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哈哈哈哈哈下一個國產喜劇黑馬來了,歡迎閱讀。
2022 年,第 36 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沈騰提名最佳男主。
公布得票時,觀眾看傻了。
沈騰,0 票。
這可是内地最好笑的男人(之一)诶?
合理嗎?
同樣不合理的事情,其實早就發生在二十年前。
2001 年,《少林足球》橫掃 7 項金像獎,周星馳終于得到十年演藝生涯第一個影帝。
但很少人知道。
在《少林足球》之前,周星馳提名過 8 次金像影帝。
喜劇,和喜劇演員,不受待見到什麼程度?
是前金像獎主席放狠話," 只要有我在一天,周星馳就别想得獎 " 的程度。
喜劇的本質,是消解權威。
于是每一個合格的喜劇人,都是他那個時代裡,草根最可信的嘴替。
但不管觀眾心裡地位多高。
喜劇人,好像總是被迫成為陪襯,無法享用舞台的聚光燈。
但真正的勇士,從不抱怨環境,而是創造條件。
于是。
當創作環境在變難,喜劇人的出逃也成了常态。
開心麻花,居然悶聲幹了件大事——
01
沒錯,第一屆澳門國際喜劇節。
來之前,Sir 是既緊張又期待——
喜劇節,國内到國際都沒有先例,能給喜劇人帶來啥?
更重要的是。
對喜劇迷來說,夠好笑嗎?
不過一落地,看到這些片名、劇名。
徹底放心了。
有沒見過的國外小眾喜劇——
《交錯盧森堡》《出租男孩》《友情以上》《實幹之人》。
它們分别來自:烏克蘭、柬埔寨、泰國、羅馬尼亞,都是 " 非主流 " 的電影小國,都出自新人導演之手。
也有受過票房或口碑認可的,華語代表作回放——
《關于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飯戲攻心》《驢得水》《夏洛特煩惱》《帶你去見我媽》。
舞台劇部分,更讓 Sir 大開眼界。
這真是不出國門就能看到的陣容嗎?
集歌劇、搖滾、流行樂于一體的西班牙歌舞喜劇《喜劇之聲》。
結合芭蕾和足球的挪威先鋒肢體喜劇《舞悅足球》。
改編自世界經典 IP 的互動懸疑喜劇,粵語版《瘋狂理發店》。
開心麻花出品,杜海濤、艾倫聯袂主演的《開心聊齋 · 三生 PLUS》。
就像國際電影節,在備受矚目主競賽之外,還有為小眾作者創立的單元。
戛納,有容納大膽題材的 " 一種關注 " 單元;柏林,有為鼓勵年輕導演的新生代單元;威尼斯,也有注重實驗性的地平線單元。
澳門國際喜劇節,豐富了笑的緯度。
當他們主動選擇風格更野、題材大膽的電影和劇目。
這恰恰印證——
這是真正意義的創作交流,擁抱國際,絕非走走過場的 " 俾面派對 "。
更寶貴的是。
對喜劇人來說,這裡還有由真實失敗編織而成的一線創作經驗。
Sir 印象最深刻的,是泰國電影《友情以上》。
杠鈴般的笑聲,一直延續到彩蛋環節。
現場有影視系學生,激動地問導演,到底是怎麼做到,一場戲五分鍾有兩三個包袱,還自然、真實、不尴尬?
導演說,喜劇很開心,但喜劇創作 …… 必須舍得讓自己不開心。
原來,把搞笑寫進基因裡的泰國電影,寫劇本經常是三人以上的集體創意,還有約定俗成的規則:
如果其中一個人講的笑話,其他兩個人沒笑,或笑得勉強,那就得重寫。
關于創作的軸,我們聽說過很多大師級傳說。
黑澤明等雲到,李安要求演員打通宵麻将,王家衛讓劉嘉玲擦地板擦到膝蓋破損 ……
但很少人會提到,其實喜劇裡每個爆笑的一分鍾,都融化了無法估量的十年功。
就像沈騰在開幕式感慨說,喜劇地位不高,缺乏标準,很多人為之奮鬥一生,都無法獲得匹配的認可。
所以《友情以上》導演的話,首先就重塑了觀眾對喜劇的認知,更是對未來的喜劇創作者,一次潤物細無聲的傳遞——
優秀的喜劇,需要你直面失敗,因為它需要根植于生活的真誠。
優秀的喜劇人,是即便和大師仍有鴻溝,也不放棄用大師标準自我要求。
02
喜劇人自己挑的劇本,都是怎麼樣的呢?
