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能拿雞蛋能做飯,以後的特斯拉他們造,特斯拉發布第二代機器人,歡迎閱讀。
特斯拉除了汽車如今也在智能人形機器人上不斷研發。之前特斯拉官方曾經發布過一款名擎天柱的智能人形機器人,昨天特斯拉正式發布了其第二代擎天柱 Optimus Gen 2。
重量減輕更靈活
首批将在特斯拉工廠使用
特斯拉在該領網域的研究比較迅速,在第一代尚未投入運營前,就已經發布了第二代產品。
相比第一代,第二代擎天柱具備了全新設計的執行器和傳感器;步行速度提高 30%;重量減輕 10 公斤;擁有更加靈活的手部和頭部。在視頻顯示中,機器人可以做一些半蹲、手拿雞蛋的動作,最後也不忘跳了一段舞蹈。
根據特斯拉官方的說法,智能人形機器人會率先運用在特斯拉汽車工廠内幫助生產。不過從工業生產角度出發,人形機器人并不太适合繁重的工業生產,所以特斯拉研發智能機器人最終目的還是銷售給個人用戶,用來替代做一些相對危險、繁重的工作,未來還将幫助用戶在家做飯,照顧老人。
但是考慮到照顧老人、做飯這類較為細致的工作,相比智能駕駛要更加復雜,用機器人實現這類工作看來還有相當遠的一段路要走。
車企造機器人已成傳統
其實車企研發機器人,特斯拉并非是首個,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本田研發的 ASIMO。從 1986 年首台 E0 步行模拟機一直到 2005 年最新一代人形機器人,一共誕生了 12 代機型。後續通過不斷的更新 ASIMO 具備了跑、跳、踢球、跳舞、端茶遞水等功能。直到 2018 年本田正式宣布停止研發該項目。而相關技術研發投入高,相關技術無法商業落地可能本田決定放棄的主要原因。
而在本田退出後,大名鼎鼎的波士頓動力機器人應該是目前熱度最高的智能人形機器人。其在運動能力上的表現讓人印象深刻,客觀來說單單從移動方面的表現應該也要強于本田與特斯拉。
而在國内方面,小鵬、小米、都有自己智能機器人相關產品,雖然在產品形态上沒有和國外企業走智能人形的道路,但同樣着重在智能化的領網域加強研發。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車極為強調智能駕駛,而智能駕駛中最為重要的感知、探索技術,同樣也是只能機器人的核心技術,
根據國内相關專家介紹:機器人和智能汽車有共性。例如語音識别、健康狀态檢測、人臉識别、人類心情識别、與人互動等等。機器人和智能汽車可以并行發展,最大效率利用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
寫在最後
可見未來汽車的最終形态或許就是一個智能機器人的形态。而車企在相關領網域提前布局研發,在未來相關產業成熟之後才能搶占先機。但短期内,我們還很難看到該類機器人投入運用。
一對一交流,加小志微信(xinqiche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