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盈虧之間,高下立判!16家汽車上市公司2023業績預告簡析,歡迎閱讀。
在 " 捷報 " 頻傳的汽車板塊中,有誰 " 遙遙領先 ",又有誰 " 掉隊 " 了?
作 者 | 半 頁
責 編 | 尚 武
出 品 | 汽車 K 線
甲辰龍年首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大漲 1.56%,以 2910.54 點收盤;深證成指上漲 0.93%,報收 8902.33 點。
新年伊始,A 股開市上演 "龍抬頭" 的同時,2023 年中國汽車業上市公司業績預告發布,也暫告一段落。
現在,是時候透過各家上市汽車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告 / 快報,對它們 2023 年表現,一睹為快!
1
兩大整車板塊普遍向好
截至龍年春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汽車 K 線》統計在冊的 71 家汽車業上市公司當中,共有37 家發布了 2023 年業績預告 / 快報,另有汽車之家發布了 2023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業績公告。
聚焦到由乘用車與商用車兩大板塊組成的整車部分,共有16 家劇透了 2023 年經營情況,較一年前少了 1 家。
從整體上看可謂捷報頻傳,在這 16 家上市汽車公司範圍内,共有9家實現盈利(其中 2 家為扭虧為盈);7家出現虧損的企業當中,5家實現減虧,其餘2家存在虧損加劇的可能。
不過,分看兩大板塊各自的表現,乘用車與商用車板塊的處境各有不同。
在 7 家乘用車上市公司當中,實現盈利的僅有 3 家。而除江淮汽車外,其餘兩家的盈利增速明顯不比上年。
其中,比亞迪以預計290 億 ~310 億元歸母淨利潤位列榜單之首,不過由于基數不同,其同比增速較一年前動辄超過 400% 的水平相比顯著回落,預計同比增長 74.46%~86.49%。
比亞迪在公告中十分自信地對業績變動原因做出了說明,首先是新能源汽車業務依托品牌力提升、出海銷量增長、持續擴大的規模優勢和產業鏈成本控制能力,使其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此外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方面,受益于海外大客戶業務份額提升與安卓客戶需求回暖,產能利用率明顯提升,實現盈利增長。
長城汽車雖然以70.08 億元的歸母淨利潤位列總榜第 2 位,但與上年相比,預計盈利水平将出現15.22%的下滑。
長城汽車在公告中表示,淨利潤低于上年同期主要受匯率收益影響。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長城汽車透露,由于公司計提年終獎金,導致 2023 年第四季度歸母淨利潤較第三季度環比下降。
相比某些造車新勢力停薪發不出年終獎,長城汽車發放年終獎可謂良心企業。
還記得春節假期前夕,有關誰才是車企年終獎 "天花板" 的消息刷屏汽車圈,比亞迪、長城汽車是傳統汽車公司領網域内,經常被同時提及的兩家。
那麼,為了 " 天花板 ",兩家車企背後到底付出了怎樣的代價,還要等到完整版 2023 年報發布後一探究竟。
除上述兩家與江淮汽車外,其餘實現盈利的整車企業均來自于商用車板塊,且無一例外的,商用車上市公司盈利同比增速均高于上年同期,僅有 3 家仍處于虧損狀态,與僅有 3 家盈利的乘用車板塊形成鮮明反差。
2
盈虧之間,誰缺席、誰掉隊?
