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黃峥接班人陳磊,決定“撒币”千億,歡迎閱讀。
靴子落地,秉承集團董事長、聯席 CEO 陳磊 " 釘釘子 " 精神的拼多多,時隔多年,錘子掄起,終将 " 百億補貼 " 砸成 " 千億補貼 "。
4 月 3 日,拼多多 " 商家權益保護委員會 " 宣布,平台将推出 " 千億扶持 " 惠商計劃,未來三年内拟投入資金、流量等資源超 1000 億,加碼電商生态建設。
對此,拼多多集團執行董事、聯席 CEO 趙佳臻表示:" 此次‘千億扶持’,是真金白銀的投入,不喊口号,只動真格。平台敢于犧牲,敢于啃硬骨頭。"
硬骨頭不好啃,又要繼續啃,無疑是拼多多當下内外交加復雜形勢的一種倒逼。一方面,随着電商巨頭間對存量市場争奪步入深水區,各大平台不約而同地将新一輪争奪的方向,從消費者轉向商家,從需求側轉向供給側,由此,由拼多多領頭,一場烈度更大、投入資金更多的平台資金索姆河 " 絞肉 " 戰,或将爆發。
另一方面,繼 2024 年推出 " 百億減免 "" 電商西進 "" 新質商家扶持計劃 " 等舉措後,拼多多此次的 " 千億補貼 " 既是對商家扶持戰略的延續,也是解決自身增長日漸緩慢的必要舉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從這點上說,拼多多 2024 年後的種種動作,或許是為根治商家、用戶、平台三者關系日漸失衡後,自身必須化解商家生态的歷史遺留問題。
一、拼多多壓力何來?
承平日久的拼多多,也感到了危機。
此次,趙佳臻強調:" 公司從我到下面的每個部門、每個員工都要上下一心,力出一孔,這也是未來幾年拼多多能否開創新局面的關鍵所在。" 而引發拼多多 " 千億補貼 " 的一個誘因,或許源于拼多多增長的日漸緩慢。
當下,随着電商高增長時代不再,多年來靠 " 百億補貼 " 讓自身低價心智深植消費者腦中的拼多多,面對增長壓力也概莫能外。
尤其在 2024 年下半年 " 國補 " 争奪戰中,受到自身商業模式影響,拼多多未能如京東一般吃透紅利。在 2024 年三季報業績會上,拼多多聯席 CEO 趙佳臻則大致談到,拼多多因平台模式錯失了國補的機會,而且要自費補貼付出 " 遠高于同行的巨大成本 "。
受此影響,當 2024 年四季度,京東營收同比增幅 13.4% 重回雙位數增長的同時,京東電子產品及家用電器品類同比增長 15.8%,也大幅領先了同期拼多多家電營收增速。
除了 " 國補 " 短期波動外,拼多多 2024 年一個顯著的變化則是,随着自身體量持續
變大,不可避免的營收減速也開始出現了:例如,從 2024 年一季度到四季度,拼多多營收分别為 868.12 億、970.59 億、993.54 億、1106.10 億,同比增速分别為 131%、86%、44%、24%。
加上一同收窄的高盈利(同期,拼多多淨利潤同比增長分别為 246%、144%、61%、17%),此時,相較 2024 年第四季度阿裡營收同比增速 8%,京東營收同比增速為 13.8%,拼多多增速仍在領先。
可這樣的成績,已與曾經持續突進的自己不再搭邊:2024 年的拼多多營收與利潤增速雙雙放緩,也如同一只遠射的弓箭,勢能衰減明顯。
先前 2024 年财報電話會上,拼多多聯席 CEO 趙佳臻談到,平台對商家權益的重視、對優質商家的重點扶持等,可這也意味着:" 過去幾個季度裡,我們都提到了簡單地以短期的資本回報來評價公司的表現,已經不太适合目前發展階段的拼多多了。"
為此,一個直觀命題也擺在拼多多面前,即從依托于商家傭金、廣告費維持高增長的慣性模式中走出來,從一味在商家汲取養分、傾向于消費者的需求側中轉變,轉向幫助商家不斷釋放產能,最終才能充分調動商家的活躍度。
而從 2024 年拼多多的管理層多次表态來說,其對自身增長模式的變化與預見,其實一直很清醒。例如,先前 2024 年二季報拼多多陳磊就曾主動預警:" 我想向我們的投資者明确表示,從第三季度開始,利潤将逐漸呈下降趨勢 …… 從長遠來看,盈利能力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這似乎也預示着,拼多多将與成千上萬的商家,逐漸達成一種全新的關系。
二、水與魚的失衡?