坦白說。
跟普通大眾想象的爆笑,确實有一些距離。
拿電影來說——
柬埔寨的《出租男孩》,主角是兩個性工作者,底層小人物。
羅馬尼亞《實幹之人》,則是以驚悚片的手法,拍系統性腐敗。
《交錯盧森堡》入圍了威尼斯地平線單元,講述烏克蘭的戰時故事。
以上這些故事,已經不是我們傳統認知裡的爆笑。
它們或許沒有病毒式傳播的梗。
卻有着和現實苦難結合的黑色幽默。
舞台劇也同樣。
這次 Sir 最回味無窮的,是粵語版《你好,打劫》。
由劉德華出品,張達明導演,饒曉志編劇的黑色喜劇。
盞鬼的本土改編,荒誕的劇本設計,《你好,打劫》具備粵語觀眾從頭笑到尾的本領。
但越到後面,卻越覺得——
這似乎不是一首小人物的贊歌。
而是語調高昂,直指現實的怒歌。
六個角色的個性,對應的是六種豐滿的人格,更是一則關于理想主義的年輕靈魂,如何逐漸被社會催熟、扭曲、毀滅的黑暗寓言。
相比之下,《開心聊齋 · 三生 PLUS》則溫和許多。
雖然沒有《你好,打劫》的先鋒與思辨。
但在表演形式上的創新,《三生 PLUS》則走得更遠。
劇本雖改編自古典文學,但對角色的塑造,全是當代青年感興趣的話題:社交恐懼、電商直播、考公考研、仇富不公。
表演上,則是主打一個奇奇怪怪,但又好上頭的混搭。
從大陸空運到澳門的舞台全景,保證了 " 陰間沉浸感 "。
唢呐和饒舌,時不時就隔空擊掌。
唱着唱着傳統戲曲,還跳起了科目三,甚至打破第四面牆,突然跟澳門觀眾互動 ……
反正搞事,就數麻花最會。
結束後,Sir 還聽到一位粵語觀眾說:明明聽不太懂,但就是忍不住笑。
或許,這就是麻花喜劇的魅力——
不僅是語言的趣味,更是氛圍的感染,故事的沉浸,是被無厘頭式幽默 360 度包裹的幸福。
至于 Sir 錯過的重磅劇目粵語版《瘋狂理發店》,據說編排時間非常極限,表演者既有資深老面孔,也有澳門本土新演員。
沒想到,整個喜劇節下來,最火爆的就是它——
開票即售罄,Sir 托了六度人脈都沒要到。
不愧是打破吉尼斯記錄,美國非音樂劇類駐演時長次數最長的話劇 IP。
當我們習慣了喜劇片是糖水小品的時候。
還好有澳門國際喜劇節,提醒我們喜劇本該抵達的深度和廣度——
笑中帶淚。
笑世界瘋癫。
真正優秀的喜劇創作,不會是圖一樂的谄媚迎合,而是對生活的痛苦,人性的荒誕,永遠有抽絲剝繭的悲憫與反刍。
03
其實整場看下來。
Sir 不時會想到,沈騰在開幕式透露的秘密——
他說,如果可以,他現在最想做的不是電影,而是回到劇場演戲。
什麼戲呢?
他說,只要是新的,都想演。
過去我們都覺得,沈騰是老天爺賞飯吃的喜劇演員,大概也是張藝謀說的 " 屬于 1% 的天才 ",站在那兒就能讓人發笑。
既然如此。
為什麼還要返回劇場,去演又苦又累的舞台劇呢?
因為劇場是小的,也是大的。
它沒有喊停的機會,沒有卡殼的空間。
為了能被看見的驚豔一分鍾,你要付出很多無法被看見的十年功。
就像開心麻花打響招牌的《夏洛特煩惱》。
也是原班人馬在舞台上一次次磨合,直到爐火純青的結果。
因為在舞台上,你能得到觀眾最直接的反饋——
包袱響沒響?
這個地方是該收還是該放?
不得不說,喜劇的評價标準是最殘酷的,幾乎沒有中間狀态可言。
觀眾笑了,成。
沒笑,砸。
但這種不留情面的真實反映,恰恰是對演員的鞭策,也是最寶貴的經驗。
所以當沈騰說想回到舞台上的時候,Sir 毫不懷疑他的真誠。
這也是頂級喜劇演員才有的自省——
在今天的中國電影市場。
喜劇電影,一旦能摸準時代的脈搏,擊中觀眾的神經,就能成為黑馬。
但一年當中,像流水線一樣的标準化喜劇越來越多,能讓人笑出餘味,笑出審美,甚至笑出思辨的精品又有多少呢?
與其說沈騰在呼籲演員回歸初心。
不如說,他在向來錢快,但遺忘更快的市場發出提醒——
喜劇的創作,依然需要回歸小人物的生活,需要創作者反刍自己,拿出自己信、演員信的真誠,才能創作出觀眾也信的真 · 嘴替。
而我們的喜劇環境,也需要給創作者、表演者,更多彈性和發揮的空間。
就像 Sir 前面提到的,泰國電影《友情以上》的導演。
他拍的這部小成本愛情喜劇,在 2019 年上映,用現在的眼光看,制作有點糙,價值觀也沒有什麼高深的,大概相當于無厘頭版《我可能不會愛你》。
但這種節奏輕快、成本較低,光靠故事本身,就能與大眾同頻,技法成熟、在本土賣得不錯的商業喜劇。
恰恰是我們當下的電影市場,最缺乏的東西。
而在采訪中,泰國導演也說,在他的大學裡,學電影的人都是放養的,他們的幽默,來自足夠自由、野蠻生長的環境。
于是,才有了他為了寫更真實的劇本,一邊拍戲,一邊跑去當空少的經歷。
說到底。
國產喜劇的出路,在哪裡?
是更自由包容的創作環境。
是鼓勵演員和創作者,不要活在真空的套子裡,和觀眾同呼吸共命運,對這個越發讓人迷惑的時代,做出一點真誠、叛逆、有個性的表達。
就像澳門國際喜劇節。
它要做的,也不僅僅是把喜劇人聚在一起,玩團建。
而是一項可持續的事業,是讓有表達欲的年輕人,在澳門這個中西文化交匯的城市落地生根,挖掘出本土化、多語言改編的創作能量。
就像周星馳,最早也借鑑過好萊塢,再結合香港的本土特性,和華語世界的共同時代命題,才讓他的喜劇,能夠反向文化輸出,成為好萊塢大導也想致敬的 " 無厘頭藝術 "。
今天,面對仍需被提振的喜劇產業。
我們不怕優質喜劇暫時缺貨,也不怕新演員缺乏舞台經驗。
國際喜劇節或許還年輕,有無數待完善的地方。
但不要緊。
因為就像幽默大師北野武說的," 年輕,就是一連串的失敗。"
那些由失敗編織的,才是真實的人生。
也才是真正能抵御時間,隽永的喜劇。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