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小米手表S4評測:更精致,更完整,更值得期待,歡迎閱讀。
最近國補政策确實促進了我的消費。當小米手表 S4 在國補 + 限時優惠後的到手價來到 800 元以下,我還是沒有忍住,入手了這款手表。
作為小米手表 S3 的長期用戶,其實我對 S4 的表現并沒有特别高的預期。畢竟截至發稿時,前者都還沒有更新小米澎湃 OS 2(據說會在最近更新),許多功能在過去一年多裡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盡管基礎體驗還算不錯,但終究是少了一些新鮮感。
不過,在購買到發稿的這一周裡,小米手表 S4 還是帶來了不少有趣的新鮮體驗,讓我對小米手表產品線又重生了幾分新的期許。
表圈更精致,形态也更完整
首先令人驚喜的是,小米手表 S4 整體的外觀設計精進了不少。我入手的是銀色的标準版,表圈的部分是不鏽鋼材質,表體則是高亮拉絲質感的鋁合金,雖然不同材質帶來了觀感上的落差,但依舊要比比 S3 精致得多。
它在這款标準版的表圈上還做了一些比較有趣的細節設計,比如最外圈做了細致的豎紋,往内圈則是對應時鍾的刻度,繼續往内還有塗黑處理的分鍾刻度,與螢幕的黑色邊框更加相融,同時還有一定的倒角處理,讓比較大的整個表圈縮減了不少視覺上的份量。
如果你不滿意标準版的這個表圈設計,還可以跟上一代一樣更換表圈,獲得更具個性化的外觀和表盤體驗。從小米手表 S3 到 S4,小米在可穿戴產品上做到了對外觀的重視,我也期待這個設計能多延續幾代,讓小米手表可以建立起一個更獨特的外觀生态。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支持換上小米手表 S3 海灣藍的表圈,但它并不能識别到限定色的表盤
旋轉表冠也在這一代重新回歸。在刻度 + 同心圓紋理 + 黑色高亮圈的加持下,它看起來還是比較精致的,并且與圓形的表盤更加搭襯。雖然依舊沒有能與表冠旋轉相互動的表盤設計,但如今的系統完成度還是要高上不少,這部分體驗咱們就放到後面系統的部分再說。
健康研究更新,更關愛你
在運動檢測這一塊,小米手表 S4 其實更新不大。它依舊搭載了由高精度心率血氧檢測模組領銜的一系列傳感器硬體,基本的功能也保持了一致,甚至底部的充電設計也是一樣的,上一代的觸點充電器還能繼續沿用。
不過,它在一些細節體驗上做到了更高的水平,比如終于接入了小米健康研究,能支持睡眠呼吸健康和心髒健康等一系列研究。官方還表示,它采用全新自研心率算法,心率準确度進一步提升至 98.2%,不過我們實際體驗下來确實很難感受到數字變化帶來的差異。
另外,它在運動方面也有了更多的功能支持,比如支持跑姿的識别,可以識别到觸地時間、垂直振幅和垂直步幅比這些更詳細的參數。希望後續小米還能進一步優化,比如提供運動記錄的對比和智能總結等功能,方便用戶調整自己的運動。
如果你喜歡做一些有儀式感的運動,還可以也用 AI 跑步路線這個功能做一條比較有趣的個性化路線,為運動賦予更多心意。
澎湃 OS 2 加持,系統體驗大更新
不得不說,新系統确實看起來更優秀一些。出廠預裝小米澎湃 OS 2 的小米手表 S4,确實在 UI 上煥然一新,在許多操作體驗上都有了更新。
▲新的應用菜單還提供了不同的顯示模式
就拿這一次回歸的表冠來說,小米手表 S4 就圍繞這個硬體做了不少的系統互動方式改動,只靠旋轉表冠,它的界面就可以從通知到表盤再到功能卡片,繼續滾動則是進入菜單,雖然振動體驗比較一般,過渡動畫的跟随也比較差,但一氣呵成的操作還是相當趁手的。
