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西二旗風雪夜歸人,歡迎閱讀。
在世界上最大、交通線路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北京,遭遇《荒野獵人》一般的徒步經歷,這是 12 月 14 日晚西二旗互聯網公司員工的親身遭遇。
當晚 21 時 26 分,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在其官方微博發布消息:12 月 14 日 18 時 57 分,地鐵昌平線西二旗站至生命科學園站上行區段一列車車廂脫離,迫停區間。事故發生後,應急、消防、衛健、交通等救援力量進行現場救援;并針對昌平線西二旗站至生命科學園站區間停運,朱辛莊站至昌平西山口站、學知園站至西土城站區段正常運營。
昌平線非常重要,它所穿過的上地、西二旗一帶是滴滴、百度、快手、聯想、新浪、網易、騰訊、小米和浪潮等互聯網科技公司聚集的區網域。事故的發生,讓習慣了 996 和涉及早晚班工作的互聯網公司員工不得不踏上漫長的回家路。
雪夜之中,他們被迫從後廠村、西二旗、龍澤等地緩慢行至可以乘坐地鐵的站點,或者擠在公交車上駛向任意一個能夠打到車的定位,又或者馬上預訂酒店就近住下,甚至有人選擇步行 3 個小時,只為了回家。
18 時 57 分:斷裂
ZZ 在中關村的一家在線娛樂公司工作,通常情況下,她的回家路線是乘坐 10 号線,到西土城站換乘昌平線到朱辛莊站,她的住所在附近。
她當天 18 時準時下班,正值下班高峰期,地鐵上人很多。18 時 40 分,她在西土城站登上了前往朱辛莊站的昌平線。17 分鍾後,列車剛駛出西二旗站沒多久,就突然停了下來,整個車廂變黑了,人擠着人倒下了一片,一片驚叫聲中又出現 " 嘭 " 的一聲。她感覺手臂很疼,晃過神後站起來一看,看到她所在的車廂和前車斷開了,而她距離斷開處只有 2-3 米,離斷開處更近的一些人摔到了鐵軌上。
一陣慌亂之後,救援人員還沒有到,車廂裡哭聲此起彼伏,車廂外的人已經自行站立起來靠邊。20 時 15 分,她跟着其他人撤離事發列車。21 時 35 分,撤離人員陸續步行到了西二旗地鐵站,并在 10 分鍾後登上了轉運大巴車。" 大巴車上人很多,有人需要站着。" 她說,路上很堵,消防車、警車和救護車随處可見。
包括她在内,由于堵車以及疼痛難忍,有幾個人選擇下車步行。在路上,她遇到一對開車的好心夫婦,把她捎回了家。到家時,已經是 12 月 15 日凌晨 0 時 30 分,距離事發過去了大概 6 個小時。
經過長時間折騰,她顧不得手臂疼痛,只想躺着休息一會。直到凌晨 2 時,在朋友的勸說下,她前往醫院治療。
接治了一部分傷者的上地醫院(拍攝時間:15 日凌晨 2 時)
這 6 個小時裡,許多在西二旗上班的互聯網人,以及在其他地方上班、需要乘坐地鐵回到清河、西二旗等地的人,都只能踏着風雪通過其他各種方式回家,無一例外。
19 時 20 分:糾結
對袋袋和她的同事們來說,12 月 14 日這個夜晚,最重要的任務是 " 走出西二旗 "。
下雪路滑不開車,于是,北京地鐵昌平線,就成為了袋袋上下班不可或缺的一段路。順利的話,從踏出公司大門到邁進家門,需要 45 分鍾。這一天比較特殊,經過了連續加班的 " 摧殘 ",她決定在部分工作收尾後涮個火鍋犒勞一下自己,多少有一些儀式感。食材早已備好——無論是從潮汕朋友那裡買來的牛肉丸,還是商超外賣送來的青菜,下鍋都是它們最好的歸宿。
19 時 20 分,工作群裡開始有同事問:" 昌平線怎麼了?" 起先她并不十分在意,因為地鐵經常發生一些小故障,每次都能很快修復,這讓她覺得事情 " 不至于太嚴重 "。直到西二旗地鐵站封站和昌平線全線停運的消息傳來,又有抵達西二旗地鐵站的同事被勸返,她才開始緊張。
當袋袋在為如何回家而猶豫和糾結時,山鹿乘坐的公司班車正緩慢地向西二旗地鐵站挪動。她剛剛看到事故新聞,并不知道自己将會面對一條極為波折的回家路。畢竟,早上踩着積雪蹒跚而行,排着長隊、淋着大雪等班車,幾乎耗盡了她一整天的力氣。
