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突發消息,兩家巨頭同時困境:虧損破200億,歡迎閱讀。
文|王方 鉛筆道創始人
今天看到兩則遺憾消息。我曾無比欣賞的兩家企業,近期同時陷入困境:一家是國美,一家是蘇寧。
據年報,國美去年營收 174 億元,同比下滑 62.74%,淨利潤為 -199.56 億,虧損擴大 353.34%。整個 2022 年,國美關閉 722 家門店。
如今其賬上現金只剩 1.7 億元(含現金等價物),而去年同期為 43.87 億元。去年年末,國美已出現拖欠員工工資現象。
而蘇寧也好不到哪去。7 月 14 日,蘇寧披露半年業績預告,預測公司淨利潤可能為 -15 億至 -20 億。今年 6 月,蘇寧被強制執行 30.82 億,創始人張近東在被執行人行列。
10 年前,這兩家公司在 3C 界(計算機、通訊、消費電子)叱咤風雲。
在我供職的報社裡,他們是超級大客戶,每年的投放額至少數百萬。而京東等電商公司都是 " 小公司 ",每年投放金額很難破 100 萬——足見兩波勢力的财力差别。
當然,現在的情況應該是反過來了。
我很好奇,國美、蘇寧究竟做錯了什麼,造成兩股力量天差地别的結局?
比較廣泛的說法:有人會說是他們跟不上新時代,導致戰略錯誤——我不認同。
他們的戰略認知真的錯了嗎?我覺得不是,從長期正确角度來講,他們對零售的理解比電商派更正确。
10 年前,我剛入行成為一名記者,正好趕上這波論戰。京東阿裡勢力鼓吹電商改變一切,街邊店鋪都會被 " 基本颠覆 "。
馬雲曾與王健林有過交鋒:說電商不會完全替代你們,但會基本取代你們。他們立下賭約,至 2022 年,電商占國内零售市場比重若超過 50%,王健林将輸給馬雲一億元,反之亦然。
從結果看,王健林的認知更正确。
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 年全國實物商品電商零售額 11.96 萬億,占零售總額比重為 27.2%。
我的印象中,蘇寧創始人張近東也是類似态度。
他認為電商的影響被過大鼓吹:電商不符合商業規律,未來不可能成為主流消費渠道。從現在的結果看,張近東是正确的。
此外,我當年曾采訪蘇寧多名高管,他們普遍認為電商的經營成本比實體更高。而京東等觀點則相反。
如今來看,蘇寧高管的認知更正确。
實體店雖有租金成本,但能獲取天然獲取周邊流量。電商雖沒有租金成本,但有倉儲物流成本,還有剛剛的流量投放費用。
綜合來看,用 10 年後的大趨勢看,蘇寧說的都更正确。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認知更高的群體為何走向商業敗局,另一個認知更低的群體反而蒸蒸日上——這又是為何?
據 2022 年《财富雜志》發布的世界 500 強榜單:民營企業排名最靠前的,一個是京東(排名 46),一個是阿裡(排名 55)。
兩相對比,差别萬千。這個現象給我更深的啟發是:商業世界裡,不需要絕對正确,而是相對正确。
什麼叫相對正确?市場的多數人認為正确,它就是正确的。
什麼是絕對正确?它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本質正确。好比 1+1=2,今年是這樣,10 年後也是這樣。
很多時候,追求 " 絕對正确 ",會讓一個企業遭遇滅頂之災。大家不要忘記,布魯諾是被燒死的。
400 年前,這位科學家提出 " 日心說 ",嘗試教育市場 " 地心說 " 不正确。最後,他被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
我個人建議:商業世界裡,也不需要追求 " 絕對正确 "。
更适當的做法是:當你意識到一個群體全部認知 " 有問題 " 時,不要去糾正他,而是去思考這裡面有沒有商機。
一般而言,當整個行業都認知錯誤時,一定會有巨大機會——所謂行業紅利都與之相關。
什麼是紅利?需求集中爆發時就會產生紅利。
這裡面的需求沒有正确錯誤之分。正确需求的爆發會有紅利,錯誤需求的爆發也會有紅利。
如果你只追求 " 絕對正确 ",你可能會喪失一半的紅利。
整個行業都認知錯誤時,這個巨大商機究竟是什麼?這個商機就是:會有一個行業來為此買單——交學費。
作為創業家、企業家,我們要思考的是:能不能賺到這個 " 學費 "。
這并不是助推錯誤,而是在幫助成長。整個行業交完 " 學費 " 後,一定會在某個時間點醒悟,然後調整那個共識性錯誤。
由此," 相對正确 " 就變成了 " 絕對正确 "。
電商過去 10 年的成長,很好地實踐了這個過程。10 年前,大家認為電商将會砸掉零售的飯碗,于是大家都開始 " 犯錯 "。
投資人 " 犯了錯 ":砸了很多錢進去,投了很多電商公司;電商公司也 " 犯了錯 ":砸了很多錢進去;品牌也 " 犯了錯 ":大肆燒錢做流量。
直到中途某一天,這種模式難以為繼了。
投資人發現:電商市場其實不大,只能容納 1-2 個玩家(京東、阿裡),垂直電商都沒有機會——全軍覆沒,浪費好多錢。
電商自己也發現,線上好像到頭了,流量越來越貴,内卷越來越厲害,于是轉戰實體經濟,開超市、便利店,進入國美、蘇寧的 " 地界 "。
品牌商也發現,電商完全賺不到錢了,大部抽成本都給了平台燒流量,還不如實體開店,還能維持部分盈利。
然而,就在這個 " 紅利誕生及消失 " 的周期裡,大家都交了 " 學費 "。
但不可否認的現實情況是:不少企業利用 " 學費 " 壯大起來了,也意識到了曾經的 " 錯誤 ",于是把 " 相對正确 " 修改成了 " 絕對正确 "。
以京東為例,自 2022 年起,全集團的定位變成了 " 新型實體企業 ",已經全然沒有了 " 電商 " 字樣。
我個人認為,蘇寧、國美最大的失誤,就是太追求 " 絕對正确 ",以至于行業交了那麼多 " 學費 ",他倆基本沒賺到什麼。
僅以股權融資為例,據鉛筆道 DATA 數據,京東集團 IPO 之前累計融資至少 38 億美金,折合人民币約 270 億人民币。
盡管國美也創新做了 " 國美在線 ",蘇寧也有 " 蘇寧易購 ",但這些都并非 " 一把手工程 ",而是 " 職業經理人 " 工程。
比如成立于 2009 年的蘇寧易購,第一批高管離職潮大約出現在 2015 年。由于缺乏創始人基因,二者的生命力都不夠旺盛。
這些宏觀經驗在企業微觀管理上都能找到對标。比如永遠不要去教育客戶,客戶認為是對的,那就是對的。
基于他們内心想做的事,才會形成需求,需求形成後,對你來說才會有訂單機會。
更何況,在某個細分領網域,正是因為他們的認知不如你,所以你才能賺到他們的錢。
創業者不要做布魯諾,而要做哥白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