▲實際上日常使用并不會這樣一路滑到底,手指不需要像動圖裡這麼别扭地旋轉表冠
尤其是在面對需要滑動到消息框底部才能點擊的一鍵清除時,表冠輕輕一旋就能觸達,比滑動觸屏的體驗好了許多。另外,表冠還能參與到許多界面的互動中,比如調節倒計時的時間、絕大多數界面的翻頁和設定音量等等,希望以後還能看到能直接跟表冠互動的表盤吧。
也因為整體的界面邏輯有了改動,此前的功能卡片也做了一些變動,好消息是卡片面積增大,看起來更美觀,更聚焦于單個功能的直觀顯示,不過此前的模塊化卡片組合設計就消失了。
系統裡還有一些比較細節的趣味新功能,比如在手勢控制方面,它增加了一個響指手勢,并且現在可以直接與米家聯動,識别效率也相當不錯,非常有趣。
▲這裡以 " 響指啟動天氣應用 " 作為演示
對于追求戶外探險的朋友來說,小米手表 S4 這一次還在手表中預裝了與途聆對講平台合作的對講機功能,可以加入網絡對講和藍牙對講。另外它這次還增加了 NFC 車鑰匙等功能,對于一些品牌的車主而言還是更實用一些的。
馬馬虎虎的續航
雖然是 " 大号手環 ",但小米手表 S3 和 S4 系列的續航表現其實都相對一般。它倆同樣搭載 486mAh 電池,在理論的續航表現上相當,官方給出的參考續航依舊是藍牙典型續航 15 天,藍牙 AOD 續航 5 天。
我的小米手表 S4 在續航方面的設定如下,給大家當一個參考:
超長續航關;
使用耗電等級 3 的表盤,抬腕亮屏關,息屏顯示智能開啟;
自動亮度開啟(陽光模式開啟),息屏時間 10 秒;
全天心率監測與全天血氧監測開啟,并且開啟智能監測(過高過低提醒和心髒健康關閉);
睡眠高精度監測與呼吸率監測開啟;
手表微信登錄。
在我的這套真實使用設定下,它從 100% 降至 20% 的電量大約花了 3.5 天,算是中規中矩的表現,不算很差,但也絕不算優秀,與上一代的表現幾乎一致。整體來說,如果我不登錄手表微信,它的确能做到官方宣傳的 5 天續航。
我們還測試了它在運動之中的耗電。在一次 54 分鍾的跑步運動之後,它消耗了大約 5% 的電量,按照這個數字換算一下,它的每小時運動耗電量應該接近 5.5%,也給大家當一個參考。
總結
正如前文提到的,我在實際上手之前,對小米手表 S4 抱着一個比較低的預期。哪怕我在這篇評測之中給它評出了一個還算比較高的評價,作為小米手表 S3 用戶的我也依舊在擔心,怕後續它的更新不夠迅速,或者是跟之後的澎湃 OS 3 等系統難以接軌,跟不上新特性等。
不過實際體驗下來,小米手表 S4 在 2025 年 3 月的體驗還是比較完整的。它的整體操作邏輯得到了更新,雖然失去了按鍵自定義,但是旋轉表冠的體驗還算不錯,确實能讓手表系統操作起來更便利更順暢,而标準版的表殼與表體更加精致,哪怕忽略智能功能,也是一款顏值更高的時尚單品。
更讓我意外的是,小米竟然在手表產品線中實現了一次設計的延續。雖然表圈生态距離成熟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成長,但有了 S3 和 S4 兩代產品接力推動,我們還是可以對小米手表未來的個性化生态多一些期待的。
總的來說,在 800 元以下這個價位段,小米手表 S4 的表現已經達到良好水準,可以認為它達到了發布會上宣傳的水平。對于我而言,這款手表也将成為我日常穿搭的一部分,也期待它能在後續的軟體優化上持續努力,在下一代系統發布時能盡早獲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