20 時 30 分:未知
學知園地鐵站擠滿了人,他們下班後從望京、奧運村、五道口和六道口等地而來,都在等待下一班地鐵。
林淼是其中的一員,她在望京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大概在事故發生的同一時間走出了公司,進入地鐵站時已經看到了新聞推送。她告訴電廠,彼時,她尚未意識到事故的影響會有多大,從望京站到六道口站的換乘也還算順利。
但在六道口站,不斷有地鐵工作人員用廣播循環 " 從西土城站出發的列車時間不固定,大家可以換共享單車或者網約車 "。一問她才知道,上一班經過六道口站的地鐵已經是 25 分鍾之前。她等了一會,坐上了一趟列車,但這趟列車的終點被更改為學知園站,離她的目的地還剩一站。
每一趟列車的終點站都是學知園站,帶着更多的人擠入了這裡,這個平時沒有什麼人上下車的地鐵站變得越來越擁擠。她的想法是:離家只有一站,這一趟不行,可能下一趟就可以了。這也是她身邊許多乘客的想法。
學知園地鐵站。林淼說,這還不是人最多的時候。
于是,大家每次都是滿懷希望地等來了一輛車,不停靠,再等來一輛,也不停靠。唯一一輛停下的車,大家擠上去,又被叫了下來。列車空着開走了。每個人的心情就如同那些空着離開的列車,不再承載希望。就這樣,看着人變得越來越多,她等了 1 個小時,直到 20 時 30 分,并沒有一趟列車能載人從學知園站出發。
與此同時,一輛公司班車正從後廠村的一家互聯網公司駛向西二旗站,這是後廠村的互聯網人最常見的交通接駁方式,地鐵 - 公司班車到部門上班,公司班車 - 地鐵下班回家。李奇就在這輛班車上,他對電廠提到,上班車大概是 20 時 15 分,十幾分鍾後,他們才聽說西二旗地鐵站被封了。
已經采取交通疏導的西二旗地鐵站附近區網域。
他們得知地鐵發生了事故,卻沒想到波及面那麼廣,持續時間如此之長。" 我能看到很多人在人行道上走,路上堵了很長的車。" 他說。要求班車司機改道無果後,他們也決定下車步行前往地鐵站。
20 時 50 分:邂逅
林淼多了一位微信好友。掃碼的時候他們正在一輛公交車上," 滴 " 聲在周圍的嘈雜裡也顯得有些突兀,但對她來說,這或許是這一天裡最值得紀念的瞬間。
那個姑娘和林淼年紀相仿,在學知園地鐵站偶遇時,對方正在為如何回家而焦慮——她在學知園站被要求下車時,看到地鐵站裡擠滿了人,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直到有人和她解釋後,她的聲音才帶上了一點慌張。因為平時都是開車通勤,她很少地鐵出行,沒想到湊巧遭遇地鐵事故,滞留在一個陌生的站點。
走出地鐵站時,出口擠滿了人,或者正等車來接,或者在為公交車排隊。林淼注意到,那個姑娘蹲在地鐵口旁邊的一個電梯口,很無助的樣子。她決定過去問問情況,一番溝通後發現兩個人目的地基本一致,她就帶着對方去坐了公交車。上車後,林淼才得知這個姑娘已經多年沒有坐過公交車,連乘車掃碼都是她一步步教會的。
林淼和新認識的朋友,終于一起來到了公車站。
在一個寒冷的雪夜裡遇到這樣的狀況,對兩人來說,并不是什麼令人開心的事情。但最後,林淼卻覺得這段經歷很有意思,在 1 個多小時的滞留時間裡,她看到了人來人往、想盡辦法回家的百态,也機緣巧合地認識了一個新的朋友,而這個朋友和她住在同一個小區——對這個姑娘來說,這可能也是這個不走運的夜裡,唯一感到幸運的事情。
21 時 28 分:雪夜徒步
林淼回到了家中,但袋袋還留在工位上,她不敢開車回家,因為下雪地面非常溼滑,朋友圈很多人都遇到了駕車打滑的情況。她決定放棄打車,過去的 1 個多小時裡,滴滴打車界面的數字在跳動,但和之前似乎沒有什麼區别——同時叫車人數始終是 200 人以上。
期間,她想了幾種可能但未必可行的解決方式:第一種是在附近找一家酒店住下,但她沒帶身份證;第二種是盡快改換公交車,在社交平台看到公交車已經 " 太擠了 ";第三種則是繼續相信地鐵——從清河地鐵站坐 13 号線到霍營站,再換乘至朱辛莊站。" 如果昌平線沒開的話再打車,那樣會不會容易一點?"