在一睹 16 家中國整車上市公司 2023 年業績的整體水平後,有三家公司的表現值得關注。
首先是 " 銷量排名不見你,虧損年年排前列 " 的北汽藍谷。正像前文所述,北汽藍谷是 7 家處于虧損的企業中,與亞星客車同為或将出現增虧的企業。
不同的是,北汽藍谷預計歸母淨利潤同比變化在增虧 4.3% 與減虧 4.85% 之間,而公告顯示,亞星客車将注定增虧。
但即便如此,北汽藍谷仍以 52 億 ~57 億元的虧損水平,再次墊底,且不僅是在乘用車、整車板塊中墊底,放眼 37 家已經發布業績預告的汽車業上市公司範圍,北汽藍谷同樣再次墊底。
此外是兩家缺席的上市公司:長安汽車和中通客車。
2023 年 1 月 30 日,上述兩家公司同日發布了 2022 年業績預告,而時至 2024 年 2 月中下旬,仍未見到這兩家公司以公告形式發布 2023 年經營情況。
不過,透過中通客車2023 年 10 月發布的三季報來看,中通客車 2023 年第三季度盈利增速放緩,但前三季度累計同比增長顯著,尤其是扣非淨利潤實現扭虧為盈,這讓人們對其全年業績抱有較高的期待。
此外,中通客車于 2023 年 11 月發布公告稱,公司新任命 7 名高管,其中,"80 後 "胡海華接任李百成,擔任中通客車新一任董事長,王興富接替彭鋒任總經理。高層人事更迭,中通客車的表現值得期待。
另一家缺席的,是乘用車板塊中的重磅角色——長安汽車。
雖然尚未發布 2023 年業績預告,但透過三季報能發現,長安汽車2023 全年業績有着不錯的基礎。數據顯示,長安汽車僅2023 年前三季度累計歸母淨利潤就已經達到了98.82 億元,不僅超越了 2022 全年水平,還實現同比增長43.22%。
對于長安汽車來說,值得關注的集中在扣非淨利潤與 2023 年第四季度的經營情況。财報顯示,長安汽車 2023 年前三季度扣非淨利潤為36.12 億元,同比減少5.91%。
同時,長安汽車產銷快報顯示,其在 2023 年末的兩個月銷量環比持續下降,特别是大多數企業通常會衝擊全年目标的 12 月,長安汽車銷量同環比均出現下降,這對于其 2023 全年業績,特别是扣非淨利潤的表現會產生哪些影響值得關注。
這裡需要補充說明的是,雖然長安汽車 2023 年末兩個月的銷量低調收官,但在 2024 開年首月,長安汽車則是迎來了十足的" 好采頭 ",2024 年 2 月 3 日,長安汽車官方微信公眾号發布海報稱,長安汽車當月零售量突破 30 萬輛。
「圖片來源:長安汽車產銷快報」
2 月 6 日,在長安汽車發布的 1 月產銷快報中,其 1 月銷量為28 萬輛,雖不及官微海報的成績,但創下了 2018 年以來的單月新高,超越上汽集團位居中國汽車業上市公司之首。
然而,在 2 月 8 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發布的月度數據中,無論狹義乘用車批發、零售,還是廣義乘用車的批發與零售銷量,長安汽車均在20 萬輛以内。
不同的統計口徑的确會出現不一樣的數據結果,但在動辄8 萬輛的差異下,長安汽車的銷售表現到底幾許,對于 2023 年經營業績又造成了哪些影響,《汽車 K 線》将持續關注。
3
Views of AutosKline
2023 年,中國汽車業提前進入到年產銷3000 萬輛的時代。據統計,全年汽車行業營收突破10 萬億元,達到100,976 億元,同比增長12%,利潤5086 億元,同比增長 5.9%。
翻看實現盈利的乘用車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會發現無論是比亞迪、長城還是江淮汽車,無不提到了抓住國際市場機遇、降本增效兩大關鍵詞。
而處于虧損的海馬、眾泰、賽力斯、北汽藍谷,雖然表面上看各有各的難題與苦衷,但本質上其實都是在 " 内卷 " 不斷加劇的市場環境中,任憑怎樣 " 燒錢 ",都沒能在銷量上跟上節奏、實現盈虧平衡。
跨入產銷 3000 萬輛新時代,任何一家車企都同樣面對着新能源出海的機遇與挑戰,或是發揮先發優勢,或是憑借後發制人,伴随行業整體轉型,必然會出現有人掉隊、有人領先的局面。
但《汽車 K 線》認為,對于那些暫時沒能跟上轉型節奏、缺席業績預告發布的汽車行業上市公司來說,就此而自亂陣腳、動作變形,其實反而容易導致更嚴重的失誤。
盈虧之間,已經披露業績預告的 16 家整車上市公司高下立判。
那麼,在 " 價格戰 " 中提前開啟 3000 萬輛時代的 2023 年,誰才是最大赢家?2024 中國汽車上市公司又應該怎麼幹?還請持續關注《汽車 K 線》後續推出的 2023 年中國汽車業全部上市公司年報解析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