團隊加倍關注集團的核心重點業務,并正面迎接本行業所面臨的全球性挑戰。"Stellantis 集團方面表示。
" 與零跑汽車的合作不受影響 "
在中國市場,Stellantis 集團曾投放标致、雪鐵龍和 Jeep 等品牌。2014 年,其合資企業神龍汽車(東風集團與 PSA 合資企業)銷量達到 70.48 萬輛的高峰,但随後銷量開始下滑,到 2020 年僅剩 5 萬輛。同時,長安 PSA 解體和廣汽菲克破產進一步影響了 Stellantis 集團在華的業績。
唐唯實認為,Stellantis 集團在中國市場不算成功的情況下,需要在華保持一定的曝光率," 要赢得中國市場,最好先獲得一家中國發展較好的公司幫助 "。
Stellantis 集團還與零跑汽車建立了合作關系,以加速其電動化轉型。2023 年 10 月,Stellantis 集團宣布将投資約 15 億歐元,獲得零跑汽車近 20% 的股份,并與零跑汽車共同成立 " 零跑國際(Leapmotor International)" 合資公司,Stellantis 集團持股 51%,零跑汽車持股 49%。該合資公司負責零跑汽車在全球(除大中華區外)的出口、銷售以及當地制造業務。今年 5 月,Stellantis 集團與零跑汽車共同宣布,雙方合資公司 " 零跑國際 " 已完成所有必要性審批,正式成立并開啟運營。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資料圖)
從產品來看,零跑國際首發的兩款車型将是 A00 級新能源車 T03 和 B 級新能源 SUV C10,未來 3 年零跑國際還将陸續投放四款車。據了解,零跑國際的 KPI 為第一年不虧本、實現盈利,這将在電動化轉型、業績等方面為 Stellantis 集團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據了解,目前,零跑國際已在 13 個歐洲國家擁有超過 200 家經銷商,目标是在 2025 年底前在歐洲設立 500 個銷售點,并從今年第四季度起将業務擴展到亞太、中東、非洲和南美洲。
在唐唯實離職消息傳出後,Stellantis 集團中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唐唯實從 Stellantis 集團的離開,不會影響到 Stellantis 集團和零跑汽車的合作。"
當前,Stellantis 集團正積極推進旗下 14 個品牌的電動化。其中就包括瑪莎拉蒂。據悉,瑪莎拉蒂目前正加速布局電動化,已推出純電 SUV 格雷嘉車型。此外,GranCabrio 純電敞篷跑車已完成首秀。根據規劃,到 2025 年品牌将推出全部車型的電動版本,并在 2030 年實現整個品牌的 100% 電氣化。
此外,近日 Stellantis 集團正式推出了 STLA Frame 車型平台,這是一款純電動汽車原生的多能源平台。STLA Frame 平台旨在為 Stellantis 集團旗下的全尺寸皮卡、輕型商用車和 SUV 車型提供支持,搭載該平台的車輛首先将裝備創新型的動力陣容,包括電池純電動和增程式電動汽車動力,未來還可搭載内燃機、混合動力和氫能源動力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