此時,最靠譜的交通工具變成了兩條腿。走出公司、走上人行道、走向清河地鐵站,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匯成了一支隊伍。袋袋告訴電廠,她從來沒有見過這段路上有如此多的人,她甚至不知道前進方向是否正确,反正跟着大家走就對了。
袋袋出發時,李奇已經抵達。他從西二旗地鐵站走到清河地鐵站,腳下泥濘,身上發冷。他想過要不要騎一輛共享單車,最後因為凍手打消了念頭。西二旗地鐵站附近,幾輛小型老年代步車載着人遠去," 聽說是兩個人二三十塊錢 "。
此時,剛下班的成悅正從幾輛擠滿了人的公交車旁走過,坐上公司的班車。她說,車上的同事們已經不關心這輛車駛向何方,大家的願望簡單而樸素:" 先走再說。"
22 時 35 分:千人公交
王嘉嘉,ZZ 的好朋友,在朋友圈看到了她的遭遇,将近 22 時 40 分叫到了一輛網約車。她在龍澤上班,距離事發地有一段距離,但也受到了一些影響。最近,因為新項目上線,她經常加班。當晚 21 時 40 分,她就開始呼叫網約車,盡管有了心理準備,但排隊打車的好幾百人還是讓她感到驚訝。于是,她把所有能用的網約車軟體都打開了。
" 平時這個點叫車,15-20 分鍾就能叫到。" 她是還在辦公室裡的、為數不多可以叫到車的人,還捎帶上了兩位沒有叫到車的同事。
" 我們的旁邊就是滴滴,顯然這也沒給我們好運氣。" 她覺得 14 日的晚上好像一場黑色幽默,也完全想象不到一座超大規模城市的公共交通體系因為一場大雪和一個意外,局部陷入了崩潰狀況。回到家裡,時間已經是 0 時,她問了 ZZ 的情況,想幫她做點什麼,但手機螢幕那邊已經漸漸無力回復了。
成悅也和前來問詢的家人、朋友一一報了平安。遇到這種意外,可能有很多種情緒需要時間來消化,但她也只能說出 " 心情復雜 " 四個字。趕上末班公交車到家的山鹿對電廠表示:" 已經很久沒有覺得在北京生活居然是一件這麼艱難的事情。" 一路的奔波,同樣讓她感到筋疲力盡。
山鹿抵達時,已經封閉的西二旗地鐵站。
西二旗地鐵站封站後,她選擇下班車去等公交車。雖然沒有拍照,但她清楚地記得來到公車站那一刻的感受:" 非常恐怖,大概就是上千人一起等車。"20 分鍾的時間裡,車來了,車又走了,而她還在原地,因為擠不上去,即使前胸貼後背,還是擠不上去。于是,她不得不步行折返公司,改坐其他班次的班車。幸好,開往其他方向的班車并沒有取消。
" 回家難 " 同樣是後廠村一家互聯網公司員工張岸的心聲。他到家的時間與山鹿一致,不同的是,他在寒風和雪地裡步行了 3 個小時——天氣正常的話,這可能是一種浪漫的行為,但在當下多少顯得有些無奈。
張岸覺得,自己的經歷是 " 人在囧途現實版 "。下班車後,在走去地鐵站的路上,他被一位折返的路人告知:" 那邊限流,不讓進了。" 附近的公交車站成為他的第二選擇,然而,每一輛車都塞得滿滿當當,每一輛車都沒有他。
于是,他一邊向前尋找人相對少一些的公交車站,一邊嘗試打車。人少的車站,沒有;叫車的呼叫,不接;只有他的腳印,在稍顯泥濘的雪地上越留越多。路算不上好走,後半程身體愈發疲憊,好在張岸是一個很少被消極情緒影響的人," 其實走起來挺暖和的,比在那裡等着強,等着才更冷 "。
23 時 52 分:電量耗盡
今天還剩下 8 分鍾,袋袋心想,火鍋肯定是吃不上了。令她懊惱的除了沒能派上用場的食材,還有受傷的尾椎骨——剛進清河地鐵站,她就摔了一跤。
地面的水,打滑的鞋底,猝不及防的後仰,痛感襲來,但她顧不上,堅持在閘機前排了 15 分鍾隊,冒着被整個人被 " 擠扁 " 的風險坐上了地鐵,又換乘了公交,中間不死心地打了無數次車,等候人數最多的一次是 1400 人。
楊新的競争對手沒有 1400 人這麼多,到 12 月 15 日 0 時,他還需要和 500 餘人共同守望。前一天,同事提醒過他打車可能比較艱難,但他完全沒有想到,直到 12 月 15 日 2 時才終于有司機接單。畢竟,按照他的下班時間和後廠村的車況,打車通常是秒接。
滴滴系統為他派來了一輛出租車。下車前,他随口問了司機一句是要繼續拉活兒還是回家。司機告訴他,這輛車是新能源汽車,電量接近耗盡,只能慢慢地挪回去。
楊新的到家時間是 12 月 15 日 2 時 30 分,刷新了他個人下班到家的最晚紀錄,而他的幾位同事依然在排隊打車,他對電廠稱:" 不知道他們最終等到了幾點。"
12 月 15 日午間,北京交通在一則新的聲明中提到,截至 12 月 14 日 23 時許,人員轉運完畢,北京地鐵昌平線事故現場處置工作基本結束,共有 515 人送醫院檢查,其中骨折 102 人,無人員死亡。初步調查顯示,事故原因是雪天滑軌導致前車信号降級,緊急制動停車,後車因處于下坡地段,雪天導致立車未能有效制動,滑行後與前車追尾。
地面上還有雪,寒潮影響之下氣溫更低,但并沒有一家公司宣布第二天停工。西二旗互聯網人開始了新的工作。