" 魚與水 ",大概率可以定義平台和商家的關系。
為此,平台不可能為了自身增長一味做大,不計代價地毀壞自身生存的根基。此時,保護商家權益,就是構建良好的商業生态,最終達成消費者、商家、平台三方多赢的局面。
可在近些年,拼多多在服務消費者、運營商家、滿足平台發展盈利的三角關系中,拼多多算是電商巨頭中,站隊消費者較為激進的一方,而對商家生态保護,并非第一優先級。這也直接導致了三者關系的失衡。
雖然,從百億補貼、全網最低價、再到僅退款,拼多多這種前所未有的電商戰争風格,一步步引發拼多多效應,讓天貓和京東在震驚之餘,紛紛跟随模仿。然而,對于商家利益的壓縮和對用戶需求的釋放,操作的空間并非無窮大。
由此引發的後遺症之一,則是商家利益持續受到平台傾軋後,勢必爆發出激烈的反應。先前,拼多多的 " 僅退款 " 模式下,一些規則傾斜大多指向用戶而非商家。例如,消費者在籤收商品後,以商品存在瑕疵等理由申請僅退款,平台往往會傾向于支持消費者,導致商家承擔相應損失。
為此,部分積怨已久的賣家一度為了抗衡平台,選擇發洩不滿,甚至采取了 " 炸店 " 的極端方式,即集中對拼多多的自營店鋪或其他品牌店鋪進行惡意下單并僅退款,試圖引起平台對規則問題的關注,可這也引發了不小的輿論風波。類似的案例,也發生在被拼多多寄予厚望、承載其自身增長 " 第二曲線 " 的旗下的跨境電商平台 Temu 上。
先前,Temu 為了避開 POP 模式效率不足,從運營上創新推出全托管模式後,賣家變成了 " 供貨商 ",後者不再需要獨立運營店鋪,一切由 Temu 負責,賣家只負責供貨。可在全托管的模式下,不少賣家在實際操作中,也與平台在物權、物流等環節產生了不可避免的間隙。
并且,因 Temu 在售後問題上更傾向于讓商家為之買單,到了 2024 年,部分商家因吃下了平台不少罰單,該群體最終也集聚于 2024 年 7 月廣州的 Temu 總部,并爆發了密集抗議。
從這點上說,歷數拼多多這些年與商家積累的矛盾,不難發現,在平台增長和商家利益做選擇時,拼多多更多時候會倒向前者。事實上,在高增長的甜蜜時期,平台和商家大多時候會同心協力,一同做大蛋糕,增長可以掩蓋幾乎一切問題。可一旦高增長不再,此時,如何劃分蛋糕、做好分配,則成為了平台必須直面的問題。
三、拼多多的誠意應有更多?
自 2024 年二季度拼多多管理層對增長、盈利發出預警,加上 2024 年四季度的拼多多國内電商業務增速還在下滑,曾經堪稱增長奇迹的拼多多現象,似乎将暫時收起。
從這點上說,拼多多 " 千億補貼 " 的落地,既有外因,也是内需,更是拼多多發展邏輯轉變的延續。
2024 年财報電話會中,拼多多财務副總裁劉珺談到,展望未來,公司将繼續把對平台生态系統的投入放在首位,以此作為長期價值創造戰略的基石。
不管是近期推出的雙向視頻通話功能,還是招聘商家直播,加上一直持續至今的 " 百億減免 " 降低商家經營成本,以及 " 電商西進 "" 新質商家扶持計劃 " 等多項舉措,拼多多正在不斷扶持商家,試圖扭轉過去失衡的天平。
其中," 百億減免 " 累計為超千萬的商家實現提質增效,僅 " 推廣服務費退返 " 一項就為商家每年降本數十億。而在整個 2024 年,拼多多的戰略關鍵詞,也在持續圍繞着優化生态、扶持商家、高質量發展一直分散。
在商家、消費者和平台三者之間,拼多多也試圖尋找一個全新的平衡點,而不是一味傾斜于消費者與平台本身。
從這點上說,2025 年,拼多多的關鍵詞,不僅僅是對商家的扶持、對商家成本側的降低,以及供給側的拓單增收。
更關鍵的,則是一種實打實的利益共享。從當下拼多多财務層面來看,截止 2024 年底,拼多多具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等超 3300 億,有極大斡旋空間。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也意味着,拼多多若想處理好商家關系,可掏出的誠意,還有很多。這也對拼多多集團董事長、聯席 CEO 陳磊提出的 " 釘釘子精神 ",從而構建用戶、商家及平台的共赢生态,提出了全新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