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杜祥琬院士:碳中和不是終點,人類社會要靠未來能源支撐,歡迎閱讀。
中新經緯 5 月 13 日電 ( 牛朝閣 ) " 碳中和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但也只是一個裡程碑。" 在中國新聞社與能源基金會 12 日聯合舉辦的 2023 年第一期國是論壇之 " 能源中國 " ( 下稱論壇 ) 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顧問杜祥琬說。
杜祥琬表示,對能源資源禀賦的認識是影響能源政策和能源戰略一個很實際的問題。準确認識中國能源資源禀賦是正确認識本國國情的要素,也是影響中國能源政策、能源戰略的關鍵點,所以對于确保國家長遠的能源安全、引導能源轉型具有方向性、戰略性的意義。
杜祥琬提出,在現在和今後的一段時間内,化石能源還是很重要的,在此期間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要協調互補,先立後破,構建韌性的能源體系," 新房子沒有蓋好,不要拆老房子。"
杜祥琬建議将 " 化石能源要逐步退出 " 中的 " 退出 " 改成 " 減退 "。" 減退是肯定的,我倒不覺得一定要退出,就是到 2060 年,根據我們的計算也還要保留一點化石能源,有一些工業環節可以有一點二氧化碳排放,比如 20 億噸,現在我們是 100 多億噸,到那個時候有 20 億噸,再加上我們碳中和的能力,保持碳中和是可能的。" 杜祥琬說。
杜祥琬表示," 年輕同志們還要長大,還要繼續幹事。碳中和不是終點,人類社會還要發展,人類社會要靠未來能源的支撐,從未來能源的角度再回頭看一眼,可以更好地理解現在雙碳目标的意義和歷史地位,我們必須實現這個雙碳目标,才有未來能源。"
談到碳達峰、碳中和,杜祥琬認為,能源轉型是做加法,而不是減法,具有長期性、艱巨性,但是方向清晰。穩步由以煤為主轉向可再生能源為主,這是長遠的能源安全之策,也是走向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牛朝閣:[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公司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魏薇
作者:楊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