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小米造車參數不會輸,但碰上了地獄開局,歡迎閱讀。
點擊上方 "道哥說車" 關注
· 這是第 4281 原創首發文章 1k+
· 關注道哥說車 ID:daogeshuoche
撰稿:聽風吟
審稿:侃二姐
編輯:蕭蕭
消費關系你我他,關注财圈社、道哥說車公眾号,點擊 " 服務 " 選擇 " 看點投訴 ",提交你的消費維權糾紛(https://www.caijingkandian.com/kandiantousu);你也可掃描文末二維碼關注,由管理員拉你進群,席位有限,盡快關注。
【文 / 财圈社 & 道哥說車 聽風吟】造車 32 個月,小米汽車首款車型的信息越發清晰。
日前,工信部發布《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 ( 第 377 批 ) 以及《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 ( 第七十二批 ) 公告中,小米 SU7 兩版本車型 " 亮相 "。這意味着小米汽車拿到了 " 準生證 ",同時也讓小米 SU7 的 " 真容 " 進一步顯現。
根據工信部數據,小米 SU7 兩版本車型的續航分别為 800/750km 和 668/628km,而這樣的參數放在當前純電汽車市場中顯然有一定優勢,畢竟 800km 續航裡程的電動汽車在當前市場中還是少見的。而這或許也是小米的傳統,畢竟小米手機在參數上就少有敗績。
但參數不輸同行就能賣好嗎?某種程度上來說,小米汽車的首款車型已經碰上了地獄開局。很難想象,小米首款車型會選擇做一款轎車產品,而在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純電轎車市場大概是最難出量的細分市場,甚至如果考慮到越來越多的競品,小米 SU7 面臨的競争壓力會更大。
此外,在汽車市場内卷嚴重的今天,新一輪的價格戰已經掀起,規劃在明年交付的小米首款車型,一出生就陷入了價格戰的漩渦。有意思的是,小米 SU7 的造型因總能找到其他車型元素,此前也被網友好一番調侃。
地獄開局,小米 SU7 壓力山大
按照工信部披露的信息,小米 SU7 車長 4997mm,軸距 3000mm,算得上尺寸優秀的中大型純電轎車,而網傳 30 萬元左右的售價也很符合該定位車型的市場價格。但也正是這個原因,小米造車的開局就堪稱地獄模式。
在中國市場,做好轎車當然有益于品牌形象,但對于絕大多數自主品牌而言,求銷量還得祭出 SUV 的武器,畢竟這才是國人的心頭好。而從造車新勢力的發展歷史來看,絕大多數品牌也都是以 SUV 入局。
事實上,不是沒有純電中大型轎車帶着崇高的理想衝入市場,但結果大多不令人滿意,比如 11 月銷量僅 6 輛的智己 L7,11 月銷量僅 115 輛的智界 S7,除此之外,蔚來 ET7、岚圖追光 EV 等車型同樣沒有打開局面,而這顯然足夠說明中大型純電轎車市場的難混。
當然,如果放寬到 20 萬到 30 萬元價格區間内的 B+、C 級純電轎車的來說,也有混得不錯的,但也僅限于比亞迪漢 EV、特斯拉 Model 3、極氪 001、蔚來 ET5 在内的寥寥數款車型。據經銷商集團高層對《道哥說車》編輯表示,B+、C 級純電轎車的整體滲透率,遠低于純電、增程 SUV,這個區間,短期内還是 BBA 燃油車 B、C 級車的天下。
鑑于純電轎車市場的現狀,小米 SU7 的開局難度可想而知。有意思的是,從 11 月開始,比亞迪海洋系列、王朝系列紛紛降價,這一輪降幅從 3000 元到 2 萬元不等,在比亞迪 " 掀桌子 " 之後,零跑、哪吒、小鵬等新能源車企紛紛推出各自的優惠活動,其他傳統品牌的終端優惠可能會更加 " 喜人 "。
一定程度上來說,小米 SU7 一出生就跌進了價格戰的漩渦。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品牌一直用高性價比和消費者們 " 交朋友 ",但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甚至整個汽車市場,誰不是在拼性價比,而這也容易造成 " 走小米的路,讓小米汽車無路可走 " 現象。面對競争如此激烈,價格戰已經到了白熱化的汽車市場,小米造車的開局難度可想而知。
生澀的小米,還會不會走彎路?
如果說開局面臨價格戰是小米造車生不逢時,那麼其開啟造車征程的首款車型就選擇了滲透率低且市場冷淡的中大型純電轎車這件事,就很耐人尋味了。小米為什麼要這樣做?難道雷軍的 " 不敗 BUFF" 加成讓小米汽車太自信了,還是小米汽車認為其一定能改變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小米 SU7 外觀曝光後,網絡上對這台車的造型争議也比較大。
從前臉和側面造型來看,很有保時捷 Taycan 的韻味,被有些網友戲稱為 " 米時捷 ",也有網友稱從中看到了邁凱輪、保時捷、特斯拉、林肯、蔚來、零跑等品牌的影子。更是有不少博主将小米 SU7 的尾部和零跑 C01 的尾部對比,而配文中 " 把 logo 這麼遮住,你們就說像不像零跑 C01"。
在小米 SU7 造型被熱議的時候,哪吒汽車 CEO 張勇曾發過一條微博:" 最近發布的幾款新車,一看都似曾相識,原創不夠。任爾東南西北風,一入行業深似海,該過的坑和坎,都要趟一遍,沒啥新鮮玩意。" 這句話也被不少媒體引用,說是在評價小米 SU7。
當然是否如此沒法确定,但張勇這句話卻揭示了一個道理,初創車企由于經驗不足,很容易走 " 彎路 "。那麼回到剛才的問題,小米選擇以中大型純電轎車入局造車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現如今,汽車產業講究造智能汽車,具有手機背景的小米汽車很自然會成為其中一員。但是智能汽車本身也是汽車,經驗缺失導致的對市場誤判,對產品打磨不夠等或許是每一個新造車企業無法避免的風險,小米汽車難道會是例外嗎?而對于小米汽車來說,後續會不會走一些 " 彎路 " 呢?
關注 " 道哥說車公眾号 ",自動彈出編輯微信号,加他微信備注 " 道哥粉絲 "。
END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來自網絡 」
往期報道回顧
四
>>>>>眾車企 " 圍怼 " 懂車帝:談公平不如談 " 人情世故 "?
沃爾沃在華銷售總裁僅 4 個月就生變 換人就能賣好新能源車嗎?
>>商務合作
微信 :fx666m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道哥說車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